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民,余中伟
(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局,430200)
江夏区西甜瓜种植历史悠久,是武汉市西甜瓜主产区之一[1]。近年来,通过夯基础、抓调整、作示范、促流通等措施,全区西甜瓜种植规模稳步扩大,种植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促进江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2011年全区西甜瓜种植面积4 535.6 hm2(其中西瓜 4 135.4 hm2,甜瓜 400.2 hm2),总产量 13.6万 t,分别较 2010年增加 400.2 hm2,0.7万 t。 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两线”,即以郑店街、乌龙泉街、山坡乡为代表的107国道沿线和以金口街、金水农场为代表的武嘉公路沿线。
通过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对优势产区基地沟路渠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提高旱涝保收能力。据统计,仅2011年全区投入“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达1亿多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钢架大棚、竹架中棚等设施建设也迅猛发展,全年设施栽培面积达1 667.5 hm2。设施栽培主要集中在金口街、金水农场及郑店街,以种植礼品小西瓜为主。为推进瓜菜集约化、工厂化育苗,江夏区已组建维民种苗公司,年育苗能力达5 000万株。
近年来,在品种结构方面,推广的早春红玉、84-24、黄宝石、鄂西瓜12号等西瓜新品种和鄂甜瓜6号等甜瓜新品种,逐步替换了部分传统老品种,使西甜瓜品质和产量得到提高;在栽培方式和栽培品种方面,露地栽培逐渐向保护地栽培转变,大中型西瓜逐渐向礼品小西瓜转变;在科技推广方面,早熟栽培、延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嫁接苗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利用;在栽培模式方面,推广应用了周年礼品瓜、早春西甜瓜—红菜薹、早春番茄—延秋西瓜等高效栽培模式,667 m2产值6 000~12 000元。
近年来,一方面,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再加上部分老产区多年连作,使得西甜瓜病虫害呈加重趋势[2],导致西甜瓜产量和品质下降;另一方面,肥料、农膜、农药等农资及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从而导致种植经济效益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瓜农的生产积极性。
产前环节,工厂化育苗刚起步;产后环节,产品流通主要是大户自发跑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市场知名度不高。
总体来看,江夏区西甜瓜设施栽培面积不够大,品种结构还有待优化,种植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力度需进一步加大[3]。
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江夏区委 江夏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夏发[2009]10号)和《中共江夏区委 江夏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夏发[2011]2号)文件精神上,进一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重点加大107国道和武嘉长廊设施瓜菜基地建设力度,增强基地抵御自然灾害及反季节生产供应能力。
在栽培理念上,由数量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江夏区西甜瓜主要销往武汉城区及本地市场,因此,针对武汉消费市场和市民的消费观念,由片面追求产量向生产优质的礼品小西瓜转变,并始终坚持“质量安全是产品的生命”的理念。在栽培时间上,由集中栽培向分批栽培、均衡上市转变。大力提倡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避开夏季集中上市高峰和梅雨季节,降低市场和自然风险。在栽培方式上,由露地栽培向设施栽培转变。加大钢架大棚及各类中棚栽培面积,提高设施化栽培水平。在栽培水平上,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加大标准化栽培技术[4]、避雨栽培技术及高产高效技术应用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和国家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平台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种瓜水平。此外,通过办示范样板,重点加大反季节栽培嫁接苗、病虫害综合防控、标准化生产、优质化与轻简化栽培等[5]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让瓜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受益。
江夏区农业执法部门协同工商等部门,加大对辖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检查执法力度。农业技术部门加大对西甜瓜标准化栽培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检测部门加大对产品抽检力度,切实把好绿色生产源头关。此外,积极开展产地准出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全力保障西甜瓜产品质量安全。
重点加大对江夏维民种苗公司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武汉市农科所、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加大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组建和支持力度;加大对西甜瓜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的支持和奖励力度。通过2~3 a努力,形成产前统一种苗供应、配方施肥便捷化,产中配套技术集成化,产后流通销售高效化的一条龙服务格局,加速西甜瓜产业化进程,提高市场竞争力。
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蔬菜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对西甜瓜注册商标、申报名牌农产品。区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力度,组织业主利用农博会等平台,加大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到“十二五”末,力争引进从事西甜瓜的企业、专业合作社3~5家,申报省、市名牌农产品2个以上。
[1]别之龙,杨普社,刘绍银.武汉市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江蔬菜,2008(2):1-2.
[2]黄登怀,孙玉宏,葛米红,等.武汉地区优质早熟西瓜病害种类的调查[J].长江蔬菜,2010(8):93-95.
[3]刘文革.我国无籽西瓜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J].长江蔬菜,2010(8):121-127.
[4]曾凡雄,孙绪刚,姚文,等.湖北省无籽西瓜产业发展概况及前景展望[J].长江蔬菜,2010(8):107-110.
[5]许勇.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任务及科技支撑优势产区发展工作平台的构建[J].中国瓜菜,2011(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