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青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分院,浙江 义乌 322000)
跨文化交际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或者说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1](P142)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的目标。但跨文化交际在中国高校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学制短,学生所学的课程涉及面较广,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通常只能被列为选修课。这样,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普及面及实际教学效果通常被打了折扣,其结果是学生并不能真正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无法理解经典的跨文化理论,对于解决具体的文化冲突的问题一筹莫展,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针对目前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案例教学的设想并投入教学实践环节。
教师应对跨文化交际的经典案例进行认真筛选,挑选出那些既适合学生实际水平而又与所涉及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或知识点相关的案例[2]。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遵循新颖性、真实性、生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过程,因此案例的更新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要求教师关注社会热点,将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的实例进行整理,然后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到服饰礼仪的时候,可以选用以下案例:2011年5月,中国内地明星范冰冰在出席法国戛纳电影节时以一袭红色仙鹤装亮相,受到很多争议。原因在于,“仙鹤”在汉语里表示吉祥、尊贵、长寿,但是在法语中,“仙鹤”一词却是贬义的,含有“愚蠢”的意思,指一种恶鸟。学生对类似的新闻事件兴趣浓厚,参与度非常高。
所选的案例应尽可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境,必要时可以注明出处。案例教学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案例环境中,使其能够从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与文字材料相比,影视作品中的案例更为直观、生动,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国家的电影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文化,至少是与电影主题相关的文化。在2009年上海大学举办的跨文化交际的年会上,与会的不少专家都提出影视作品欣赏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其中浙江大学许力生教授推荐了一系列适合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影片,如《刮痧》、《喜福会》,等等。
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文化碰撞的案例浩如烟海。教师在收集、选编的过程中,应选择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相当的案例。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英语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好,可以选择题材更广泛,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更丰富的材料;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无论是英语语言知识还是跨文化背景知识都比较有限,因此可以选择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案例。教师应通过集体备课和研讨对这些案例进行分类。
在讲解Social Relationship这一单元时,笔者选取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视角英语阅读教程3》中的案例,进行适当改编之后引入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讲解。案例如下[3](P42):
Ms.Fowler is from a collectivist culture,but she has recently emigrated to an individualistic culture,where her good friend,Mrs.Thompson,lives.She has found a job in the company where Mrs.Thompson’s husband works…After all,she sees herself as not just any employee;she is a friend of the Thompsons.In her mind,friends make exceptions for friends,and other people should understand this.She would certainly help out if they were in trouble.What should she do now?
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之前先思考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ehavior of people in a collectivist culture and an individualistic culture。案例中的第一个句子就涉及到collectivist(集体主义的)和individualistic(个人主义的)。这两个单词是理解整个案例的关键,它们所涵盖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是引起案例中的冲突的根源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含义进行一定的了解。
本阶段为学生对案例的阅读分析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泛读,了解本案例的梗概,然后精读,看懂细节部分,包括找出案例中的关键词、主要矛盾、引起主要矛盾的根源,等等。就本案例而言,在学生进行15分钟左右的泛读+精读之后,引导他们找出以下关键词(短语):collectivist,individualistic,friend,make exception,help out,etc.并且通过关键词找到本案例的主要冲突在于Ms.Fowler与Mr.Thompson对于“朋友”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在collectivist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把朋友看得很重,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认为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如friends make exceptions for friends;而individualistic文化强调的是公私分明,哪怕再要好的朋友,在公事上都是一视同仁的。
在分析完本案例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进一步讨论、思考,如:Do any of these differences explain why Ms.Fowler was surprised that a friend criticized her and gave her a warning at work?What cultural valued do you think are reflected in Mr.Thompson’s behavior?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case?这一阶段仍以学生为中心,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模式,一般为4~6人一组,学生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讨论中不断受到启发,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对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对学生精彩的分析意见以及独到新颖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梳理,有必要的话可以进一步补充,但并不给学生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整理出自己的答案,学会接受和处理文化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关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愈发明显;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最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再觉得跨文化交际是遥不可及的,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Davis,Linell.Doing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黄敏,王守宏.案例教学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3]庄恩平.跨文化视角英语阅读教程3[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