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8000与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之比较分析

2012-04-01 23:13熊明华浙江外国语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11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化组织管理体系责任

■ 熊明华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人权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的压力下,许多全球知名企业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守则。这种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的生产守则有着明显的商业目的,而且其实施状况也无法得到社会的监督。在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下,生产守则由跨国公司“自我约束”的“内部生产守则”逐步转变为“社会约束”的“外部生产守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A8000和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本文将对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我国实际,从政府层面提出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SA8000和 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的产生

SA8000全称为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Standard,简称 SA8000),于1997年8月由美国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世界人权宣言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内容要求制定完成,并于1997年10月公开发布。这是全球第一个企业道德规范标准,是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其宗旨是通过规定企业必须对劳工和社会承担的责任,达到保护劳工基本权益的目的。

而开发ISO260000标准源于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也是可持续发展阶段性需求的反映。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的跨国公司购并浪潮加快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但随之而来的环境保护、劳工和消费者权益等问题也层出不穷。2000年国际消费组织发表报告,对跨国公司运营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以及对员工劳动条件、社会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做出强烈反应,并提请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简写为ISO)考虑制定社会责任标准。2001年ISO理事会批准了下属的消费政策委员会提交的社会责任标准化申请报告。后经近10年的努力,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公开发布“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简称 ISO26000标准)。该标准的开发在全球取得了两个层面的广泛共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共识,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共识。标志着全球社会责任运动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

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发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其宗旨是帮助组织通过改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表现,与利益相关方达成相互信任。主要目的是明确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统一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为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可参考的指南。

二、SA8000和 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的差异分析

(一)推广主体的差异性

SA8000标准和ISO26000标准的推广主体虽然都是非政府机构,但在参与性、认可度和影响力等方面两者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SA8000标准是由美国一家非政府组织——美国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于1997年10月公开发布的,2001年该组织更名为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简称 SAI),并于 2008年 5月 5日推出了 2008版的SA8000标准。SAI称其组织宗旨是通过发展和实施社会责任标准促进工人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增进劳资双方的理解。其成员主要为热心于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非政府人士和民间组织。SA8000标准推广主体的性质,决定了该标准本身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商业认证标准,并非获得广泛认可的国际标准。

而ISO26000标准的推广主体——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标准化专门机构,其成员大多为所在国主管标准化工作的政府机构,组织的权威性自然不言而喻。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有成员国164个,代表中国参加的机构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同时,ISO章程还规定了其发布的标准需要由75%的成员国投票赞成才能通过,因此所有ISO发布的标准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2010年9月12日ISO26000标准最终稿以93%的赞成票获得通过,由此第一个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正式诞生。

(二)目的的差异性

虽然SA8000和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都是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规则,不是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但从标准内容上可以明显看出,两者的目的存在明显的差异。

SA8000标准的目的是为履行主体提供管理社会责任的实施要求和符合性证明,该符合性证明可用于购买和采购合同或国际贸易规则。在制订之初,该标准就确定了是被用于认证的标准,所以SA8000标准是一种管理体系。任何希望通过认证的履行主体都要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经独立的具有SA8000认证资格的外部机构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审核,企业的表现如果符合SA8000标准的要求,将被颁发SA8000标准证书,企业可以根据证书使用的要求,向外界展示其符合性。

不同于国际标准化组织之前颁布的ISO9000和ISO14000标准,ISO26000标准并非管理体系,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指南文件。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该标准的意图是帮助组织促进可持续发展,鼓励组织不仅要遵守法律,而且承认遵守法律是组织的一个基本职责,是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可见,该标准的目的是促进社会责任领域的共同理解,并为其它社会责任的工具和倡议提供补充而不是取代它们,更不能用于国际认证、法律和法规、购买或采购合同、国际贸易规则等。这是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明显不同于SA8000标准之处。

(三)适用范围的差异性

SA8000是以保护劳工权益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而ISO26000标准是促进社会责任领域的共同理解为目的的指南性文件,因此两者所适用的范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SA8000标准明确了其适用主体是企业,而不包括其它类型的组织。从现有的实际应用情况看也确实如此,根据SAI网站截止2012年6月公布的数据,全球共有65个国家的3083家企业获得该认证证书,其中服装、纺织、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所获认证企业数排名前列。

在ISO26000标准第一章范围中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具体而言,ISO26000标准适用于所有私有组织、公共组织、公共行业,无论规模大小、业务范围,无论是位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不仅包括企业,也包括医院、大学等服务机构,因此明显大于SA8000标准所界定的范围。

