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机遇下的荆州古城保护开发策略初探

2012-03-31 17:08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荆州古城

吴 爽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城市发展机遇下的荆州古城保护开发策略初探

吴 爽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城市发展离不开机遇,新时期荆州迎来城市发展重要机遇——湖北省“壮腰工程”的实施及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示范区、汉宜高铁、荆岳铁路等重大基础建设等。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应紧抓机遇,实现产业、空间等各方面的跃进,建设现代化城市;另一方面,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保护也至关重要,应将“大遗址保护”荆州宣言落到实处,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针对城市发展机遇时期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的保护开发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机遇;策略

1 荆州古城保护开发现状与成因分析

1.1 古城保护开发现状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荆州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荆州城北5km处的纪南城建都长达441a,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三国文化更是荆州一张驰名中外的名片,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其中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在荆州境内,周长11.28km的荆州古城墙至今保存完好。荆州古城墙因格局恢宏,形制完备,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荆州名胜古迹众多,拥有唐代的开元观、玄妙观,明代的太晖观、章华寺、万寿宝塔等一批古建筑,三义街、得胜街、屈原路、南门街等一批具有历史风貌特色的古老街巷。

虽然荆州的文物古迹众多,但其在保护与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区人口密集 依据《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以下简称总规),荆州古城内人口应控制在5.5万人以内,2008年城内人口为11.7万人,人口密度258人/hm2,人均建设用地不足39m2,人均居住用地仅12.4m2,低于人均居住用地18m2的下限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2)古城风貌淡化 荆州虽然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但如今也只有古城墙还向人们彰显着这里的古老文化风韵。古城内及周边建筑缺乏特色,新建建筑既没有古典韵味,也没有现代风格。城内的仿古商业街没有经过慎重考虑便大量开发。古城内很多景点由于管理不善或经济短视行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三国公园内曾开设足浴餐馆,商业气息覆盖了它的本来面目[2]。

(3)护城河整体保护不力 古城护城河西段垃圾成片,水质差,河水发黑发臭,污染严重;护城河南段不少地方被切断为鱼塘,面积不断减少,连通性减弱,水系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生态环境缺少良性循环。

1.2 成因分析

(1)城市定位模糊,古城保护弱化 荆州古城相对于大荆州城市区域而言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其独特性和独立性除古城景观风貌外,还应反映在古城区独特的功能定位。关于这一点,1996年总规和2000年保护规划虽均有涉及,但未能提出相应策略和措施。而政府对荆州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也对古城保护与开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近15a左右时间,城市发展战略由“工业兴市”到“旅游兴市”,继而又回到“工业兴市”,古城发展也在战略的变更中摇曳不定[3]。

(2)重模仿、轻内涵,古城特色消失 古城内大量拆建、改建、新建建筑物,建筑的层数、体量、材质、色彩没有按保护规划进行有效控制,致使古城空间整体风貌与保护古城的宗旨格格不入,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古城的历史文脉。如城内的几条商业街、城北的民宅和九龙渊的关公文化园等古建筑盲目模仿徽派建筑,未体现出荆州地方特色和文化,城市既无地域特征,也无个性特点[4]。

(3)缺乏引导,房地产开发无序 土地经济、房地产经济在一段时间内是城市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近年来古城内的土地也遭遇房地产开发商的分解。因此,一方面是5.5万人的控制指标的不断突破;而另一方面房地产商对古城特色也无心深入研究,表面上各地块开发都有古建痕迹,整体来看却成为了“城市拼花”,杂乱无序。

(4)建设管理与规划设计背道而驰 纪南城位于荆州古城北部,是荆州“大遗址保护”的重要保护区域[5],为了保证荆州古城与纪南城的有机联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古城北部为限制发展区域,要求重点发展城南新区,为古城人口外迁提供空间。但随着城北公路的建设,沿途已建了不少工厂和学校,影响了古城外围环境保护和名城保护的大格局。

(5)经济发展水平无法支撑古城保护 2011年荆州市GDP为1043.12亿元,湖北省排名第5位,地方财政收入74.5亿元,人均GDP排名则为第15位,经济基础尚不雄厚。古城的保护开发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荆州的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不足以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此众多的保护内容提供支撑。

2 相关案例

2.1 苏州古城——梳理城市空间,新旧区功能明确

苏州是享誉世界的“东方水城”,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地方传统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苏州区位优势明显,改革开放初始即是经济投资的热点城市,因此面临着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的现实问题。苏州首先确定了“古城居中,东园西区”的城市格局,意在松动古城、拉开城市格局,随即启动开发了古城西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后又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了古城东部的工业园区;随着城市骨架的拉开,古城区域一直悬而未解的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基础设施、扩展交通容量等一系列问题也一一得以解决。同时,对于古城特色的延续,也通过系列地方法规,严格控制城市开发,除保护历史古迹外,对新建建筑的高度、体量、样式、材质、色彩、装饰手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体现苏州地方特色。如今,苏州已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典范。

2.2 平遥古城——政策引导实施,细化古城建设内容

平遥古城地处山西,现存古城格局完整,是中国古城保护的样板,但在建设之初也遇到了诸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政策措施如何引导等问题。为了实现有效保护平遥古城,发展旅游经济,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平遥就已确定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指导思想,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共同促进古城建设。如山西省人大立法颁布《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省级立法,科学规划依法保护了古城格局和历史风貌,为建设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如通过对尚有居住功能和经营功能的临街铺面和院落的整修,实行“免二减八”(即2a免征房租税金、8a减半征收)的优惠倾斜政策,先后吸引了64户古玩商出资对68处400余间铺面和院落进行了原汁原味的维修。因此,“至上而下”法规严格管理控制、“至下而上”的政府鼓励和居民有序建设,共同推动了平遥古城的复兴。

