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茶业标准化 打造“中国高香茶之乡”

2012-04-01 14:09王秀琴
茶业通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汉中市汉中茶业

刘 懿 ,王 琦 ,王秀琴

(1.陕西省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汉中723000;2.陕西省南郑县蚕茶果技术指导站,南郑723100;3.陕西省南郑县黄官镇农技站,南郑723100)

茶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是影响茶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当前,全球农业经济一体化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推进农业标准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汉中市推行茶业标准化的优势和挑战

1.1 产业基础雄厚

近几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茶业富民工程,优化茶叶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宣传,茶业经济迅速发展,茶叶资源优势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44833.3hm2,总产量达1.57万t,实现总产值18.1亿元。产茶区覆盖西乡、勉县、宁强等8个县112个乡镇,是陕西省最大的茶叶产区。

二是企业带动明显增强。全市有茶叶加工企业721个,茶叶经营企业460多个,其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产、加、销一条龙企业58家;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家。建立年加工200t以上的连续化清洁生产线企业5家。

三是茶农增收效果显著。茶叶产业带动了全市35万户茶农增收和近百万从业人员的就业。同时与之相关的茶园观光、度假休闲、茶文化展示、茶叶采制等茶旅游、茶文化等第三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2009年茶农人均纯收入3300多元,其中茶叶收入占65%左右。

四是茶叶品牌整合成效显著。目前,全市茶叶品牌已由原来的20多个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2009年汉中仙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获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2010年“汉中仙毫”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得9枚金奖,占全国绿茶金奖总数(14枚)的64%。

五是重点项目建设良好推进。几年来,共引进茶叶项目10多个,其中汉中茶城建设是我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汉中茶城位于汉中市桥北广场东侧约200m、滨江路北侧,建筑面积18万m2左右,总投资规模为3.6亿元。项目建成后,汉中茶城将成为集茶商品贸易、茶精品展示、茶文化交流、茶信息传播、茶科技研讨于一身,寓贸易、休闲、旅游、娱乐、会议于一体的茶界交流平台,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将成为汉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道新的景观和亮点,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与此同时,汉中市每年安排500万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茶产业。

1.2 汉中茶叶标准化生产起步较早

2005年,汉中市实行品牌整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汉中仙毫生产、加工、包装技术标准,通过近几年的实施,汉中茶产业基本实现了“统一品牌,统一工艺,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的目标,为全市茶叶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1.3 地域、文化和品质优势明显

汉中北屏秦岭,南靠大巴山,属亚热带气候。茶区土壤偏酸性,土层深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锌、硒等微量元素。汉中森林覆盖率达60%左右;境内有3300多种植物和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动物。国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大鲵等珍稀动物在这里与人和茶树和谐相伴,被公认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中最适合人类生活、也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秀美的秦巴汉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汉中茶叶生产、流通、科技、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汉中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自古至今都是贡茶、名优茶的知名产地。全市所有的茶叶不经任何技术处理,经中茶所测定全属无公害茶叶,90%以上达到或超过绿色食品的A级和AA级标准;2005年,一位美国有机食品专家对汉中茶区的生态实地考察后,评估结果为“金”级。汉中茶区还是我国著名评茶大师陈慧春教授已结论的“我国罕见的高香茶区”。

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汉中市茶业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与南方茶叶产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较小,清洁化加工发展缓慢,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茶叶深加工综合开发滞后,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有待完善,龙头企业培育缓慢,茶叶企业多但实力不强等。

今后,要扩大市场与消费,就要育有特色的茶,建立龙头企业和品牌,保持稳定的质量。这就要推行现代茶业标准化,以适应现代消费市场发展要求。推进现代茶业标准化就是要加快“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加工清洁化、产品品牌化”的现代茶产业发展步伐。

2 推行茶业标准化,打造“中国高香茶之乡”

“十二五”期间,汉中市应按照生态、健康、和谐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文化、高香三大优势,做大做优茶产业,把汉中打造成“中国高香茶之乡”。重点实施四大工程,采取四项措施:

2.1 实施四大工程

2.1.1 良种繁育工程 坚持引进外地良种与自繁自育、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推广适合汉中茶区栽培的平阳特早、龙井长叶、浙农117、浙农139、翠峰、乌牛早、早白尖5号以及从当地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加强高香、低咖啡因、抗旱、耐寒、抗病虫等新品种选育推广。西乡、南郑、勉县、宁强、城固、镇巴六个主产茶县,每个县至少建立1个13.3hm2以上的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在全市形成良种选育、繁育、推广相结合的现代良繁体系,加快茶树无性系良种化步伐。

2.1.2 茶园建设工程 抓好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建立高质量的丰产密植生态茶园,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1.33万hm2,使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达到40%以上。改造低产茶园2.67万hm2,全部达到优质丰产园要求。大力推广茶园耕作、采茶、修剪机械化、有机栽培技术,建立67 hm2以上集中连片的标准化丰产示范园60个。大力发展茶园观光、休闲、娱乐、农家乐等旅游产业,提高茶园的综合利用率。

2.1.3 龙头培育工程 鼓励、扶持茶叶加工企业从现有的初精制加工逐渐向茶叶清洁化流水线生产过度。加快茶厂优化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扩大加工规模,美化加工环境,实现茶叶加工安全无污染。鼓励和扶持企业搞好茶叶综合利用,开发新产品,重点加强茶叶在食品、保健、医药、化工和软饮料等方面的科技攻关、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应用,使茶叶从传统的饮料领域走向广阔的综合利用大市场,开辟汉中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1.4 品牌建设工程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继续实施品牌整合战略。鼓励企业申报使用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督促企业进行汉中仙毫定点产销资格申报。继续实行汉中仙毫茶定点生产、定点经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与各类茶事活动,举办各类茶叶节、赛茶大会,将汉中仙毫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品牌。

2.2 采取四项措施

2.2.1 实施行业标准 “汉中仙毫”是汉中市的公共品牌,在标准化生产中,严格按照《汉中仙毫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汉中绿茶标准综合体》的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加工、包装,促进产品规范化,使同类产品的质量稳定一致,更好地表现出地域特色。

2.2.2 建全服务体系 加强茶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市县要进一步加强茶业技术推广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把茶叶科技人才引进纳入市、县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涉茶专业毕业学生到茶叶科技岗位工作。茶叶主产县的乡镇应成立茶叶办,配套茶叶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做到合理定编、人员到位、保证经费。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示范园(场),开展各类技术承包和与茶产业相关生产资料、产品的经营服务活动,支持与民营科技组织和社会力量合作,从事茶技推广服务活动。加强岗位培训,依托设有茶学专业的大专院校,采取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以及通过重大技术推广、科技攻关课题项目实施等多种形式,造就一批高素质、高职称的茶业科技推广队伍和管理干部,培养一批茶叶科技示范户、制茶能手和茶业科技企业家,提高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2.3 加大投入力度 市县财政每年应加大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支持,从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移民开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增加对茶叶产业的投入;积极鼓励多渠道引进外资,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建立国家、企业、集体、个体等多元化的投资结构。金融机构要增加信贷规模,加大支持力度。

2.2.4 推广实用技术 一是推广茶园无性系良种栽培和低改技术。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尤其是适制绿茶的氨基酸含量高的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二是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茶栽培技术,为高产优质茶叶提供原料保证。三是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茶园机械化耕作、修剪技术,积极开展机械化采茶试验示范及推广,完善名优茶加工配套设施,加快冷藏保鲜和清洁化生产步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品质。

猜你喜欢
汉中市汉中茶业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汉中市人民医院
国 宝
看图识字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贵州茶业大事记
汉中仙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