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习国
(蚌埠医学院,233030)
馆员沉默是指馆员了解图书馆运行中潜在的问题并有能力改变当前图书馆的状况时,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个人观点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沉默行为不包括馆员缺乏相关信息和观点,或者不动脑筋的无意识行为。馆员沉默现象在图书馆界普遍存在,对于图书馆而言,它使决策层得不到足够的信息,从而影响到图书馆的办馆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于馆员而言,它压制了馆员意志的表达和聪明才智的发挥,从而使馆员产生焦虑,影响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探求和消除图书馆的沉默现象,对于当前图书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研究表明,组织的开放性与员工沉默的产生成反比,组织的开放性越强,员工越倾向于进谏。[1]在图书馆生存的环境中,图书馆的封闭性无处不在。首先,图书馆的分工导致图书馆内部的封闭。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就是购买信息资源,提供读者使用。购买的工作一般由采购人员去做;提供资源使用的部分就分工得更细了,在馆内有的按文献类型划分了文献,有的按学科类型划分了文献,分工到部门、小组甚至个人,各个岗位之间没有交流,封闭性很强。其次,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馆员之间封闭性也同时存在。图书馆的岗位有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差异,各种岗位之间交流较少;高中初级馆员之间也存在缺少交流的情况。再次,图书馆同其它部门之间也存在封闭性的问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比较固定,只要有经费,图书馆就可以独立开展工作,几乎不需要同其它部门协作。
研究表明,员工的沉默根源在于领导者对于负面反馈的恐惧和内隐管理理念。内隐思想主要包括:相信员工是利己主义的和不值得信任的;相信管理层对组织中大多数问题最为了解;相信统一一致是组织健康的表现,而有异议不一致则应该避免。[2]我国图书馆馆长的任用年限存在两种极端情况,要么像走马灯一样更换很快,要么多年一个面孔不予更换。前者一般是不愿意做馆长,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走到了这个岗位,一旦有机会就准备换位子。这样的馆长没有将心思放在图书馆管理上,甚至想着早一天离开这个位子,不愿意多听馆员的声音。馆长对负面反馈的恐惧,导致馆员沉默。后者一般被认为最适合做图书馆馆长,这样的馆长自身容易以为自己在图书馆馆长位子干了多年,知道和懂得的东西很多,没有必要听馆员的意见。这样的馆长容易产生内隐管理的理念,馆员对这样的馆长也往往敬而远之,馆员选择沉默是自然而然了。此外,很多馆长往往是图书馆中最高职称和最高学历者,馆长也易于同馆员产生隔阂。
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和为贵”,国家也倡导和谐社会与和谐单位的建设。在求同存异的思想指导下,常常有意压抑自己的观念,不标新立异[3]。具体在图书馆内,同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相比,馆员工作还是比较清闲的,馆内的私下评论与议论相当发达,其结果往往给某个人贴上“标签”,就会影响这个人在图书馆的形象,影响到其它馆员对他的长期评价,最终影响一个馆员的晋升晋级等。在图书馆内,经常提出意见与建议的馆员最容易被贴上“只会说不会做”的标签。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馆员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惟一的办法就是沉默。此外,一旦提出建议,往往会直接涉及到其他部门和其他人员,需要这些人员去改进或改善工作,为防止得罪别人,馆员也只好选择沉默。
女性的行为会表现出更多的关系倾向,女性在提出观点时常常需要考虑社会接受和他人的社会关系,因此,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表现更多的沉默行为[4]。由于图书馆很多工作适合女性,所以在图书馆内女性比例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样在图书馆内很容易形成沉默现象。
在图书馆工作的决策上,馆员沉默,馆长就得不到足够的信息,影响图书馆决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工作实施中,馆长听不到馆员的真心话,很难得到馆员的支持与配合;在图书馆工作推进中,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馆长就失去了判断能力和纠错能力。馆员保持沉默,图书馆就会在表面一团和气中开门关门,应付日常工作。长此以往,图书馆会失去创新活力,服务质量不断下降,也渐渐失去了竞争的能力。
馆员的意见与建议长期得不到理会与采纳,导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对工作渐渐不满,对图书馆漠不关心,产生混日子的消极态度。结果是要么离开图书馆,寻找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要么留在图书馆内继续沉默消沉,感觉到自己在图书馆内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造成了馆员的孤单、无助,形成心理上的压力与紧张。
