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研究

2012-04-01 17:09徐燕杭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青年人状况趣味

徐燕杭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中国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研究

徐燕杭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现有的对中国当代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研究有两种类型,一是将问题放置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指出青年人审美活动的偏差,二是借助问卷调查描述青年审美活动状况并呈现其中的问题。这些研究或者在逻辑上有待商榷,或者在调查方法上值得推敲。因此,应当在审美泛化背景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客观有效地考察当代中国青年的审美活动状况,为推进美育提供参考。

当代;青年;审美活动

在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后,文化问题成为我们新的焦点之一。审美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改善人的行为举止,还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内关于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研究刚刚起步,现有的对中国当代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研究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将问题放置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将青年人的审美活动特征加以概述,指出存在的问题。第二种是借助实证研究描述青年审美活动状况并呈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究竟取得了什么成果,又存在怎样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指出问题所在,并为当代中国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消费主义语境中的青少年审美活动状况研究及其问题

国内学者关于当代中国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研究多数属于这种类型。学者们强调:在消费主义语境中,由于市场化浪潮与商品经济的强势渗透、消费文化中享乐主义逻辑对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大众传媒和现代性因素的输入,导致了青少年呈现出审美观念模糊、审美意识偏差、审美标准缺失、价值紊乱、审美品位偏低和偏好畸形等偏差。[1]具体表现为:欲望和快感的张扬导致感官经验取代审美经验;消费大众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盲目追求导致青年人忘却审美文化的精神高度;美和崇高消散,反面形象崛起,导致人们的神经日趋麻痹。[2]

不可否认,在消费社会,人们的审美活动往往和消费相联系,商品的符号价值与美好意象相联系,形成了一系列令人陶醉的拟像,并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审美泛化、忽视经典的现象必然伴随着对纯审美的冲击,使得审美附上了消费、社交的色彩,从而影响审美的自主性。但多数研究者有一个基本的预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对象与经典艺术是不同类的,只有后者才是反思性的审美对象。经典艺术最集中、最深刻地成呈现了审美对象的形式特征,并具有深刻的内涵,因此是真正的审美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对象,诸如自然风光、城市景观、大众传媒中的各类作品,乃至我们的衣食住行,就无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趣味。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对象的欣赏和接受可能存在功利目的并不等于所有日常生活的审美对象都是功利性的,其中可能存在反思性的审美的领域,而这些领域恰恰是我们借助青年人的兴趣,提高其审美修养的立足点。而这一点普遍被学者们忽视了。

二、当代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实证研究及其问题

出于对纯理论思辨、陈述、推理、个案枚举的方法的不满,一些学者试图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当代中国青年审美活动状况。他们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的调查方法,通过对不同容量样本进行分析,从审美趣味、标准、价值观等角度描述当代中国青年审美活动状况,并呈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他们的结论主要包括:其一,青年人对经典艺术缺乏热情和必要的知识,更关注对象的娱乐性。王铁通过对十大城市以青年为主的观众和专家组,就22部影片进行爱好调查,并与专家评审和群众投票的奖项结果进行对比,指出,专家更关注艺术性和思想性,而一般观众更关注娱乐性。[3]王旭青通过在浙江省高校的调查,指出大学生日常喜欢聆听的音乐类型主要是轻音乐、爵士和摇滚音乐,比例远远高于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说明其音乐聆听是为了娱乐、放松,所谓“经典”、“高雅”的观念日趋淡薄。[4]王玉英、宁薇指出,通过对天津市研究生审美素质的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学生最喜欢从事的审美活动主要是看电影、电视剧,欣赏小品、曲艺、相声、旅游、摄影。他们所热爱的音乐形式往往是通俗唱法,高雅艺术不再是审美的首选对象。[5]其二,青年人审美感知力欠缺,审美境界低俗。夏文利通过对重庆两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指出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产生审美感受,说明他们审美感知力欠缺;大量时间用于上网玩游戏,很少阅读文学名著、欣赏高雅音乐、欣赏美术作品,因此,审美境界低俗。[6]王玉英、宁薇则指出,天津市研究生对古典书画、诗词等缺乏常识。[5]其三,青年人对自身审美素质发展的期望与实际发展水平的自我评价不高。唐兵、王文秋对3226名高校学生进行审美素质自我期望与自我评价的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对自身审美素质发展的期望不高,对自身审美素质的评价也比较低,而且随年级增长有下降趋势,师范类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稍稍优于理工农医类学生。[7]

