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2012-04-02 16:35福建外经贸职业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9期
关键词:服装出口龙头企业纺织

■ 谢 琼 福建外经贸职业学院

为加快福建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的转变,2010年7月福建省全面启动了包括纺织服装、钟表、鞋类在内的15个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培植,取得一定成效。2011年1-9月份,15个基地累计出口60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01%,约占全省出口的80%,特别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体育用品、陶瓷及树脂工艺品、家具及装饰品灯等传统优势商品出口分别增长 47.27%、40.5%、42.44%、41.48%、30.7%,有力支撑了我省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2010年15家重点出口基地均已成立全省性出口基地商会,运作机制日趋完善。各商会搭建了包括技术研发、质量检测、贸易摩擦预警、融资担保、商务、培训等的行业网络信息及公共服务平台,在探索福建省外贸转型升级路径与示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目前已形成含化纤、棉纺织、印染、服装等较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省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10年出口增长24.96%,2011年1-9月,增长47.27%,居15个出口基地出口增速第一、全国行业出口增幅前列。近年有力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出现大的关厂、停机、停产现象,而且吸收了省外转移过来部分出口订单,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品牌效应初见成效,“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各50多项,福建国际知名品牌18项,“福建名牌”180多项,“福建省著名商标”150多项;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形成,石狮服装城已荣获“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贡献奖”,在石狮举办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成为国内较专业的纺织服装展。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拥有省级技术研究中心35家,其中翔鹭化纤、凤竹纺织、七匹狼等5家企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出口基地企业突破了在检测、原材料开发方面的长期瓶颈,其中,泉州海天集团功能性纺织材料检测实验室6月通过C N A S国家实验室评审,将具备互认资质,通过该企业实验室检测的产品,相当于拿到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通行证;百宏聚纤、海天材料科技、凤竹纺织科技等公司在新型差别化纤维和功能性面料开发上有新突破;福建宏远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等联合攻关完成了新溶剂法再生竹纤维纺织技术、攻克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纤维溶剂合成回收技术,实现性能优异的“绿色”竹纤维面料产业化,为国内纤维行业突破国外产品垄断和实现高水平运营带来了示范效应。

部分纺织服装品牌生产出口企业发挥资金和资源优势,在境外设立研发和营销机构,积极拓展国际市场。2012年1-4月,匹克集团出口增长32.22%、锦福化纤增长35.51%、隆星织造增长139.35%、格来德服饰增长27.62%、三小福服饰增长70.40%、百佳内衣增长56.55%、太阳海制衣增长34.65%等,充分凸显了后危机时期品牌纺织服装企业在研发创新和品牌及渠道等方面的优势。

但是进入2012年,外需持续疲弱、要素成本大幅提高、人民币加快升值,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商品出口形势严峻。目前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国内原材料成本最多时高出东南亚1/3,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不及福建的1/3,如越南服装制造成本不到福建省的50%,而税费只相当于40%,福建的海外订单部分向其转移流失。此外,欧盟针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12%的关税,而未来拟取消对东南亚国家的进口关税,无疑使我纺织服装出口行业面临内忧外患,如不抓紧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培育新出口增长点,则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增长将极其乏力。

二、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我们应当看到危机过后,福建纺织服装这种基于数量的出口增长带动力极为有限。在后危机时期,出口基地更应积极利用前期累积的市场份额和企业实力,以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带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紧实施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科技、品牌贡献率和竞争力,实现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

(一)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福建省建设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就是旨在通过培育产业集群的合作网络来提高纺织服装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已实现产业关联企业的简单地理集聚,还未形成上下游分工协作体系,市场细分和差异性不强。这种横向产业集聚的内部信息传递成本低,易致规模和产品结构的高度同质化,更由于资源有限性,则导致产业内恶性竞争,后果则是缺少龙头企业、缺少人才以及缺少创新能力,影响本区域产业竞争力。而供应链尤其是单链式供应链主要强调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纵向整合的特征,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横向与纵向特征互补、竞争与合作互补,可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全面支撑。所以,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须大力引导纺织服装产业的纵向整合,尤其要引导实现以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企业专业分工,实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获取供应链网络整体利益为主的更大规模效应,带动福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由小到大、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1.培育产业链上具优势地位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不断演进的核心力量,是整个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形成的基础。一般一个产业集群(或一条产业链)的核心产业需要3-5个龙头企业带动,每个辅助产业至少要有1-2个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产品结构也应有所差别。目前福建省纺织服装进出口企业6504家,多是民营私营中小企业,其中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442家,占6.64%;超亿美元的企业只有18家,仅占0.28%,缺少龙头大企业带动成为制约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出口超亿美元的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手中握有国际买家大量订单,帮助它们确立产业链上的优势领导地位,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政府应在产业布局调整、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起主导作用,通过外贸政策的导向引导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一批如七匹狼实业、凤竹纺织、浔兴股份、福兴拉链、翔鹭化纤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应强调的是,辅助产业内也应培育龙头企业,目前福建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面料、辅助材料、服装设计、营销、广告、物流、售后服务等辅助领域则几乎没有龙头企业,导致整个产业集群发育不全。具备一定规模和转型升级能力的龙头企业,可逐步从制造向服务转型,把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营销渠道、自主品牌等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作为自身核心业务,带动配套企业转型升级。

