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红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广东 广州 510620)
痕迹管理,就是在各种管理工作过程中,从时间和管理内容方面,留下无间隙或无空白、死角的缜密的工作记录,包括交接班记录和相关活动的证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查证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电子档案等资料,可以有效复原已经发生了的生产活动。企业实行痕迹化管理就是让所有的生产经营管理都留下印迹,可供日后查证。
在电力企业中,痕迹管理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例如,电力设备的定期巡视、定期预试,保护的定检和设备的维护均必须按要求填写相关表单。填写的表单,无论是手写还是通过PDA导入系统,都必须实施痕迹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已通过计算机系统管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统一认证,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性。数据有人维护并记录下来,这就是痕迹管理。
由于痕迹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可记可查和可依可辨的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管理人员的推崇。在安全管理中应用痕迹管理,可以清楚地见证各级人员刚性执行安全管理规程制度、履行安全职责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为上级单位和部门区分责任界限并向管理者实施问责及追究法律责任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痕迹管理的内容,就是记录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审批、执行过程的重要凭证。领导交代的工作,从批准到组织实施,怎样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这些活动均通过痕迹管理一一记录,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依、有人管理,并以签名(手写或电子签名)的方式予以体现。
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长期延用的一种传统做法。通过安全生产责任书,每年将安全目标层层分解,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通过在安全生产责任书上签名,签名者知道自己应履行的职责,也就是《安全生产法》中提到的员工知情权,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履行签名手续,留下痕迹。通过年度考核,确保责任落实。
PDCA闭环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已在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和专项检查活动,离不开闭环管理,在闭环管理中应切实落实痕迹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即失去其严谨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要有人记录、有人签名、有人跟踪落实,一旦出现或造成事故则有据可查。对暂不能处理的问题,也要及时备案,明确分工,明确人员跟踪落实,并在信息系统中体现。
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电力企业均制订了严格的继续教育制度,组织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安规考试、事故分析会、定期安全学习等。在以上各种学习活动中,均应实施痕迹管理,参加培训教育的干部员工都要自己签名,做好培训记录。
电力企业班组管理有班前班后会制度,开会前都必须签名。在有条件的单位,应将班组安全活动情况记录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并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留下痕迹。班长日志、班组计划表、安全活动、工作票、操作票等日常主要工作也都离不开痕迹管理,必须留下祥实的记录。
设备台账是电力企业的基础资料,管好设备台账要用好痕迹管理。设备选型时要记录专家的评审意见;招标时要记录评标专家的意见;采购时要签收和配送;送到现场时要记录安装情况;安装完毕时要记录调试数据及试投运后的定期预试数据;质监验收时要在验收报告上签名;投产后,设备的运行、维护、消缺等生产环节均需要进行记录。也就是说,设备的验收、运行、维护、检修、改造等均要建立设备台账,并实施痕迹管理,收集整理相关的原始资料和数据。
电力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在安全管理中应用好痕迹管理,切实落实“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以确保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