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玲
鞍山台安县第三中学(台安 114100)
新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展开,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体现者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领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课堂效率管理的基础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加以精当的点拨、引导,让课堂鲜活灵动起来。
课堂教学设计应力求新颖、独特、夺人眼球,牢牢吸引住学生。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笔者在讲授老舍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时,一改传统的从头讲到尾的惯例,引导学生从第二个自然段开始研读探究。一定时间的研读讨论和分析,学生们一致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第二段总说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三至九段是从不同方面分说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点,最后一段简明总结全文。这时细心的同学提醒我:老师,第一自然段还没讲呢?适时我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文章二至十段结构已经很完整了,为什么还在前面加一段,是否多余,可删去吗?同学们面面相觑,边看书边思考,几分钟研讨后,各小组陆续举手回答。最后达成共识:这一段不能删,它主要说明苏中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苏中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苏中园林的影响”一句足以证明它的价值和地位,尤其“标本”一词很确切地说出了苏中园林在我国各地园林中代表性的地位和影响。“看来我们苏中园林一堂游还真是不虚此行”一句总结引得大家哈哈一笑,至此一篇文章完整收结,教学效果尤为突出。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期如此,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而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基于此,笔者转变角色,变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课本中的自读篇目一律采用开放性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开放性教学,逐步培养学生“人人有事做,项项有人抓”的能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开始侧重于字、词、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等知识的展示,理解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就文章内容、主题作深入研究探讨。课堂上,有的同学出示学习目标,有的同学演练生字、生词,有的就文章整体结构做剖析,有的就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探究,有的总结写作特色,有的归纳文章主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补充完善。课堂上,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争先恐后又秩序井然。教者也由原来的“主宰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导者。在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同学们真切体验到参与与合作的乐趣,劳动与收获的喜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学习、表达的频率与效率,还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做到了优势互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审美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感染,达到“融美于心灵”的目的。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范读,充分运用语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声调的美、韵律的美、情感的美等因素表现出来,使学生入境。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给他们诵读技巧,调动多种感官的活动,使学生在口读、眼看、耳听中,玩味其意,审视其美。如“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安塞腰鼓》)。这段文字形象地描绘了舞蹈的场面,气势昂扬,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体味作品的艺术境界,感受作品的艺术美。
为了达到教文育人,让学生学会“读书做人”的目的,在授课过程中,笔者还常常借助多媒体及一些影像资料,通过生动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让文字与生活高度统一,引领学生们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如讲授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一文时,笔者先给同学们讲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许多故事,再播放一些相关影像片段,在此基础上学生再研读课文,这时学生们把丑小鸭的成长经历与许三多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的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在与影视作品人物的碰撞中将审美情趣、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再如和学生们共同研读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后,播放一首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后,播放一首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在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歌词中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唤醒他们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善良、真诚、民族的魂灵,以及人类的爱等等。
手段永远是为目的、方法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敢于探索,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鲜活灵动起来,充满和谐、充满欢笑、充满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