2.由核心企业带动形成供应链协同效应。供应链管理首要做到信息协同,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使客户需求、生产、库存、销售、预测等信息得以共享,使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得以有效规划和控制,协同效应明显:一是有助于基于POS、EDI技术收集分析市场信息的客户开发和市场开拓;二是可提高供应、生产、销售和物流的柔性和响应速度,做到敏捷供应链管理,实现根据客户需求随时变更设计、面料、颜色、数量,满足纺织服装市场目前呈现的订单小批量、多批次、品类变化快的趋势,克服“牛鞭效应”,做到零库存、低成本;三是有利于实施供应链金融,保证资金链维护与监控。目前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企业仅有2家规上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而且还处于低端信息化建设,尚无法显现出供应链信息协同的优势。龙头企业应带头完善合作机制和合作规划,创新合作模式,建立战略联盟如采购联盟、销售联盟、技术联盟,也可以是产品线互补或者能力互补的业务和资源联盟,实现优势互补,以产生组织、管理、财务、信息、业务和技术等多个协同效应。

3.由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链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纺织服装产业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的决定因素之一。纺织服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时尚潮流周期越来越短,客户需求变幻莫测,优质的品质和品牌形象是纺织服装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议价能力,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有力武器。品质与品牌的基础是技术创新,特别是纺织服装面料、设计、生产等环节创新,必可提高竞争力,也有利于塑造品牌。核心企业是产业链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大装备更新和引进、消化吸收方面的投入,在产业集群多个龙头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建立技术研发联盟,共同攻关关键技术,同时积极向中小型企业输出新技术,带动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鉴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服装产品的人身安全健康及生产上的低碳环保,纺织服装出口基地还应特别注意引进开发低碳清洁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大力开发低碳绿色产品,尤其是上游面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符合环保要求的纤维开发应用技术、着重改进产品性能和用途;从设计、色彩、品种等多方面提高高档面料的设计和加工能力。落后的设计是福建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升级的最薄弱环节。核心企业应大胆引进国际一流服装设计人才,或在海外设立服装设计中心,就近吸收国外顶尖服装设计理念,提高时装设计档次,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4.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保证产业生态发展。融资难且成本高是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2011年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同比提高约10—15%,一些地方银行在基础利率上浮20%以上,还有名目繁多的“咨询费”等各种额外费用,承兑汇票的使用也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困难。一条完整供应链上约80%都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将大大影响供应链上下游的稳固及顺畅流转,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与效益,不利于产业生态发展。供应链金融则突破各企业与银行单独且单纯的资金借贷行为,从供应链整体来审视这些企业的贸易真实背景及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来评估单个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格,则要比传统的以单个企业的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担保方式等信用标准来评价其信贷资格,取得信贷额度则高得多,这种由银行提供的基于供应链物流、信息流的全面资金服务,将有助于大大缓解上下游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保证稳定合作关系。根据Springer供应链杂志在全球的调查显示,各行业采用供应链金融支持方案能分别给买方和供应商降低平均13%、14%的运营成本。核心企业应大力主导推动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其中选择合适的合作银行很重要,核心企业在电子信息平台基础上,根据各上下游企业现金流情况和支付频率设计资金回流线路和还款方案,并建立定期对账制度;研究制订如订单保障、跌价补偿、销售返点等风险应对保障措施,提高供应链合作稳定性。

(二)企业经营模式创新

1.实施出口品牌战略。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拥有国内注册商标的企业有152家,占基地企业总数23.3%,拥有国外注册商标企业45家,仅占6.9%。可见纺织服装出口品牌数量较少特别是名牌数量少,比重偏低,与我省外贸出口的规模和速度不相适应。产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市场认同度,市场深度挖掘不够,实施品牌出口战略,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市场品牌推广,尤其是提升传统优势出口产品的品牌价值,是培育出口增长点的重要措施。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时还应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性地实施海外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等,防止被“傍名牌”。

