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玲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一种由I型疱疹病毒所导致、致盲率较高的严重感染性眼病,其发病率居角膜病的首位,且疾病易反复发展而严重危害患者视力[1]。近年来,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临床上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药物疗效普遍不佳[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6月~2011年1月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收入的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共66例,其中男27例,女39例;年龄25~69岁,平均(43.6±8.5)岁;病程2~32d,平均(18.3±4.6)d;其中浅基质型35例,深基质型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观察组男13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42.9±8.1)岁;病程2~30d,平均(17.8±4.3)d;对照组男14例,女19例。年龄26~69岁,平均(43.9±8.8)岁;病程3~32d,平均(18.6±4.9)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口服维生素A、D、C、B2,眼部给予0.25%氯霉素眼药水,3次/d,聚肌胞肌内注射2mg/次,1次/d,无环鸟苷眼药水1次/2h,患者如若合并有虹睫炎时给予地塞火松5mg加以葡萄糖静脉注射,1次/d,患者视病情程度改用强的松30mg,1次/d。中医治疗方面以白术、板蓝根、决明子、青箱子、柴胡、菊花、金银花、党参、黄芪、黄芩、枸杞子等为主构成方剂,每日1剂,煎服,连续服用2~4周。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上述西医治疗,并不采用中医治疗。
1.3 疗效评估[3]患者疗效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其中治愈为角膜炎症消失,荧光素染色呈阴性。好转为症状减轻,溃疡面积变浅、缩小,荧光素染色少许。无效为症状或者体征加重或者无改变。患者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毒副反应情况及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一般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痊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痊愈14例,好转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给予10~18个月的随访,平均14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局部毒副反应。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6.1%,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21.2%,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眼科最常见的、最多发的感染性角膜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复发率及致盲率居角膜病首位。近年来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本病发病机制目前仍不甚清楚,临床上认为其多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系原发感染后的复发,原发感染常发生于幼儿,表现为唇部疱疹、皮肤疱疹,或急性滤泡性结膜炎[4]。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感冒、发热、疲劳、月经、局部用皮质类固醇及创伤刺激之后,病毒活化,引起多种形式的角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病程长,并易反复发作。其作为生长在神经内的病毒,可播散到皮肤,引起带状疱疹[5]。
本病表现为疼痛、眼红、眼睑水肿。若角膜受累,角膜会出现水肿,遭到破坏和形成瘢痕。角膜后的组织也可发生炎症,这种情况称为葡萄膜炎。眼压可能升高,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因此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后复发率相对较低。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中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0.
[2]钟良玉,来坚,王晓萌,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发病机理的现代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3,13 (2):116.
[3]李凤鸣.中华眼科学(中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0.
[4]王辉.干扰素与无环鸟苷滴眼液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4(14):37.
[5]周志平,乔亚利.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