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胜中,肖 雨
(万安水力发电厂,江西万安343800)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万安水力发电厂位于赣江中游,南离赣州市90 km,北距南昌市320 km。
电站大坝全长1 104 m,最大坝高68.51 m,总库容为22.16亿m3,现装机规模533 MW,多年平均发电量11.5亿kW·h。电厂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是江西电网调峰、调频、事故备用的主力电厂。
2008年底,电厂管理人员在对挡水建筑物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左岸非溢流坝段(以下简称左非坝段)3~5号坝段临空面存在大量裂缝。为研究裂缝成因及其危害性,判定其发展趋势,制定裂缝处理加固措施,确保大坝运行安全,万安水电厂致函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原设计单位),通报了左非坝段裂缝情况。长江设计公司分两次派出专家和设计人员对现场进行考查调研后,提出了《万安水电站左非坝段裂缝检查技术要求》。
首先对大坝3~5号坝段上、下游面、坝顶表面、坝内廊道表面进行裂缝普查,检查坝体裂缝条数及大致分布情况并结合坝体排水孔、表面渗水和溶出物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然后对记录在案的裂缝进行详查,详查重点是裂缝宽度、深度和连通情况、漏水通道等。
裂缝深度检查的方法是:用单面超声平测法测定深度在50 cm以内的裂缝深度;用钻孔超声对测法、钻孔取芯法测定深度大于50 cm的裂缝深度。为避免对大坝主体造成过度损伤,重点抽查代表性裂缝深度,先用钢筋探测仪扫描钻孔区域,避开钢筋后进行钻孔。
对坝顶裂缝深度大于50 cm的裂缝采取钻孔超声对测法,每个测点需钻取2~3个孔,较长裂缝选取2~3个点,较短裂缝选取1个点。
对深度大于50 cm的坝体侧面裂缝(垂直及水平裂缝),用钻孔取芯法检查裂缝深度,骑缝钻孔,直至取出的芯体上无裂缝,即可确认此时孔深即为裂缝深度。
对下游面及廊道内裂缝,采取压水法测试裂缝是否贯通,先做好一侧裂缝表面的清洁工作,然后涂抹WSS密封胶,同时埋设注水嘴,利用注水器连接空压机和注水嘴,将水压入裂缝中,留意观察另一侧裂缝是否有渗水现象,即可判断裂缝是否贯穿。
此次检查主要依据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CECS21:200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使用的主要仪器有RS-ST01C型非金属声波检测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DJCK-2型裂缝测宽仪、手持式激光测距仪、钢筋探测仪、钻芯取样机、工程地质钻机以及角磨机等。
检测结果表明,左非3~5号坝段共发现裂缝103条,总长度973.3 m,裂缝宽度一般0.2~0.4 mm,最大深度为5.4 m,主要分布在坝体中部位置,中部较深,两端较浅,坝体中部裂缝呈对称状分布。
鉴于左非3号坝段裂缝条数多、宽度大,具有代表性,因此选择该坝段作为裂缝分析研究对象,对其裂缝成因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
通过三维温度应力场仿真计算,重点对左非3号坝段坝顶面裂缝和下游面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基于瞬态温度场和徐变应力有限元法,对3号坝段的温度场与应力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考虑坝体施工进度、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徐变等因素,模拟大坝分期施工和蓄水的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
(1)左非3号坝段坝顶的顺流向裂缝、下游面的竖直裂缝、高程98.7 m的水平裂缝主要是温度荷载引起的。
坝顶的坝轴向裂缝主要是由于冬季温度下降,坝体下游面温降收缩向下游变形,而上游面收缩向上游变形,则在坝体的中间部位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区域。
坝顶面的顺流向裂缝与上、下游面的竖直向裂缝,当内外温差较大时,坝体侧向收缩变形受到限制,坝体中部为坝体内部混凝土自身约束最大的部位,一般在坝体中部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容易产生顺流向裂缝与竖直向裂缝。
同时,在左非3号坝段左侧存在比较大的临空面,坝体左右侧气温条件不一致,也是导致产生上述裂缝的原因之一。
高程98.7 m产生水平裂缝,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①夏季气温升高时,坝体表面温度随外界气温升高,坝体表层一定深度的热膨胀受到坝体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坝体表面处于受压状态,而坝体内部处于受拉状态,在竖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拉应力;②由于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存在着一定的相位差,当外界温度达到最高时,内部的温度还正处于温升阶段,但是数值小于平均值,所以自身的温度应力仍然为拉应力;③高程98.7 m为混凝土的弱结合面,上下浇筑时存在着两个月的长间歇,当遇到较大的拉应力时,很容易产生水平裂缝。
