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静
煤海硬汉谱新篇班组建设展华章
□ 苏静
他自1988年参加工作后,始终奋战在掘进一线;在工作中,他不善言谈,却在全矿星级班组典型经验交流会上,滔滔不绝;他拿过全市技术大比武“钉道比赛”冠军;在区队班组中,他积极践行枣庄市煤炭系统典范“王健区队管理法”,并结合实际创造了掘进“五法五型经”;他带领他的团队,在面临冲击地压、高温地热、大倾角施工等异常恶劣的施工环境下,以“亮剑进尺”的铁军精神,创造了深层开采大倾角安全掘进2000多天的奇迹,他就是山东省金牌班长、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掘一工区三队队长赵曰彬。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努力学习,虚心向老工人请教,刻苦钻研掘进技能,认真学习操作规程,扎实锻炼掘进施工工艺,参加工作不到两个月他就能够独立作业,不久他便成为队里的生产骨干,1998年,通过竞聘成为生产副队长,后任掘一工区三队队长。在该矿2005、2006、2007年举办的职工技术比武运动会中,他连续三年摘取了“钉道比赛”冠军,他在2008年枣庄市第一届“丰源杯”技术大比武中,一举夺得“钉道比赛”冠军,并多次被授予“掘进能手”“技术标兵”称号,是公认的“掘进大拿”。在采访他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时,他说:“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实实在在的、本本分分的落实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稳定安全生产。”
每天一下井,他就从掘进迎头进行安全巡视,每处安全隐患都用粉笔标注好,并组织本队整改,大的安全隐患他总是现场把关,带领工友一道整改。凡他当班,现场质量不过关的,一律推倒重来,工程质量不合格决不验收,并把工作面的情况用本子记录下来,给下一班作参考。他说,说教永远不能弥补实干的缺陷。赵曰彬憨厚朴实、话语不多,但队里每位员工都很服他,主要原因是他的实干和冲锋在前的“黄牛”精神,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位员工,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令人心悦诚服。他身先士卒,无怨无悔,尽职尽责搞好工作。遇到地质条件变化,出现困难、危险状况时,他第一个冲在前,直到渡过难关。在-488大绞车房施工中,绞车房高度达到9米,跨度达到十几米,现场支护相当困难,拱形浇灌,由于两帮太高,浇灌难度很大,赵曰彬在现场施工中,提出“借力抬高法”暨用绞车做为提升料斗,人站在平台上进行两帮的浇灌,克服这一难题,确保了那段时期的平稳掘进,为现场施工创造了安全的环境。
赵曰彬从不以三队“掌门人”身份自居,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身体力行做好“传、帮、带”工作。为了解决队里新工人多、技术力量薄弱的现象,他每年都要亲自带几名新工人,并签订师徒合同。不管是在地面,还是井下现场,一有时间他就给这些新工人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打钻、放炮知识,使这些新工人很快适应本职工作。一次,一名新工人因水泥、沙子配料问题,受到安全员的处罚,这名新工人情绪低落,上井后,赵曰彬主动替他交了罚款。进入2008年,掘一工区开始接手西风井深层开采巷道的施工,掘一三队负责3下01轨道顺槽,3下01轨道顺槽中第一条回采巷道。由于当时巷道冲击地压严重,倾角大,煤炮频繁,温度高,施工难度较大,被当时的职工称为,在这种田地中干活,那真是在“刀尖上的蹈舞”。面对轨道顺槽施工的挑战和压力,赵曰彬主动向区长王健请缨,接手了这块“烫手的芋头”。他结合现场实际,首次提出锚索延伸固顶法,以锚杆接在煤层表面,以锚索支护的末端延伸,固定在硬岩上,有效地解决了施工难题。在他的带动下,职工士气高涨,三班进尺你追我赶,突飞猛进。终于不负众望,顺利完成3下01轨道顺槽的掘进施工,而且巷道成形非常好。面对这样的成绩,凡到过3下01轨道顺槽现场的矿领导都对赵曰彬竖起大拇指。
煤海硬汉谱新篇,班组建设展华章。赵曰彬,这位铮铮铁骨的煤矿硬汉,正在微山湖畔的煤海奋楫斩浪,用榜样的力量,与兄弟们一起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谐进步、科学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丰源远航煤业公司北徐楼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