王 凯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161)
3+2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中职学生经过 3年的学习后,直接升入高职学习两年,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1) 3+2高职学生招收初中毕业的学生,入学年龄小,适应性好,可塑性强,通过连续的职业教育和长周期的职业素养熏陶,有利于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形成。但五年学习长期处于同一环境易形成学习的疲态;学生五年中经历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成长两个阶段,给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3+2高职学生的入学的成绩低于高中生,不适应传统学科体系的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适应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才能完成高等教育的要求。
(3) 从学生发展的观点来可看,五年中学生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很大,故课程的设置应具有弹性,健全多元化发展的体系和机制;从社会技术进步的角度,课程的设置应具有灵活性。
(1)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身心健康,技艺精湛”培养目标的实现。
(2) 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紧盯市场人才需求出现的新动向,把握本专业及相关新兴专业应用领域技术发展的趋势,确保课程教学的前瞻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3) 以能力为本位,综合考虑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要改变传统的“先基础、后应用”的教育模式,要从应用角度构建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突出以行为为导向,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目标。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努力实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4) 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还应根据专业、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注重突出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长线专业和部分中高连读专业可实行弹性学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发展方向自主选择课程。
(5) 在教学中,基础课程要进一步推进其专业化;专业段课程要与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进行课程内容的模块组合,形成以职业能力和技能为主线的具有中、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把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列入教学之中。
(6)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各专业要适当设置一定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7)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课程和实施教学。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1) 课程教学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和核心,但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是高职教育衔接一个薄弱环节,也是造成高职教育衔接错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特别是突出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平台的作用,为高职教育衔接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学生有能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2) 要明确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步入专业的起点课程,此阶段课程正是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意识,培养专业素质的最有利时机。否则部分学生很可能由于专业意识淡化,甚至出现所学知识不知如何在专业上应用的困惑,给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担任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必须了解所教专业的性质,整体把握课程内客和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位置,并精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的强化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职业基础课兴趣。
(3) 职业教育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职也教育的特点,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要,注重应用性、针对性。将知识点与能力点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3+2 高职教育必须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教育教学。由于职业岗位的千变万化,3+2高职教育教育的专业设置面临着更多的不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的市场预测能力,先设置一些稳定性较大的长线专业,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创办精品专业;还要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围绕着骨干专业根据社会的职业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来灵活地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依托基础好的专业和师资队伍集中力量建设特色专业,形成一定的专业优势和相应的知名度,带动相关专业的延伸和发展。这样就可以做到在现有的条件下求得稳步地发展。总之,3+2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既要注重自身的办学条件,又必须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1)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教育。在过去,企业的文化教育还没有进课堂,但是,现在要想让学生了解企业,真正适应企业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灌输企业文化,在课程教学中逐渐渗透企业文化。目前,3+2高职教育学生在校生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是媒体等。这说明当前的教学工作并没有为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学校有职业道德课、就业指导等各种教育环节,但是若离开企业生产实际来讲企业文化,未免会显得空洞。而企业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自觉培养起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等适应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
(2)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是相连的,一方面的变化反过来就会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学生很难理解各工序之间有效配合与衔接,以及工作责任心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而若在教学中将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有利于 3+2高职教育毕业生更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
(3)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还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学生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1]王文槿.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课程教材设计与教学方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2]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