2.渠道延伸,积极搭建海外营销渠道。按照微笑曲线的价值链利益分配规律,研发与营销、品牌、服务等均是价值链上最有利益的两端。如果我们仅仅是国外采购商的供应商,仅仅只是简单生产与出口,出口交易价往往压得很低,我们获得的利益则微乎其微,国外分销商和零售商在终端市场上却能得到很大的利润。出口基地龙头企业应加快构建海外营销渠道,延伸供应链至营销终端。应优先为品质优良、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产品项目搭建主要出口国市场渠道,如建立海外营销总部或贸易代表处,有实力的可设立专卖店,使海外营销渠道带动出口量提升。之后逐步建立全球区域贸易中心,拓展供应链上的市场调研、设计研发、营销接单、物流配送等服务项目,增加产品附加值。

3.抱团积极对外投资,进入目标市场。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系传统优势产业,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是绕过贸易壁垒、应对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行业龙头企业可采取抱团集群式投资方式进入美国、非洲、东南亚、俄罗斯、中南美等境外经贸合作区,建立境外生产基地、研发基地;也可采用国际并购方式直接获取东道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产能、技术、营销渠道及品牌,加速国产自主品牌的国际化进程,有的国际并购案还可提升我国企业较为薄弱的管理运营水平、研发水平或营销水平等。

三、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出口基地应适当选择发展服务外包。如果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实力不均衡或根据龙头企业向服务转型进程,部分核心业务可适当选择外包,以求提高品质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对于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一是可将采购、设计外包,选择与专业采购团队或设计机构合作;二是色彩管理、质量管理外包和质量检测交给第三方检验机构;三是验厂外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验厂,包括I S 0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S A 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基地更应重视企业劳动用工、工作环境、劳动保护及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是否达到相应认证体系或标准要求。

第二,建立出口基地纺织服装质量标准体系。基地商协会应引导产业集群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包括环境和社会责任等)的质量标准,设立相应检测机构。达到质量标准获得出口基地认证才有资质加入基地产业供应链及出口,应对出口基地企业的身份实行动态管理,生产技术与质量不达标者应予退出。

第三,完善出口产品品牌扶持体系。政府应给予品牌企业国外参展、建设国外营销中心、国外品牌推广、海外直接投资或并购等税收优惠或财政扶持;建立商标国际注册的奖励或补贴机制。行业商会应制订行业出口名牌发展规划、品牌培养规划,实施如重点展位品牌进入制等倾斜政策,充分利用产业集群效应,实现由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向区域品牌的跨越,建立区域品牌宣传培育机制、全程服务机制、跟踪专访机制、信息交流机制。

第四,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式培养龙头企业,为龙头企业注入创新资金、增加信贷支持,通过减免税收或代企业承担一部分社保费用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带动、合作伙伴选择、项目用地、人才引进、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指导或支持。大力培育和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龙头企业。

第五,继续完善预警系统数据库。推广预警系统,除了及时掌握和发布贸易摩擦信息外,还要跟踪主销市场占有率波动及国际同行业竞争信息、重要原料产品进口量价监测信息、国外贸易政策和技术标准变化信息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先预防。

第六,优化外贸出口企业的政策环境。近期主要经济体消费提振不力及更猛烈的全球经济衰退,纺织服装等主要出口行业企业将面临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为险峻的考验。政府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政策环境:一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二是适当下调银行存准率,降低信贷资金成本,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化解企业出口收汇结算风险;三是保持或适当提高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四是对进口棉花配额、滑准税管理制度应及时进行调整改革,在暂时无法取消进口棉花配额情况下,降低滑准税,并将1%优惠关税进口棉花配额发放给棉纺出口工业企业。

[1]王晓红.关于浙江省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J].中国经贸导刊,2010(16)

[2]于辉,刘振国.行业协会商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功能和作用初探[J].社团管理研究,2009(5)

[3]计志英.供应链金融:概念研究进展与发展优势[J].金融纵横,2011(1)

[4]邵成来.供应链金融服务现状研究-基于吴江分析[J].金融纵横,2011(1)

[5]谷会会.基于敏捷供应链管理的服装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5)

[6]周旻,邓飞其.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供应链管理[J].商业研究,2009(2)

[7]郭睦庚.供应链管理经济效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服装出口龙头企业纺织
澳洋纺织
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逆势增长
1-6月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8年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