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12)
高等教育旨在为我国培养大量的更具专业能力的人才,他们具有更高的学术性以及理论性,然而近些年,高等教育却出现了让人担忧的现象——低俗文化的入侵。低俗文化的蔓延,不仅制约着人才的发展与进步,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总体进程。可见,低俗文化入侵高等教育,不仅是校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可见高等教育具有很高的专业化程度。但是,低俗文化为何会进入到高专业化程度的高等教育中呢?笔者仅从高等学校的扩招、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以及高等学校教师的复杂化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
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大学的不断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然而,当大量的学生涌入高等学校后,高等教育的内涵却也在悄然改变。扩招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断盲目的扩招直接导致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学生专业能力不断下降。由数量导致的质量问题源源而来。就目前的升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上大学。这样就使涌入高等学校的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带来了低俗文化意识,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生活圈。“在四十多年前,高等教育还只是对少数有能之人打开大门时,高等教育是纯粹的高学问、精专业,每个领域培养的人才虽然少但是却不乏精英。”[1](P133)这种精益求精的选拔方式,虽然拒绝了大部分人,但是却净化了高等学校中的文化教育,保证了高等教育中的文化与走入高等学校的人所具备的文化底蕴是相吻合的,但是现在,拥有不同程度文化内涵的人走入了同样的高等教育中,杂乱的思潮冲击着高等教育,直接导致高等教育中出现了低俗文化。
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衔接的巨大缝隙。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深化而来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要有有力的衔接,以确保学生在步入高等教育之初能有一个较快的适应与转变。但是,就目前高等学校的制度以及表现形式而言,其与中等教育的衔接出现了巨大的缝隙。中等教育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可以说学生学习的负担是比较沉重的,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内容以通用的书本知识为基准,然而,当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后,无论是学习形式还是认知内容都有了极大的转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这种内容与形式上错位的衔接,让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进入高等学校就是读完书了,可以放松了,这种思想观念有可能直接导致高等教育中低俗文化的出现。
教师队伍的复杂化。教师是高等教育中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因此,学生接触到什么样的文化,教师起到了决定作用。由于大学扩招,大量的人走入高等学校,走入课堂,担负起传播文化的责任。因此,教师队伍的扩大复杂化,也直接导致了其传播文化的复杂化,给低俗文化的侵入提供了可能。“高等教育本身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确保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可以把更广泛的高等文化带入社会以此来推动社会的文化进程。”[2](P102)但是,低俗文化的入侵,使高等教育的实质开始改变,流入社会的人才素质受到了质疑,严重影响了社会整体人才的文化层次,不利于推动我国整体文化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人才思想内涵的进一步提升。首先,制约了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最主要的地方。“学校利用高等教育,传播高等文化,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能力以及思想内涵,以确保学生们走入社会可以在特定的领域中运用知识推动整个社会的运作。”[3](P53)但是低俗文化的入侵,使校园中的专业文化、教育层次大打折扣,使学生们接触到的文化内涵变质,导致学生们在高等学校中无法获得应有的文化知识,制约了我国人才素质的整体提升。其次,制约了社会整体文化层次。一个社会的整体文化由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人们的个体文化所组成[4](P46)。在我国,每一个个体获取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接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因此,一个社会整体的文化层次可以说是取决于个人高等教育的获得成果。然而,低俗文化出现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文化受到侵蚀与损害,导致个人获得的文化程度受到制约,因此,这又制约了社会整体文化层次的相应提升。
好事,它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但是盲目地不计后果地一味扩招,就会造成高等学校中人才文化程度与文化意识上的参差不齐,也就造成了校园文化层次的高低不等。
加强教育的衔接。现阶段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明显的断层,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上了大学就解放”等错误的认识。抱着这样的想法进入高等学校,学生们并不关心是否接受了极具专业性质的高等教育,而是一味寻求如何解放放松自我。学生心里不在意高等教育的内容,因而直接影响到了高等文化的传播。有鉴于此,应严格规范大学上课制度,不要给学生的松散创造条件。现在很多大学的上课制度不严谨,许多学生都抱着可上可不上的态度,态度上的松散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因此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接触和吸收低俗文化并且把这种低俗文化带入校园,直接冲击了高等教育。因此,应严格规范高等教育制度,使高等教育在表现形式上与中等教育相一致,使学生在心理上除去对高等教育松懈的态度认识。
严格选拔高校教师。教师作为文化的第一传播者,对学生有最直接的影响。文化素养高的教师可以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严格选拔高校教师也是确保高等教育中杜绝低俗文化的必要手段之一。要提高对教师自身人格的要求。当今社会过度重视学历的现象已经很明显,特别是高校教师的聘用几乎都是在比拼学历,在如此重视学历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文化涵养就很容易被忽略,因此,选拔教师要在保证其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自身文化素养的要求。
控制扩招规模。盲目的扩招导致很多不具备接受高等教育能力的人进入高等学校,甚至有一些文化匮乏或文化素养极低的人以此达到混文凭的目的,所以,扩招应以适当合理为前提。适当合理的扩招首先要严格明确入学条件,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以杜绝有些人利用教育漏洞混入高等学校,把低俗文化带入校园冲击高等教育。其次,要降低地区保护意识。地区保护导致外地的优秀人才不得进入,而使本地一些文化素养极差的学生拥有了机会,这将威胁到校园的文化现状。大学扩招本身是一件
[1]张国兵.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曹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哲学思考[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3]黄蓉生,白显良,石雪,等.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英)大卫·帕尔菲曼.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thanks,you tught me how to think[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