这些实证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采用的纯理论思辨的方法,借助问卷调查,量化地、普遍地考察当代中国青年审美活动状况,并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他们的研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调查方法简单原始。目前国内关于青年人审美活动状况的实证研究中,只有少量有心理学背景的学者采用了实验测试的方法,考察青年人的颜色偏好以及审美判断类型。[8]此外,赵伶俐关于审美教育对青年人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也采用了实验的方法,通过对青年大学生和罪犯的实验研究,指出美育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改变产生积极的影响。[9]但多数研究采用的都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于问卷调查,采用的多数都是单变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只能考察青年人从事的审美活动的类型,无法测试审美活动状况与审美修养的相关性,也不涉及青年人审美趣味的影响因子的调查,无法为进一步研究培养青年审美趣味的途径提供借鉴。第二,衡量青年人审美活动状况及审美修养的指标体系问题百出。要借助问卷调查了解当代青年的审美活动状况及其审美修养的真实状况,前提是在问卷中设置的指标是合理、全面而有效的,但就目前实证研究看,指标体系的设置是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评判当代中国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指标不够全面。多数调查者在考察青年人从事的审美活动时只考虑到对绘画、文学、书法、音乐、戏曲以及影视的欣赏和参与情况。事实上,审美对象不限于这些传统艺术门类,通俗艺术和大众传媒、民间艺术和工艺品、自然界的对象都可以是审美对象,对这些对象的欣赏都属于审美活动。尤其在当代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不再将审美与日常生活对立起来,并将艺术作为审美活动唯一的对象。正如韦尔施所说,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要素正被披上美学的外衣,现实作为整体,也被视为一种美学的建构。[10]虽然这其中不乏非审美的、时尚和社交的因素,但至少说明审美不仅限于艺术领域,而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接触经典艺术未必就等于不参与审美活动。既然是调查青年人的审美活动状况,那么经典的、传统的艺术类型的接触状况当然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其中应该包括青年人对通俗艺术、大众传媒、民间艺术和工艺品、自然界的对象等的接触状况,而对后者的调查是目前国内同类研究中相当欠缺的。二是,将对艺术的知识等同于艺术欣赏。在测试青年人审美修养时,研究者往往让受试者回答关于经典艺术的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知识性的。比如,王玉英和宁薇就通过让受试者回答古代书法、绘画、诗歌方面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来判断其审美趣味。[5]但掌握知识和审美欣赏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认知,后者是感受。知道《将进酒》是李白的作品并不意味着能够感受诗中一泻千里的气势;知道《命运交响曲》出自贝多芬之手也并不意味着能够对与命运抗争的灵魂感同身受。掌握这些知识的人甚至可以从未读过这首诗、听过这段曲子。因此,通过对艺术史的知识来判断青年人的审美活动状况乃至审美修养是不科学的。三是,将审美活动状况等同于审美修养。对当代中国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调查应该是一个事实陈述,只能说明青年人参与什么样的审美活动,参与程度如何,但并不能基于这种事实,直接推导出他们的审美修养的高低。然而当前不少学者往往混淆这两个概念,直接从青少年很少接触经典艺术这一事实得出他们审美趣味低下这样的结论。这些学者与此前提到的在消费主义语境中研究青少年审美活动状况的学者犯了同样的错误,即未经审查就否定了日常生活中的对象的审美趣味培育功能。

三、当代青年审美活动研究建议

对于青少年审美活动状况的研究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术界没有正视这样几个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究竟与纯审美是否存在共通性?人们目前的审美活动状况是否必然导致审美的超越性品质完全丧失?从人们的审美活动状况中是否可以找到培养现代人审美趣味的途径?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研究当代青年的审美活动状况应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寻求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与以经典艺术为对象的纯审美活动间的共通性,从而更为客观地评价当代青年的审美活动状况。当代青年普遍存在忽视经典艺术的倾向。如果人们所关注的日常生活的美与古典美学中所说的纯审美没有任何共通性,那么确实可以得出“当代青年审美趣味低下”这样的结论。但现实呈现的状况不尽如此。从人们对家居环境的重视到对城市景观的苛求,都说明人们对构图、色彩及空间构成有一定的判断力。这恰恰是审美修养的体现。因此,有必要梳理传统和当代的美学理论,尤其是近代美学中康德关于审美对象形式特征的理论,席勒的美育思想,当代杰姆逊、韦尔施、费瑟斯通、法兰克福学派、鲍曼等人关于后现代社会审美状况的研究成果,寻找日常生活审美对象与传统美学中所说的经典的审美对象的共同的形式特征,寻求在消费主义的语境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无功利的审美活动的可能性,由此作为突破口,寻求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对象进行美育的可能性。

