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旅游实践教学的主导逻辑对比分析

2012-04-01 19:29张丽梅段光达
当代旅游(学术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逻辑旅游课程

张丽梅 段光达

国内外高校旅游实践教学的主导逻辑对比分析

张丽梅 段光达

实践教学是高校旅游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文献数量少,而且集中于探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构建,关于旅游实践教学的主导逻辑及其应用则鲜有文献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阐释了旅游实践教学的主导逻辑,提出“双平衡”主导逻辑及其培养目标,为高校培养能够适应就业环境变化、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人才提供合理化建议。

高校旅游;实践教学;主导逻辑

近几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步入快轨期,高校旅游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旅游教育和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广化、深化。但是,目前旅游实践教学及其研究依然是薄弱环节。例如,在中国知网上根据“旅游专业”和“实践教学”组合检索,可获得219篇文献(最早的文献年份是1998年);根据“旅游实践教学”单独检索,仅能获得18篇文献。而且,这些文献集中于探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构建,对旅游实践教学主导逻辑的探究浅尝辄止,对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亦缺乏系统、全面的阐述。

一、国外高校旅游教育与实践教学的主导逻辑及其争论

教育与教学的主导逻辑,实质上就是指教育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国外学者称之为“主导逻辑”,是因为:他们认为指导思想不可凭主观臆断,要根据事物内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来确定,并对其进行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特定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学术声望都与其主导逻辑的确立密切相关(Fidgeon,2010)。不仅如此,主要逻辑还体现了教育机构的价值观,引导学校采用正确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非常重要。它既是旅游教育之根本,也是其课程设置的前提,必须在教学伊始就对其进行明确阐述(Lawton,1983,1996)。

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高校旅游教育与实践教学的主导逻辑如同硬币的正反面,密不可分。其原因在于:旅游教育的出现,源于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及其催生的大量就业需求,这种职业化的影响力如此之强,以至于整个欧洲和北美的高校旅游教育都以商务导向的实践教学为重心,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以企业的岗位需要为出发点(Mclntosh,1972;Medlik,1974)。视旅游为职业化学科的人认为,旅游教育的主导逻辑等同于旅游实践教育的主导逻辑,即:培养学生具备未来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竞争力。(TTENTO et al. ,2002;Fidgeon,2010)但是,随着旅游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高度职业化的、以实践为主的旅游教育提出质疑,认为其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具有随意性,能否真正满足产业需求和变化有待考证(Cooper&Shepherd,1997);也有学者批评其仅仅提供技能培训,不能培养学生“反省、深思和评价的能力”(Armstrong&Dawson,2006)。此外,随着大量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兴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外部性及其社会文化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旅游业的认识不再囿于其提供旅行、住宿和游览服务的功能。因此,学者们开始主张思想自由化的旅游教育,例如:Busby(2001)认为不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来决定高校旅游教学及其课程设置,Tribe(2002)提出要培养“具有职业和道德竞争力的、掌握涵盖多个领域相关学科知识的哲学实践者”。在不同的主导逻辑的影响下,有的高校(如普利茅斯大学)继续以实践教学为主,有的高校(如北安普顿大学)开始重视培养学生思想的自由化,而更多的高校(如谢菲尔德汉南大学)试图在职业技能导向和学术思想导向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希望学生在掌握必要工作技能的同时,也能正确理解旅游业的存在和发展(Fidgeon,2010)。这种寻求平衡的主导逻辑意味着:实践教学在旅游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更趋于理性。它与以学术为导向的理论教学平分秋色,或成为其辅助,但始终是旅游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旅游实践教学一直以培养学生“具备未来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竞争力”为己任(Fidgeon,2010)。在这种主导逻辑下,Pring(1993)强调,旅游实践教学要根据职场变化来培养学生工作的技能、质量、态度和所需知识;Busby和Fiedel(2001)指出,当前和未来的职业需求及产业发展对高校课程设置有重要影响,倡导从未来发展和国际化的视角来开设实践课程。此外,面对自由化教育倡导者的质疑,职业化教育的支持者还提出,高校要重视旅游实践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对个人经历的评价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Cooper&Shepherd,1997;Moscardo,1997;Schon,1987)。他们指出,和职业化教育相比,自由化教育容易导致学生“脱离现实、不能感知社会和实践需要”或是“与商务实践脱钩”(Goodlad,1995;Birch,1998)。总地来讲,国外教育机构和学者在探讨旅游教育和实践教学的主导逻辑时,立足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他们关注旅游产业发展及其引致的就业需求,并不是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学校确立怎样的主导逻辑,而是因为这些因素影响着学校怎样贯彻既定的主导逻辑,如调整课程设置或更新教学方法。

