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强化班班导师的实践与探索

2012-04-02 05:08:12罗志勇胡向东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导师大学工作

罗志勇,胡向东,罗 萍,袁 威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重庆400065)

自动化专业强化班班导师的实践与探索

罗志勇,胡向东,罗 萍,袁 威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重庆400065)

如何使成立的自动化专业的新生强化班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对大学学习生活进行规划,调整好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并有序地进行学习科研活动,对于班导师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班导师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自己在本工作中的探索。

强化班学生;班导师;实践;探索

在国外,英国的牛津大学早在15世纪初就开始实施导师制。导师是高校或科研机构中指导学生学习、自修及写作论文的专门人员,他们是学生与教授、讲师之间的中介和桥梁[1]。我国宋代以后的书院教学制度就采用了导师制,并不断继承与发展。2001年,北京大学在本科教学改革的“元培计划”中实施了“导师制”,由此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掀起了一轮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热潮。班导师的主要职责是依托专业优势,结合学分制改革实践,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科研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志向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确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在入学新生中进行考试选拔,组织起一个学院的控制类强化班,采用小班学习方式,针对班里学生组织3名老师和院里领导对学生进行指导,院里领导作为班导师负责人,人均负责8位学生,全程跟进并指导学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

一 强化班学生和班导师情况

本学院强化班的学生是从整个学院筛选出来的,从考分来看,都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但是个性比较强,思想比较活跃,和一般班级的学生在起点上是有一定差别的,需要个性化辅导跟进,包括个性化学习方法、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和生活方面问题的解决。他们是从高中向大学生活过渡的第一学期,刚刚离开父母,面临着大学的新生活,存在着“还有点不知如何开始大学生活”、“大学四年生活将如何过”、“大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大学的学习方法是什么”等等问题。

以往班导师是以一个班或多个班学生为单位,班导师教学科研任务过重,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与学生沟通,班导师一般都是由专任教师兼任,平时除了备课、上课之外还要承担与专业相关的科研工作,部分高校为了加强学校科研建设,给专任教师安排了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教师们不得不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些硬指标,而花费在班级学生身上的时间是能少则少。有些班导师一个学期就只是在开学初时给学生开一次班会,就算完成本学期的班导师工作。学生遇到问题要找班导师,班导师就推给辅导员解决。班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对松散的、自由的,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由于不承担班级事务管理,班导师普遍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缺乏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导致学生学业指导方面的成效并不显著。事实上,对学生学业的指导工作不可能纯粹、独立的存在,必定与具体的生活、学习等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深入学生当中,不了解具体情况,所谓的指导也只能是纸上谈兵[2]。

本学院为更好地指导强化班的学业,力争能在强化班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提高强化班的培养质量,1个班就派出了4位高水平的导师,以院领导为核心,分头管理,并分工协作。

二 班导师的指导工作

(一)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教育以人为本。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受教育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新生强化班的班导师,深入了解大学新生的特点,是有效开展工作的第一步。

一开学,就与学生进行了集中见面和交流,根据学生的想法及疑惑进行了相应的指导。重点引导同学要把大学的开始当作自己已长大成人的标志,要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要像高中阶段那样生活依赖父母,学习依赖老师,把大学当作进入社会前的一个锻炼阶段,大学里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即自学能力),因为离开学校还得继续学习,不学习将赶不上社会的进步,国家GDP按9% ~10%增长呢,知识也应不断更新,在社会上不学习肯定要落伍的,学得少也要落伍的,因而,自学能力至关重要,必须通过大学阶段锻炼好。另外,动手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大学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在工作中会碰到不同的实际问题,如果动手能力比较强,就会更得心应手一些。大学里还要培养与别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这个能力也很关键。