(2)2008年的极寒天气,气温在原本较低的基础上5 d时间内又下降了4℃左右,且寒冷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使坝体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拉应力明显提高,正常年份坝体应力较大的部位,最大应力值提高了0.7 MPa左右。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发生开裂,坝体出现多条新裂缝。
(3)左非坝段施工和运行期,受温度荷载的影响,在坝体表面或内部存在一定的拉应力区,拉应力的大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有些部位拉应力数值比较大,甚至接近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当这些大拉应力区遭遇混凝土薄弱部位(这些薄弱部位有的是施工质量缺陷造成的,有的是早期存在的微小裂缝),或者遭遇不利的外部温度、边界条件时(2008年初极寒天气),在这些部位就会产生混凝土裂缝,或使原有的裂缝继续扩展,形成危害裂缝。
裂缝危害性分析主要采用有限元混合法模拟裂缝的开裂、摩擦、接触问题。该方法将作用在接触体上的力系分解为外力和接触界面上的接触力,以接触体的位移为基本未知量,以接触区域局部坐标系下的结点接触力为迭代变量,将非线性接触迭代收缩在可能接触面上进行,求解过程中总体刚度矩阵只需在迭代之前形成和分解一次,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坝体混凝土以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ft作为开裂判据,跟踪模拟裂缝开裂扩展情况及对坝体应力等指标的影响。
(1)有限元计算成果表明,坝体顶部出现了较大的坝轴向裂缝,下游面出现了较长的竖直裂缝,计算得到的开裂范围、开裂深度、缝面最大张开度与现场的实测情况基本相当。由于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中没有考虑混凝土的软化性能,所以得到的裂缝开裂深度一般要比实际情况略大。
(2)左非3号坝段顶面的顺流向裂缝、坝轴向裂缝以及下游面的竖直裂缝,当遇到极寒天气时,部分缝端仍有较大的拉应力存在,处于开裂的极限状态,仍有进一步扩展的可能。坝体内部夏季存在较大拉应力的区域:在中间顺流向剖面高程94.0~96.0 m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拉应力区(坝轴方向正应力),中心点最大拉应力值有1.75 MPa;在坝轴向剖面高程97.0~98.0 m中间部位也存在一个较大拉应力区域(顺河向正应力),最大法向拉应力有1.97 MPa。这些高应力区是坝体产生裂缝和使裂缝进一步扩展的隐患。
(3)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由2.0 MPa调整到1.9 MPa时,坝顶的顺流向裂缝、坝踵和下游面的竖直向裂缝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特别是坝轴向裂缝,由于存在侧向临空面,夏季在坝体高程97.0~98.0 m间的高应力区发生开裂,并迅速扩展至高程89.5 m,裂缝深度达14.5 m,说明了坝轴向裂缝对抗拉强度非常敏感,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坝轴向裂缝有可能再次发生大规模的开裂,对大坝运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4)当水位抬升到100.0 m,坝体顶部和坝踵处拉应力(压应力减小)都会有所增加,顶部的顺流向裂缝和坝踵的竖直向裂缝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如果在水位抬升后碰到极寒天气,顶面的顺流向裂缝将扩展至上游面,形成竖直向裂缝,对坝体的耐久性将产生不利影响。
(5)有限元计算分析和钻孔电视录像均表明,坝体在高程98.7 m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平裂缝,且水平裂缝贯穿于整个坝面的可能性很大。这不仅削弱了大坝的整体性,且在坝前水位抬升后,同样会对坝体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3号坝段危害性较大的裂缝,特别是顺流向裂缝和坝轴向裂缝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在温度疲劳荷载的作用下,裂缝缝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可能降低。
(2)再遇到极寒天气或遇到地震荷载的作用。
(3)坝体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据《万安水电站施工复查报告》,检测到R90150号混凝土的最小抗压强度为9.3 MPa,对应的抗拉强度只有0.74 MPa。如果裂缝由质量较好混凝土扩展至较差混凝土时,将引起坝体更大范围的开裂。