只有热爱图书馆事业,才能够在工作中拥有饱满的热情,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集体荣誉感,积极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反之会认为图书馆的事情就那么回事,多干少干都是一个样,得过且过,没有必要去提意见和建议,一不小心还会得罪领导或者同事。虽然图书馆工作是替别人做嫁衣的工作,但是图书馆工作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值得馆员去热爱的事业。以高校图书馆为例,高校图书馆员既没有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大,也没有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繁琐;同样,高校图书馆内也有教学、科研和行政等工作,馆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事相关工作。馆员如果能够刻苦努力,也同样会取得很多成绩,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社会的知识更新加快,广大的馆员都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从客观上看,培训馆员能够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水平,使馆员有能力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从主观上看,得到培训的馆员感觉自己受到图书馆的重视与关心,反过来他们会更关心与热爱自己的工作,设法提高和改进图书馆工作,为发展献计献策。
制度的核心是要保障馆员在图书馆献计献策过程中的相关权力,减少馆员后顾之忧。制度的关键内容有:图书馆的献计献策制度不因馆长的更替而改变;馆员的意见与建议不应受到任何追究和诟病;能够显著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受到奖励;渠道多样且畅通,例如:会议、接待日和邮箱等。
减少沉默现象的关键在于馆长。沉默的原因中,不少是同领导有关:如果提建议怕领导不开明,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怕领导不采纳自己的建议;讨领导喜欢,给领导留面子等等[5]。馆长重视,一方面,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倾听馆员建议的重要性,馆员沉默的危害性;图书馆工作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其伸缩性很大,可以是保证图书馆开门关门的守摊人工作状态,也可以是无限度地深入文献信息的内容提供服务,不断探求现代信息交流的新方式、新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只有馆长高度重视馆员的意见与建议,让馆员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才能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工作潜力。另一方面,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有:(1)馆长要平等对待馆员。馆长必须要放下架子,同馆员一道协商解决图书馆中的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处处显得高人一筹。(2)馆长要相信馆员。图书馆的工作有很多不同的岗位,每个馆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可能有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馆员得到了馆长的信任,才有可能向馆长敞开心扉。(3)馆长要宽宏大量。馆员的意见和建议难免有偏激和不正确的,馆长要善于对待这类问题,对于一时的气话要予以理解,对于认识的偏差要进行沟通。(4)馆长要敢于自我批评。馆长能够带头进行自我批评,馆员就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怕受到批评。
(1)打破图书馆部门之间的封闭性。馆内可以轮换的岗位尽量轮换,这样馆员有了更多的岗位经历,能够提出更多的建议;对于流动的岗位提出建议,就会体现出建议是对事不对人,不至于把个人之间的感情带入工作。(2)图书馆对外也应广纳建议。特别是要广泛征集和采纳读者的建议;这种效应会鼓励馆员多提建议。
在图书馆内,鼓励馆员之间相互信任,反对馆员之间相互猜忌,杜绝给其他馆员贴标签。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馆员的特长和聪明才智,让每个馆员在图书馆事业中体现自己。
[1][2]孔凡柱.透视组织中的员工沉默行为[J].企业活力,2009,(8):66 -68.
[3]行金玲.高校员工组织沉默行为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3):20-22.
[4]郑晓涛等.员工沉默的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2009(3):173-179.
[5]王麒凯等.员工沉默行为的产生与应对策略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5):103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