3 荆州的城市发展机遇

(1)湖北省“壮腰工程”的推力 2009年,湖北省发布《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决定》,确立荆州是重点发展区域。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荆州东接武汉、南临宜昌,是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衔接点,如果经济羸弱,长江沿线的城市集群效应将无法形成,湖北省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壮腰工程”是顺势而为,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共识,也为荆州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合力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开展国家批准的鄂东地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同时,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圈,而是一个以旅游为切入点,全面区域城市发展经济社会的一个横向整合圈、纵向跨越圈、系统综合圈。荆州古城景区作为“鄂西生态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之一,可依托区域,借助其他城市优质资源,补强自身短板,壮大自身优势。

(3)依托“大遗址保护”示范区的内力 2011年11月,“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成功举行,这次论坛是继西安、洛阳高峰论坛之后,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又一次盛会。荆州片区确定为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时期大遗址保护规划的重点,是我国在南方地区确立的唯一示范区。作为示范区,荆州必将得到政策和资金上的相关扶持,城市可全面整合自身优质资源,倾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范的重点和特色项目,展示当地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推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4)大型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无论是旅游还是经济的发展都需要网络化的交通体系做支撑,只有交通便利,与外界的沟通顺利,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和其他产业。汉宜高速铁路、荆岳铁路、江南高速公路这3条交通干道大大缩短了荆州与周边地区的时间和距离,成为荆州重要的经济走廊,是荆州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对外交流、吸引人群的重要渠道,为荆州古城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荆州古城的保护开发策略

(1)明确荆州古城的地位和功能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确定荆州市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中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明确了经济发展战略为“农业立市、工业兴市、旅游富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是荆州古城,是荆州城市个性和特色的最鲜明的展示区。城市功能上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其中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打造集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疗养、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2)编制分区规划,指引城市建设 纵观荆州市的发展史,长期以来荆州城主要承担政治、军事职能,沙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两地呈现出明显的功能互补特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城市用地逐步模糊。

在新的城市发展机遇面前,荆州市政府提出了发展“大荆州”的构想,城市骨架拉大,荆州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已经来临。建设之前应编制相关分区规划,确定古城与新城、新区与旧区的主体功能、用地布局、交通格局和基础设施等。一个指导方向明确的规划可以有效地放大古城传统优势,同时形成各城市分区的功能互补,从而保证城市良性发展。

(3)疏导古城人口,控制古城规模 古城保护均强调疏散人口,否则古城保护工作难以进行。在城市发展中必须另辟新区,疏散古城内居住人口,确保城市特色得以延续和发展。老街区的改建,应成片考虑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空间环境。政府应积极参与,一方面以行政职能外迁为龙头,带动其他用地、居民的外迁;另一方面是加快城南片区的开发,完善配套,形成居住新区。

(4)挖掘古城文化,梳理古城肌理,延续古城风貌 如何突出城市的特色,重点在于体现城市的文化,任何城市都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底蕴,荆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闻名世界的楚文化、三国文化、明清文化,有着自身特色的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民间风俗文化……应该发扬这些反映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产业,让荆州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同时注重挖掘和保护其历史风貌建筑,对与古香古色历史特色相冲突的新建筑,要尽量改造,使其与周围传统建筑在风格、色彩等方面相协调,古城建筑风格以楚汉风格为主,地方民居以明清风格为辅。对风貌建筑内部完善功能,外貌尽力保持不变,尽量采用传统技艺和建筑材料,维护其历史的真实性。

荆州古城内新、旧建筑混杂,建筑高度参差不齐,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之间存在许多矛盾,荆州古城原有的传统肌理已不复存在,成片的现代建筑高层与古城墙的高度极不协调。考虑到古城特色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的综合要求,针对文物保护、景点之间的呼应,古城外部空间轮廓、传统风貌街区保护等,在分别制定上述各单项高度控制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建筑情况和用地规划,确定新建筑的限高。建筑高度控制,重点保护区内为非建设地带;重点协调区内建筑高度控制3层以下,总高度为9m;一般协调区内综合考虑改造开发效益和古城空间尺度的要求,建筑物最大高度控制在5层以下,总高度为15m[6]。

(5)出台相关古城保护地方政策 ①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古城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管理力度。明确各文物古迹的产权归属,落实到责任单位,并定期进行考核。②组建一个具有强烈意识的名城建设管理机构和名城保护建设专家指导小组,依法指导和管理各项建设。全面开展历史古城的调查、修缮和整治,同时要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给予支持。③进一步修订文物保护管理细则和城镇规划管理办法,并设立专门的文物保护管理监督单位,以便严格执行保护政策。

5 结语

古城是荆州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当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开发,已不仅仅是单一的限制性发展,还应结合城市发展诉求,分析城市机遇期的特点,制定不同发展策略,塑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古城形象,使历经千年洗礼的名城焕发出其独特的韵味。

[1]罗红安.浅议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287,196.

[2]胡明凯,徐帮清,杨国斌,等.内置外换再兴荆州古城[N].中国建设报,2008-08-07(3).

[3]陈远柏,李小平,秦 军.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探析[J].规划师,2003,19(7):54-56.

[4]周 炜.荆州古城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J].硅谷,2009,(14):189,144.

[5]李红波.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之路—以荆州古城为例[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9):172.

[6]张 松,阮仪三,顿明明.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挹略[J].华中建筑,2001,19(1),82-88.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8.007

F590.31

A

1673-1409(2012)08-S019-04

2012-06-10

吴 爽(1990-),女,湖北随州人,现从事城市规划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荆州古城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良渚古城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安居古城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