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育误区让单亲子女享受温暖的阳光

2012-04-02 05:08:12朱锦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单亲单亲家庭误区

朱锦芳

(邵阳市资江学校,湖南邵阳422000)

走出教育误区让单亲子女享受温暖的阳光

朱锦芳

(邵阳市资江学校,湖南邵阳422000)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生教育,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在单亲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偏差是爱不得其所,教不得其法,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致使大多数单亲子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当前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在此教育误区之下产生的心态,阐述观点,提出对策,希望对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子女方面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误区;正确引导;顺利成长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婚姻观念的不断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逐年增多,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在逐年增多。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儿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到创伤,严重的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身。

因此,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单亲家庭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对这些孩子教育引导,尽量避免走入误区,正确引导孩子走出困境,顺利成长。

一 走出爱的误区

(一)爱不等于放纵无要求

在许多单亲家庭中,家长为了抚平家庭破裂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儿女身上,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关怀备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不予以满足,只要孩子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尤其是隔代抚养的家庭,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了弥补孩子,对孩子更是过分迁就,百依百顺。而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乃至所犯的错误不予以应有的批评教育,有意无意的在很多事情上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听之任之……这样,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往往感情过剩,如此溺爱、放任、包庇甚至纵容,时间久了,孩子也渐渐放松了对个人的要求,发展下去会使孩子的缺点更难改正,甚至发展成无法挽回的错误。因此,家长在爱护单亲子女的同时,不能忘记以严要求他们,学会在最温和的语调中传达极严格的要求,有了错误也要给予应有的批评,努力做到“严爱结合”,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只有严爱有加,才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二)爱不等于过度保护

单亲家庭往往觉得婚姻失败了,很对不起孩子,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更出于一种内疚、赎罪的心理,往往在很多方面对孩子给予照顾,怕他们受到伤害,怕他们受到歧视,把孩子放在封闭的家庭中抚养,用自己的爱将他们层层保护起来。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操办、替代,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父母过多的包办代替,步步看管,结果只会使孩子口笨手拙,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一旦离开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成为胆小怕事的懦夫。

其实家长不存在对不起孩子的问题,也不存在补偿的问题,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严格要求孩子,绝不能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溺爱等于剥夺孩子依靠自己获取一切的能力。马卡连柯曾说过:“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会使孩子遭到毁灭。”

二 走出敌对的情感误区

很多夫妻离异后,抚养孩子的一方错误地认为子女归谁抚养,就是归谁所有,不愿意对方与孩子接触,甚至拒绝对方探望子女,以此方式发泄私愤;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低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子女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原因。

如何把离婚对下一代造成的心灵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主张:“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孩子的父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方只是不再是你的配偶,但依然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仍然存在。如果父母双方确实能够为孩子的幸福着想,不仅离婚后能继续关心子女,离婚前也不应该相互诋毁、仇恨,以免刺伤孩子的心灵。此外,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三 走出教育帮助形式的误区

(一)摆正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的关系

当前,很多家长在教育单亲子女时,走入了重视物质帮助,忽视、轻视精神帮助的误区,对孩子欠缺情感沟通,也没有思想上的交流,对孩子学习、生活、交往缺乏足够的关心、指引。单亲家庭父母总觉得对子女亏欠太多,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感情上的过失与不足,想在金钱、物质上给予补偿,于是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将大把大把的钱塞给孩子,以满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要。尤其是未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另一方思念儿女,也在金钱方面“大度”,以此拉近儿女和自己的感情距离。

其实这样最容易使学生从小养成好逸恶劳、大吃大喝的习惯,导致走上犯罪道路。家长应多考虑学生精神上的需要,多了解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内心的想法,多找机会与其谈心交流,对其进行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根本上解决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

(二)走出教育方式单一、趋向极端的误区

单亲家庭中父母的离散,给人们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带来痛苦和无奈,在这种负面情绪影响下,在较大的生活、心理和经济的压力之下,单亲子女的抚养者容易在抚养方式上走向两个极端:有的管教太严,简单粗暴;有的监管不力,放任自流。

1.要求很高,严教过度

不少家长特别是一些经济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的单亲母亲,在发生家庭变故后把孩子看做自己的财产和命根子,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她们把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的还高,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合,便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本来别人就看不起你,你还这么不争气!”“你到你爸(妈)那里去好了,我不要你啦,你滚!”……这种简单粗暴、非打即骂的过度严教剥夺了儿童的尊严,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容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

2.监管不力,放任自流

单亲家庭里有的家长沉湎于自己的伤痛而忽略了孩子的痛苦,把孩子视为包袱和拖累,把孩子当做皮球踢来踢去,把自己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为父母离婚大战中的牺牲品;有的因生活困窘,不得不外出谋生,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经不错了,至于对孩子的教管与监督,他们实在是缺乏心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沉迷于赌博或各自重建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到自己新家的和谐,甚至有家长冷漠地把孩子推到门外,放任自流,任其自然……

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不求上进,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变得焦虑、抑郁,最终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及扭曲的心理。

看来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离异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为有效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方法上,家长要从“娇惯型”转变为“培育型”,从“看管型”转变为“自理型”,从“打骂型”转变为“规劝、诱导、鼓励型”。

3.走出自我封闭的教育模式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再加上社会偏见,不少单亲子女家长不愿告诉老师家庭离异的事实;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或疑惑时,也不愿与老师联系、沟通、交流,使单亲子女教育陷入自我封闭的困境。老师因不了解单亲学生身世,不可能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及心理特质上追根索源,以至于错过了单亲子女教育的最佳时期。

孩子在封闭性的家庭里,是不可能成才的。所以家长应以开明的态度,从“封闭型”的教育转变为“开放型”的教育,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鼓励他多与其他同伴交往,更要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联系,将孩子的情况与家庭背景及早告知老师,积极地与老师长期保持联系,让老师从根本上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齐抓共管,有的放矢,以达到最佳效果,尤其是孩子思想或行为出现问题时,联系、沟通老师显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学生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单亲家庭子女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避免走入以上误区。只有正确加以引导,在严爱结合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化,才能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使这些经受过风雨的小花重新展开灿烂的笑脸。

[1]施维良.“望、闻、问、切”见晴空——如何引导单亲家庭学生走出心理阴影[J].中国教师,2006(1).

[2]侯锁生.特殊类型的家庭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

G626

A

1674-5884(2012)01-0089-02

2011-11-03

朱锦芳(1969-),女,湖南邵阳人,小学高级,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责任编校 游星雅)

猜你喜欢
单亲单亲家庭误区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理财周刊(2022年4期)2022-04-30 21:32:54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冬季洗澡的误区
海峡姐妹(2019年2期)2019-03-23 02:56:34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37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5
单亲妈妈张柏芝
海峡姐妹(2016年5期)2016-02-27 15:19:58
“隐性单亲”对儿童的危害及其解决途径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