第二,进行科学有效的实证研究。要想客观真实地呈现当代中国青年的审美活动状况及其审美修养,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实证研究。这主要包括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和采纳更专业的调查方法。(1)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研究者有必要将审美活动状况分解为两个部分:审美活动对象和审美修养。对前一内容的调查应当摒弃精英主义立场,在调查过程中设置全面、有效、富有时代特征的指标,以便准确地衡量当代青年的审美活动对象。调查的范围应当包含各类经典艺术、公共艺术、大众传媒作品,对自身形象、使用物品及生活环境的选择和设计,摄影摄像,借助新兴媒介进行的创作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比较科学的评判青年人审美活动状况的标准。对审美修养的调查必须明确审美修养有高下之分,否则就谈不上审美趣味的培养。此时专家的观点必须重视。因此,在设置指标时既要避免只以经典艺术作为评判标准,又要避免选择功利性明显的对象、无明确审美评判的对象作为测试的指标。测试的方法可以是通过选取包括经典艺术、城市雕塑、建筑、摄影、影视等作品让被调查者谈论他的感受。选择的作品必须是经过专家论证的优秀作品或被专家论证为存在明显缺陷的作品,考察受试者能否对作品的特色或问题具有感知力。(2)采纳更专业的调查方法:目前,从事当代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实证研究的学者有不少专业背景是文艺学,这个学科常规的研究方法是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从事实证调研的能力并不强。但是随着当代社会学科边界的逐渐消失,一些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这必然会导致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化。除了现有的问卷调查进行定量的研究,也可以考虑使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定性研究。在定量研究时,除了现有的单变量统计分析,也可以考虑双变量的交互分类或回归分析的方法,或者是多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科学调查方法的使用便于客观如实地呈现当代中国青年的审美活动状况,并反映这种状况的影响因子,为寻找培养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的途径提供借鉴。培养青年人的审美趣味,提高青年人的审美修养历来就是美育工作者的目标。法兰克福学派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且对他们提出的对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上的论证,但他们的研究有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仍然试图通过精英主义的艺术形式来实施审美教育。[11]但在当代城市语境中,在青年人普遍否定权威、否定或忽视经典艺术的情况下,他们的方法很难实施。当代社会出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趋势,这恰恰体现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应该是当代社会美育的基本立足点。因此,必须结合青年人现实的审美活动状况,借助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审美对象的关注寻找新的培养审美趣味的方法。

[1]黄海、何绍辉.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审美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9(6):20.

[2]刘佳.当代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审美教育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12-20.

[3]王铁.放映发行:电影文化实现最佳社会效益的重要中介——对我国电影放映发行工作的初步调查[J].北京:当代电影,1986(1):40-46.

[4]王旭青.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日常音乐聆听的审美取向与文化寓指[J].美育学刊,2010(1):93.

[5]王玉英、宁薇.研究生审美素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2、74-76.

[6]夏文利.工科类高职院校美育缺失问题的研究[J].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45-52.

[7]唐兵、王文秋.高校学生审美素质自我发展期望与评价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2):120-122.

[8]黄希庭.关于中国人颜色情调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1(6):2-7.

[9]赵伶俐.美育是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重庆通讯学院学报,1999(1):37.

[10]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4.

[11]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7-189.

责任编辑 曾燕波

The Research on the Condi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Youth's Aesthetic Activities

Xu Yanhang
(College of Humanity and Law,Hangzho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are two forms of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youth's aesthetic activities:one is to put the ques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erism and point out their deviation;another is to describe the situation of their aesthetic activity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by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These investigations have questions on logic or the way of survey.We should use scientific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youth's aesthetic activit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aestheticization and apply reference to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Present Time;Youth;Aesthetic Activity

G112

A

1006-1789(2012)10-0047-04

2012-07-10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科研计划项目一般课题“审美泛华背景下的高校美育问题”,项目编号:Y201120812。

徐燕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艺术社会学。

猜你喜欢
青年人状况趣味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