(二)大学的规划

关于同学的未来问题,大家交流认为,由于大家是通过筛选考试而集中起来的学生,大家的基础相对要好一些,希望大家进一步深造上研究生,在理论和能力上通过研究生阶段学习能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在考研时获得好的成绩,大家必须在大学一年级打好基础,特别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以及英语的基础,一年级尽量少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打牢基础、为将来考研或者找工作提前作好准备。如果不愿意攻读研究生,可以提前进入科研团队,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在一年级结束时可以争取尽早进入相应科研团队,在科研项目中提升自己,课题需要的内容可以边学边干,按照好工程师的标准培养自己。甚至大家眼光还可以放远一些,如果有机会去国外进修,则能加强英语学习,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如果能在二三年级考托福、GRE,并准备一些科研文章,这对争取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很有帮助,在学习过程中还利用各方面的机会去国外学习,只要做好充分准备,机会还是很多的。

(三)学习方法的调整

哲学家费希特指出,教育首先是培养人,而非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3]。班导师工作的目标,不是教会学生掌握某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第一,知道为什么学,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避免学习的盲目性;第二,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第三,能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是为学者能达到的较高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主动学习。新生班级的班导师,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积极为学生创造发挥潜力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由于大学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3、4个班在一起上大课,人数多,而且内容密集,信息量大,教师往往只作粗线条讲解,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自觉地去学习。以数学为例,大学数学学习中每堂课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大家提前预习,并对相应的公式进行推导,如有不懂,可以通过课上以及课下的答疑进行解决,不可能像高中那样,老师对每个人进行督促学习,完全要靠自己自觉学习,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采取主动方式进行学习。班导师工作的直接目标——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班导师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学习困难,起到“解惑”的作用;掌握学生在基础课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应与学生及时交流;在可能的情况下与上课老师沟通,并与辅导员联系;重视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掌握大学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科研指导

通过言传身教,班导师能成为学生走上科研、学术之路的领路人。与学生的接触与交流,尤其是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知识与学术方面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打开科研、学术之门的钥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另外,班导师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必将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科研动手方面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学生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4]

班导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教学实际,给学生提供学术科研的平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研究型学习则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有效途径。研究型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学习和社会的需要,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探究实际的方式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能较全面地观察、了解和参与一个项目的研究,从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活动,班导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将对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生活及疑难问题指导

班导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沟通交流活动,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尤其关注存在心理思虑的学生,向学生引导和阐述正确的立场观点。班导师在此方面的工作职能要求如下:每学期初有一份工作计划,每学期末有一份工作总结;每个月与所指导的学生至少见面2次,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电话、Email及时反馈、共享学生信息,包括学生的成绩、获奖、违规违纪等情况;在条件允许下积极参加学生举办的活动,包括班会、运动会、球赛等文娱活动。另外,最好应该有1次以上单独的谈话,利于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每个学期至少有1次以上与年级辅导员的交流,多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在竞赛中体会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学习的过程进入良性循环。

三 班导师工作的一些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班导师工作,感觉过多的批评,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如果多多鼓励一下学生,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就如国外从小学开始就采用赏识教育,赞扬学生的优点,使其更有信心,心态是开放的、向上的,更能最大地激发出他们的活力,调动其学习的求知欲、创造性思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5]。因而,针对个性化很强的学生,更要学习国外的教育理念,充分发现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优点,真诚地表扬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每个学生都建立起信心,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在自信基础上表现的很好。

另外,还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了解生活中的难处。比如家庭生活条件不好,学习方面可能会受一些影响,帮助他们联系相应的勤工助学工作,也是建立起学生自信的一种方式,对生活也会充满信心,对学习则更有干劲,更会合理安排好助学工作和学习的时间。

[1]周洪林.牛津大学与它的导师制[J].复旦教育论坛,2005(4):32-35.

[2]韩 锟.大学新生班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5(4):152-154.

[3]何光沪.大学精神档案(当代卷)[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美)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

[5]吴爱娣.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1):22-25.

G451

A

1674-5884(2012)01-0056-03

2011-10-23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提升计划项目基金(2009-1)

罗志勇(1969-),男,湖南武冈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联网工程、网络化控制研究。

(责任编校 晏小敏)

猜你喜欢
导师大学工作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