二、国内高校旅游教育与实践教学的主导逻辑及其特征

相比之下,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的理论化和政治化色彩比较浓。在全民投入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发展旅游产业的初衷是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平衡国际收支,而发展旅游教育则是为了发展旅游产业。事实上,自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旅游教育和研究与旅游产业同步诞生。在毫无产业经验、缺少理论准备和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借鉴和理解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的专业教材和基础理论,是我国高校教育唯一和必然的选择,而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特征也由此滋生。

尽管后来很多学者批评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但是传统习惯产生的惰性难以改变,现实利益选择也阻碍学校去实施变革。讲授传统理论、采用以书本知识为主的经院式教学,不仅意味着较少的财力、物力和劳动力投入,还可以减少培训教师和外聘旅游从业人员的支出。而且,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急剧增长的人才需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政府投资、私营企业甚至国外资本,都开始瞩目我国高校的旅游教育,教育机构急于扩大生源,而非进行教学改革(曹国新,2009)。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至2009年,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高等院校从209所增至852所,在校生从5.04万人升至49.84万人,高校和中职的在校生比则从22.67%涨至109.76%(《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0-2010》)。

但是,数量的增加并不等于质量的提升,我国至今没有旅游高校能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教育模式、品牌专业和品牌教师而享誉海内外。关于高校旅游教育的主导逻辑,也从未有职业化和自由化教育之争,因为这种争论首先要建立在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而我国高校教育的政府主导作用比较突出,旅游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家教育的主导逻辑都是服务于经济、服务于产业。例如,2009年4月教育部再次召开“发挥高校科技支撑作用、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作会议,指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特殊国情背景下,一方面高校旅游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硕士生因为眼高手低、高流动率而被旅游企业拒之门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则迫使高校不得不重新审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侯国林,2004)。事实上,国内尚无文献专门探究旅游实践教学的主导逻辑,部分文献虽有涉及也只是浅尝辄止,如:张学梅(2009)提出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能胜任行业或职业群体要求为基础,围绕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张日新(2004)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开放性、全程质量监控等原则;其他文献则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多数文献在主导逻辑既不鲜明也不确定的前提下,指出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可选择性、企业缺乏与学校的磨合等,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对策,如增加实践课时、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等(韩宾娜,吕品晶,2010;曹国新,2009),却未能深追本溯源,仅仅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已。

三、旅游实践教学的“双平衡”主导逻辑

本文认为,我国旅游实践教学和旅游教育的主导逻辑一样,政治色彩比较浓,立足于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而非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上评价高校教育贡献的重要指标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就业率,而非人才的质量和职业晋升机会;教育机构则长期采用传统的经院式教学,重视理论知识传递和灌输,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服务于经济、服务于产业的主导逻辑,虽然有利于高校在短期内扩大生源和培养学生,却不利于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如果不重视受教育者的意愿和利益,片面地强调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就会导致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之间的长期失衡。

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双平衡”主导逻辑,即:旅游实践教学既要追求产业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平衡,又要争取职业技能和思想自由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化视角出发,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竞争力。这意味着,高校教育不仅要提升旅游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比重,更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学生获得未来的职业发展机会;站在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高度来培养旅游人才,在引进西方先进理论的同时,亦能根据中外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的不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实践教学是旅游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旅游教育和实践教学对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重视不足,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特征比较突出。因此,本文在综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实践教学的“双平衡”主导逻辑及其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高校旅游教育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1]H.Leo Theuns and Amina Rasheed,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ertiary tourism educ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Tourism Management,March 1983,pp.42-51.

[2]Ann Pollock,J.R.Brent Ritchie,Integrated strategy for tourism education/training,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Vol.17,1990,pp. 568-585.

[3]Tom Baum,Human resources in tourism:Still waiting for change,Tourism Management,Vol.27,2007,pp.1383-1399.

[4]张丽梅.旅游教育:培养实践教学能力[J].光明日报教育11版, 2011(12).

[5]张毅.高校专业要“钻”进市场[J].光明日报教育版,2011(08).

[6]曹国新.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9(23).

[7]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 2004(5).

[8]张丽梅.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及其考核机制浅探[J].中国高等教育, 2012(13-14).

[9]张日新,诸丹.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J].西华大学学报,2004(6).

[10]韩宾娜,吕品晶.普通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之中外比较[J].人文地理,2010(6).

F59

A

1671-7740(2012)02-0053-03

张丽梅(1973-),女,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段光达(1957-),男,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生为本的《区域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五位一体’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成果;2012年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逻辑旅游课程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