(4)水位抬升至最终的设计水位100.0 m,或者遇到较高洪水位时,坝面温度边界条件的改变可能使裂缝进一步扩展。
针对有可能导致裂缝进一步扩展的不利因素,确定左非坝段混凝土裂缝处理重点如下:
(1)针对坝顶的顺流向裂缝和下游的竖直裂缝,以降低缝内孔隙水压力为目的的裂缝防水排水处理。
(2)针对危害性较大的裂缝,以稳定裂缝、限制其进一步发展为目的进行结构处理。
(3)针对上游坝面水平裂缝和竖直裂缝,以降低坝体内渗压力为目的进行防、排水处理。
(4)针对属于“活缝”的水平层间缝,采取能适应其变形的处理措施。
(5)为改善不利的温度边界条件,对左非3号坝段左侧临空面采取表面保温措施。
水上、水下裂缝均采用贴嘴灌浆,水上裂缝灌浆材料采用结构注缝胶,水下灌浆材料采用LW水下专用系列材料。
灌浆过程控制要求如下:水平缝由一端向另一端逐孔灌注,竖直缝或斜缝由下往上逐孔灌注,在上方第二个灌浆孔出纯浆后,封闭该灌浆孔,移至上方第二个灌浆孔继续灌浆,直至保证整条缝内充满浆液。灌浆压力应先小后大,进浆宜缓慢,不应急促进浆,最大压力控制在0.2 MPa。灌浆结束标准:裂缝缝面停止吸浆,再继续灌注30 min结束。
对Ⅲ类缝及以上裂缝灌浆处理后需进行钻孔取芯检查,每20 m取一个检查孔,钻孔孔径一般为φ76 mm,孔深20~30 cm,观察其缝面浆液结石和充填情况,缝面可见浆液面积不小于80%。
按裂缝分类处理方式确定槽型及尺寸,先沿槽口两侧采用砂轮切割边线,切割深度2 cm,并形成倒角。在切割形成的边线内采用人工凿除混凝土,严禁使用机械设备施工,骑缝槽形成后应清除周边松动混凝土块,并用高压水清洗干净。
嵌填止水材料采用SR2塑性止水材料。槽内回填止水材料工序完成后再回填聚合物砂浆。砂浆表干后,采用喷雾养护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养护表面不能见明水。潮湿养护时表面如遇寒流或下雨,应加以覆盖,不受雨水冲洗。回填完成3 d后,要求锤击检查,敲击声应清脆,保证无脱开或空壳现象。发现不密实区时,应凿除重新回填。
SR防渗盖片是以SR塑性止水材料为防渗主体,与增强聚酯无纺布、反光聚酯铝箔薄膜复合而成的片状防水材料。
水上施工时,处理粘贴部位基面,要求平整干净,对于较大的凹坑与不平整面,应采用SR2塑性止水材料填平补齐。粘贴面涂刷SR防渗盖片配套底胶,要求涂刷均匀无漏刷。根据需要剪裁SR防渗盖片,并撕去面上防粘保护纸。待底胶表干后,粘贴盖片,使盖片与基面粘贴密实。盖片接头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不小于5 cm,且需涂刷底胶,再进行搭接粘贴。盖片应粘贴平整,盖片粘结完好。
水下施工时,基面处理后,分段涂刷HK-963水下粘结剂或水下专用粘贴剂,要求涂刷均匀无漏刷。待底胶表干后,粘贴盖片,使盖片与基面粘贴密实,接头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不小于5 cm。盖片粘贴完成后,用粘结剂配成胶泥对SR防渗盖片与混凝土的接触部位用胶泥进行封边处理。粘贴SR盖片的结合面表面不平整度应小于1 cm。
防渗盖片采用8 cm厚PVC板材保护,防渗板两侧采用不锈钢压条和螺栓固定,压条宽8 cm,厚2 mm,螺栓为M12,间距50 cm,PVC板上螺栓孔应预留伸缩空间。
根据测缝计选型后的尺寸进行裂缝凿槽,槽口尺寸初定为50 cm×15 cm×10 cm(长×宽×深),槽口应尽量保持规则。按测缝计安装说明书要求,在槽底跨裂缝两侧钻孔,钻孔孔径φ50 mm,深度超过固定测缝计的锚杆埋设长度3 cm,并采用M20水泥砂浆固定。
锚杆施工3 d后安装好测缝计,安装前应预拉测缝计量程的1/3,测杆区采用2 cm厚SR2包裹,裂缝缝口与测杆间采用SR2回填,保证测缝计处于独立测量范围。
测缝计安装就位后,连接配套电缆并引至槽外。测缝计的电缆采用内径不小于2 cm的镀锌钢管保护,钢管采用膨胀螺栓固定,电缆在钢管内呈“S”形设置,并按要求引入监测箱内。
槽内分层回填聚合物砂浆,层厚3 cm,回填完成后保湿养护。
左非3坝段左侧临空面采用苯板进行保温,苯板应符合GB10801-89《隔热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标准中ZR阻燃型第一类的要求。板厚5 cm,要求表观密度18~22 kg/m3,导热系数≤0.041 W/m·k,吸水率≤6%(v/v),厚度偏差±2 mm。
苯板施工前,保温面应打磨平整,并在裂缝处理完成后进行苯板安装。
采用专用粘结剂粘贴苯板,苯板粘贴完成后表面采用PVC板保护(已带保护层的苯板可不进行保护),PVC板厚5 mm,并采用膨胀螺栓固定。螺栓与PVC板间设置水平向不锈钢压条,压条厚2 mm,宽4 cm,螺栓长10 cm,间距1 m×1 m。
左非3坝段下游面设置锚筋,按设计图纸孔位进行放样,钻孔孔径110 cm,孔深12 m,应采用取芯钻造孔,钻孔偏差度小于1%。钻孔完成后,对钻孔进行清洗,并抽出孔内积水。
锚筋为2根长12 m的II级φ36 mm钢筋,采用铝丝绑扎,并采用对中支架安装好锚筋。锚筋安装后采用M20水泥砂浆进行灌注,灌注时采用φ30~50 mm塑料管压入砂浆,边进砂浆边慢慢向上提进浆管,但不允许管口高于砂浆面,确保孔内砂浆密实。砂浆灌注完成7 d后,清除孔口10 cm范围内水泥砂浆及杂物,清洗干净后,采用聚合物砂浆回填平整。
施工完成后的巡视检查中未发现坝面有新裂缝产生,处理过的裂缝也没有发现重新张开的迹象。埋设的测缝计提供的数据显示,缝宽的变化明显滞后于气温的变化,且变化平缓没有突变,说明左非坝段裂缝施工后达到了加固处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