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敏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重庆404120)
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简论
钟 敏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重庆404120)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老师就成了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美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影响着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美术专业方面的知识、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教育新理念、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终身学习的观念等这些基本素质。
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素质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期,美术专业又作为一门学科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不断将新的知识成果、技术成果和新的技法手段吸纳进来,应用学科自身的丰富与发展这一特点,不断地对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现在国家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中小学的美术课程就能很好地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对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老师是一种新的挑战,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所以中小学美术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且,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研究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哪些重要的专业素质,具有现实的意义。
结合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要求与方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精神修养为主,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鼓励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审美感知、审美记忆、审美欣赏,最终达到审美创造。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小学美术老师,除了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完成美术教学的多方面综合能力外,还应具备合理﹑全面的美术学科素质。
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它是中小学美术老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教师良好的品行对学生养成好的品行有促进作用。“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熏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还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竭尽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全部的爱给予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美术教师还要有崇高的艺术信仰、健康的审美品格、真诚的创作态度、执着的艺术追求等等。
美术教师首先必须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高尚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世界美术史知识的全面了解与掌握。作为中小学的美术教师不是说只要把画画好,把课程设计好就行了,还应该掌握史论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底气,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因为就中国美术史来说,系统而全面掌握中国美术史发展的概况,能提高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能从美术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流派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世界美术史来说,能简单地了解国外美术发展的总体面貌与主要表现形式,熟悉国外各个不同时期的流派与他们的特征,从而对研究本民族的艺术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美术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
作为美术教师应多角度多方面把握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美术基础学科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鉴赏、美术概论、艺术概论、雕塑、篆刻、书法、美学、色彩学、构图学、解剖学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美术观的形成和美术课程的改革,迫切需要美术教师更加博学,具备权限内的知识结构,事实证明越是知识渊博的教师,越是受学生的欢迎。
2.美术鉴赏的知识与能力
美术鉴赏是运用各种综合能力,比如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美术享受。通过美术鉴赏我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审美知识:(1)要知道美术鉴赏的方法;(2)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要有客观的评介;(3)要从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材质等各个方面评价;(4)还要熟悉美术作品鉴赏的常用语。
3.要有熟练的美术专业技能
美术教育专业是个实践性与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成果。所以,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比如素描、色彩、速写等等。新课改之后,对老师专业方面的要求更高,不仅要画好画,还要会书法﹑手工﹑设计等。作为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因为美术技能就是为了完成美术创作而具备的能力,所以教师经常从事美术创作又能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4.美术评论的知识
美术评论是美术欣赏的深化,就是在感受的基础上,以理性的分析揭示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中小学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美术评论的方法、过程,还要具备客观、科学、多元和综合的评论素质。美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美术评论的素质: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训练自己的艺术观察力与感受力;多阅读评论家的文章;超越自己进行创造性的评论。
美术教师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有它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它是一门科学。如果美术教师只重视自己的绘画技能,对教育学原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不了解,那么顶多是个画匠。美术教育不等同于技法教育,技法教育只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部分,教师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还要传播人文知识。不具备教育的理论知识就不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具备教育学和教学心理学的知识。教育学是美术学科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构建美术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解读他们内心的世界,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美术教学的需要。
教师要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21世纪的新型教师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开拓者和创新者,只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理论指导下深入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求思索,努力反思改进,积极开拓创新,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成为新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师的研究包括学科知识的研究和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按照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经常开展研究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教育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教育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教学活动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理论支点。现代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观:传统的美术教学,总是以学生画的像不像为评价标准,专业性很强,且只重视教学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新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站在培养公民素质和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美术教育教学;新的学生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新的学习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新的知识成果和新兴技术的运用,使教育手段变得更加丰富,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从而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师还要有使用计算机设备与技术、影像设备与技术以及利用互联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多媒体、幻灯片、投影仪这些现代教学设备,能帮助学生体会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表现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学习与参与艺术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知识更替日新月异的年代,教师更应该更新知识系统跟上时代步伐。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齐白石老先生对美术教师的评价标准是“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该是师德高尚,技艺非凡,能讲能画为优。”这句话包含了对美术教师的要求。首先要有高尚的德行,其次还要有很好的绘画技术,最后通过语言传授给学生。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还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新的教学理念,广博的知识背景。美术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除了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外,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反复探索。教师素质的增长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与付出,才能有进步,才能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1]陈荣华.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G451.2
A
1674-5884(2012)01-0041-02
2011-10-10
钟 敏(1982-),女,四川泸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美术)研究。
(责任编校 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