(四)社会责任含义及其要素的差异性

SA8000标准中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企业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在外延上则集中体现在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行为。SA8000标准第四章社会责任之规定中详细地规定了企业在劳工保护和人权方面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包括九个要素,每个要素又由若干个子要素组成,这九个要素分别为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和管理体系。作为用于认证的管理体系,SA8000标准用要求型条款对每个要素都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和执行标准。

ISO26000标准则强调社会责任的内涵是组织愿意就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的意愿,其外延则是组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行为规范以及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为准则,以全面融入整个组织为路径,以在自身及利益相关方关系中得到落实为符合性的行为。由此,两个标准的社会责任要素侧重点也出现明显差异。SA8000标准更多是对劳工保护方面的规定,而ISO26000标准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尤其是纳入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五)实施规定的差异性

作为认证标准,SA8000各项标准要素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企业实施标准必须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审核后才能得到认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26000标准只是一个指南性文件,对组织实施该标准没有具体的指标要求,一切以组织自愿为条件,不存在外部审核的规定。

根据SA8000标准规定,其实施过程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十分相似,包括策划阶段、体系运行阶段、检查和改进阶段、持续改进阶段等四个阶段。实施企业需要编制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在严格执行上述文件的同时必须保留相应的使用记录。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将对企业整个SA8000标准文件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一旦认证机构审核通过,企业将获得SA8000标准认证证书,并按标准规定使用证书。目前在全球范围内,SAI授权21家机构为SA8000标准的认证机构,希望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需向这些认证机构而非SAI本身提交认证申请,在接受并通过其审核后方能获得SA8000认证证书。SA8000证书有效期为3年,认证机构每6个月进行一次监督审核,每3年进行一次复评审核,以确保认证证书持续有效。

与SA8000标准以认证证书形式告知的方式不同,ISO26000标准规定了告知的两种表达方式:一是计划实施ISO26000标准的组织,标准建议以“组织承认,将ISO26000用作参考文件,提供社会责任指南”为告知方式;二是已经实施ISO26000标准的组织,允许以“组织已应用ISO26000作为指南,将社会责任融入到我们的价值和实践中”为告知方式。ISO26000标准这种自我践行、客观评价、公开告知的模式,真正体现了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所必备的自律性和透明度,以及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度,相信这比任何外部第三方的断言或承诺更具价值。

三、完善我国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凭借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全球标准化领域的权威性和广泛影响力,国际社会在认同和实践ISO26000标准的过程中势必逐步形成共同的游戏规则和道德伦理价值观。对我国企业而言,社会责任标准将可能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贸易壁垒。为此,针对ISO26000标准的颁布,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议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以等同采用的方式,尽快将ISO 26000标准纳入我国的标准体系中。为让国内企业尽早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希望相关部门借鉴我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同采用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做法,将ISO26000标准作为国内社会责任标准指南等同采用,使我国社会责任标准能直接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是在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框架指导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尽早出台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系标准和认可认证标准。ISO26000标准将成为外贸企业应遵循的行为或道德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为此,我国政府应组织专门机构积极研究ISO26000的合理成分,结合我国国情,开发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机构认可标准和企业认证标准,这将有助于改变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问题上的被动局面。

三是加大对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配套的管理体系标准和认可认证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建议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认证机构外审员和企业内审员的培训考核体系,在完善我国社会责任认证认可制度的基础上,帮助我国企业尽快建立起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国际行为规范的社会责任体系。

四是以ISO 26000标准为平台,积极推进社会责任标准的国际互认工作。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倡议设立的国际承认体系,正不断致力于体系认证结果的互认,包括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实验室认可和环境评定等多个领域。建议相关部门主动利用中国是ISO合格评定委员会62个成员国的便利条件,推动我国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一方面降低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认证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减少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遭受社会责任壁垒的可能。

[1]李清.首个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产生与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1(4):48-50.

[2]孙继荣.ISO26000——社会责任发展的里程碑和新起点[J],WTO经济导刊,2010(11):43-54.

[3]王璨,章辉美.SA8000及其效应分析 [J],企业经济,2010(12):118-120.

[4]韩可卫,黄艳艳.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和发展现状分析[J],大众标准化,2012(2):49-52.

[5]http://www.saasaccreditation.org/certfacilitieslist.htm.

[6]http://www.iso.org/iso/home/standards/iso26000.htm.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化组织管理体系责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李克强同席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时强调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聚焦关键突出重点
张晓刚正式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并发表任职致辞
期望嘱托责任
国际标准化组织煤层气技术委员会(ISO/TC263)第三届全体会议在淮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