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小练笔探秘

2012-04-02 08:49苏延俊
成才 2012年7期
关键词:九色鹿探秘国王

■苏延俊

名师课堂小练笔探秘

■苏延俊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有专家提出:“把写挤进课堂。”一个“挤”字也道出练笔的必要性。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当下的课堂对于写的认识已有所重视,已有所认同,可落实在行动中,大家似乎又放不开手脚亦或在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捕捉“战机”进行练笔,练笔似乎也成了“鸡肋”。那么,如何让练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呢?让我们从名师课堂着手,探寻课堂练笔之秘。

一、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片断: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

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同学;学生写好后,教师让他们自己读一读,修改修改;最后找几位学生上台读,学生读后,教师当面评改)

生(读):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师:写得多好呀,“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探秘】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想象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可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内容,深切感受情感。

看起来,于老师是“突然想到”,而实际却是他的精心安排。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把握了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之后,学生就能真正懂得课文中的每一件事情、事情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处于“旧社会”这一特定的背景之中。因此,“饱经风霜”是这一特定背景的反映,引导学生借具体情境反映“饱经风霜”的内涵,不仅检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蕴涵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这样引导,“饱经风霜”给予学生的决不是抽象的意思,而是具体的形象,丰富的情感。一旦遇到这个词语,与之相关的形象就会在他们眼前浮现;一旦遇到类似形象,与之匹配的词语就会在他们脑中出现。这样,“饱经风霜”的词义和语像就变成了他们鲜活的库存。

二、展现自我的个性解读(薛法根——《九色鹿》)

教学片断:

师: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可是国王说的话却没有直接写出来,只是概述了他讲话的内容。如果你是国王,面对九色鹿、调达以及他的军队,会说些什么呢?读一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生(读后发言):国王先是表示自己很惭愧,然后是斥责调达,并惩罚他。最后是下令保护九色鹿。

师:对!国王的话主要是包括“斥责、惩罚、保护”三个内容。现在,发挥你的想象,将国王的原话写出来,看谁写得生动形象?在这段话中,要用上“竟然”这个词语。(生独立想象写话)

师:谁愿意来交流?

生1:国王非常气愤,说:“调达,你这个见利忘义的家伙!当初九色鹿救了你的命,你现在怎么忘恩负义呢?为了金钱,你的良心竟然让狗给吃了!我们的国家怎么会出你这样的败类?来人啊,将这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家伙拖出去,重打50大板,永远驱逐出我们国家!传令下去,今后谁再伤害九色鹿,格杀勿论!”

师:斥责得很有力度!惩罚、保护得也很有法度!你是一个好国王!

生2:国王非常惭愧,他恨不得寻条地缝钻进去。(师插话:这就叫惭愧!写得形象!)他一转身,指着调达的脑袋痛骂:“你这个狼心狗肺的家伙!竟然将九色鹿对你的救命之恩当作了驴肝肺,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我为我们国家出了你这样的小人感到羞耻!我真是瞎了眼,相信你这种小人的话,差点滥杀无辜!幸好有九色鹿揭穿你的丑恶嘴脸,让我看清了你的真面目。(掌声)来人呐,将这灵魂肮脏的小人推出去斩首示众!”(众笑)

师(插话):你这个国王用刑严厉!(众笑)

生3(接着读):我宣布,今后九色鹿可以在我们国家自由地生活,谁也不能伤害他。否则,就是调达的下场!

师(接话):斩首!(众大笑)

生4:国王指着调达斥责道:“调达,你这个灵魂肮脏的小人!竟然出卖你的救命恩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什么叫恩将仇报?你就是这样的小人!卑鄙无耻!来啊,将调达重打一百军棍,发配边疆终身服役,用你的余生赎罪吧!(众大笑。师插话:这国王原来信佛教!众又大笑)公公,(师:什么?)公公是国王身边的太监。(众大笑不止。师插话:哦!这里还有公公)公公,昭告天下,九色鹿是神鹿,从今往后就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特级珍稀保护动物,(众又大笑)任何人都不得伤害!

师:你这个国王可真幽默!

【探秘】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

三、揣摩文字的言意兼得(张祖庆——《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片断:

师:此时此刻,这狼牙山五壮士就像狼牙山一样的顶天立地。让我们走近他们……(师生对读五壮士动作的部分)

师:感谢作者把这五位壮士英勇的画面像浮雕一样屹立在我们的面前,定格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走近了,走近了,深情地凝望他们的拳头,他们的神情,他们的表情,这是胡福才,这是胡德林,这是葛振林,这是马宝玉,这是宋学义——拿起笔来,选择一个英雄,把他们屹立在狼牙山的姿势写下来。(生写片断)

【探秘】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读,也是写——隐性的写,张老师做得到位。阅读教学还要在学生充分揣摩、推敲、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练一练、仿一仿、用一用——显性的写,张老师做得很到位。张老师给了学生足足6分钟,让学生观摩课文插图——五壮士屹立顶峰的浮雕,想象壮士的内心,选择其中之一或多个,写一写。这是了不起的啊,也是一举多得的。从6分钟之后在台上展示的7位同学的创作看,学生不仅读懂了,更懂读了;不仅感受到文字的美,更接受了文字蕴含的思想教育——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静静地教育自己是最有生命力的。这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应有之意、实践之法。张老师不仅深谙此道,更化为自觉自然行为。如此几个回合下来,读法也好,写法也好,都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内化为能力了。

四、润物无声的改编课文(陈金龙——《鹬蚌相争》)

教学片断:

师:假设、如果它们不争会怎么样呢?(学生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改编课文)

师:关注课文中的冒号、双引号。当鹬的嘴被蚌紧紧地夹住时,鹬苦苦地哀求说:“。”(生改写,交流)

……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争一时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

【探秘】

围绕“争”字,陈老师竭尽所能事,让学生读、议、品、演,从而揭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道理。他设计的小练笔十分巧妙,润物无声。内容是改写原文:“鹬鸟苦苦地哀求蚌:‘蚌啊……’”,通过想象鹬和蚌的对话,让学生知道了“争一时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练笔有时不在于内容的长短,不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而在于切入的最佳时机,在于最合适的情境,能有效地把学生引入到“最近发展区”。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使得他们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且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其实,每一篇文章有多个层面的教学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设计小练笔。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就能为整堂课增光添彩。

名师的率先垂范,撷取其星光点点以飨读者,目的在于说明课堂小练笔对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积淀仰仗于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写作素养等在内的诸多知识积累、提高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他们调动情绪、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进行读的吸收、说的倾吐和写的练习。

练习是多元的,或是课文语句优美,作为词语积累的练习;或是人物品质感人,作为感受人物品质的练习;或是文章结构奇特、语言的精美曼妙,作为模仿学习的练笔等。但有一点我们必须牢记:练习,无论何种目的,都离不开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华阳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九色鹿探秘国王
九色鹿
贪吃的国王
好玩儿的国王
当当吃国王饼
蕨类植物大探秘
国王的死敌
探秘解忧岛
探秘牂牁江
探秘“图不灵”
九色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