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桥富
(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以礼河发电厂,云南 会泽 654200)
电厂安全生产事故是电厂在发电、设备检修等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损坏设备设施或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电厂生产活动暂时中止或永久终止的意外事件。
电厂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都是因为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事故隐患未能被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消除或限制措施而造成的。这些事故隐患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因此,要想杜绝和减少电厂安全生产事故,避免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需要及时发现、消除或采取措施限制电厂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种种事故隐患。笔者认为,做好此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人的不安全行为大多是由于对安全不重视、工作态度不正确、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以及劳动条件不良等因素造成的。其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走错间隔、无票操作、违章指挥、使用不安全的工器具、随意摆放物品、临时电源私拉乱接、不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特种作业无证上岗等行为。消除这些不安全行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电厂的生产工作点多面广,涉及人员比较多,有本厂员工、外包工程施工人员、各类设备厂家技术服务人员、外来参观人员等。这些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参差不齐,其中,本厂老员工和各类设备厂家的技术服务人员相对较好,而新入电厂的员工和外包工程施工人员相对较差。因此,如何尽快提高后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是电厂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要做好此项工作,抓好入厂教育是关键。要在工作之前对每一位进入到电厂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为主的安全理论学习,以及安全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检修工器具的正确使用等安全技能培训。学习、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试,只有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方可进入电厂参与工作。对于外来参观人员,在进入生产现场前要做好安全注意事项的交待工作,并在参观过程中加强监护,确保其人身安全。对于电厂老员工,要做好每年一次的安全生产相关法规、“安规”的再学习和考试工作,使其牢记安全生产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工作开始前不认真检查、核对安全措施,工作过程中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下班后不断开自己引接的临时电源开关,不关闭因工作需要而打开的油、水、气管路的阀门等不良工作习惯,必然会给自己或其他工作人员埋下事故隐患,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在工作中要改掉不良习惯,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避免因为自己的不良工作行为留下事故隐患,进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电厂工作,特别是设备检修工作,经常存在工期紧、任务重,需要检修人员加班加点赶工期的情况。如果因工作量、人员安排不合理,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或劳动强度超过了其极限状态,势必会影响设备检修的质量,甚至引发人身伤害事故。因此,各级管理人员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确定合理的工期进度,杜绝工作人员超极限工作情况的发生。
由于工作经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安监人员要加强对生产、检修现场的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并加以指正,从而避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在电厂,也有生活习惯不良的人员,晚上上网、聊天到凌晨两三点钟。这必然会影响其休息,发生因休息时间不足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而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对员工作息时间的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消除因睡眠不足而造成精神状态不佳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为设备故障或缺陷,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是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物质本质,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要消除设备故障或缺陷,首先必须发现故障或缺陷,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运行值守人员要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工作,对设备运行温度、速度、振动、摆度、压力、电流、电压等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参数进行重点监控,并做好运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判断,查明原因,并向相关人员汇报,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缺陷。
运行、维护、生技、安监等部门的生产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巡回检查工作。检查要全面、细致,并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检查、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各类设备缺陷,及时消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要加大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分析力度,分析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趋势,判断设备运行状态,掌握设备健康状态。
设备故障或缺陷被发现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置。对于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和具备处理条件的缺陷必须立即进行处理;对于暂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又不具备处理条件的,要采取防范措施,待处理条件具备时立即进行处理,并在运行过程中加强对缺陷状况的跟踪、监视。当该类缺陷发展到影响设备安全运行时,要及时进行停机处理。
环境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通道堵塞、光照不足、材料工具乱堆乱放、机械无防护装置、电器无漏电保护装置等。对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严禁材料工具乱摆乱放,确保通道畅通。生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特别是对检修现场的管理。在工作开始前应对工作现场作统筹安排,合理划分区域,绘制设备定置图,并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定置图摆放设备、物件,确保生产场所通道畅通。
及时更换损坏的灯具,对照明不足影响工作的地方增加临时或永久性灯具,保证照明充足,视线顺畅。
设置“检修区域”、“运行区域”、“在此工作”等标示牌,防止走错间隔,误碰运行设备,发生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
加强生产、检修现场临时用电、用气、用水管理,使用移动电器要有漏电保护器,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确保漏电保护器工作正常,真正起到保护作用。下班前要将临时电源的开关断开,关闭因工作需要而打开的气、水阀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拆除临时引接的电源、气源和水源。
管理缺陷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消除管理缺陷是杜绝或减少电厂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管理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对物的管理失误,如技术、设计、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环境有缺陷,防护用品有缺陷等;对人的管理失误,包括教育、培训、指示和对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失误;管理工作失误,包括对作业程序、操作规程、工艺过程的管理失误以及采购、安全监控、事故防范措施的管理失误。
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电厂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全面、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实施动态管理。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生产工作,从制度上确保电厂生产安全。
通过设备检修、维护,及时消除因设计、制造、安装以及运行磨损等方面造成的设备缺陷,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首先从采购上把好关,选择正规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规格型号适用的产品,并做好交货验收工作,防止不合格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到电厂现场。其次,应做好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工作,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使防护用品能更好地起到保护作用。再次,还要做好定期检查、检验工作,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防护用品。
将合适的人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电厂工作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要求也各不同,人员由于心理、生理或技能方面的原因,可能对有些工作岗位比较适合,而对有些工作岗位不适合,如果安排不当,势必造成不安全因素,埋下事故隐患,甚至引发事故。因此,要合理组织人力资源,定期调查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发现不合适的要及时调配,尽可能将合适的人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做到人员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因人员工作安排不当而引发的不安全事件。
加强对生产、检修、基建等作业程序、操作规程、工艺过程的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作业。
总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真正做到人人要安全、人人管安全,彻底消除生产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利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电厂安全生产事故是完全可以杜绝和减少的。
1 郭召松. 火力发电厂生产典型事故预防措施[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