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传播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2012-03-29 00:21:29韩凤芝
关键词:孔子汉语学院

韩凤芝

(东北电力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132021)

国际汉语传播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韩凤芝

(东北电力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132021)

近年来,以孔子学院为主传播渠道,以留学生国际流动、出入境旅游、商贸交往等多途径进行的汉语国际传播蓬勃发展。汉语与汉文化日益国际化,有利于化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冲突,能够抑制“中国威胁论”的国际市场,打击“妖魔化”中国的行径,有助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敏感且重要问题的解决,从而让世界正确地认识中国,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另外,在经济层面,汉语国际传播在彰显中国语言背后的经济力量的同时,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吸引国际人才与资本,有助于我国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有助于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汉语;国际传播;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国际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对外的话语传播和形象构建已不能采用军事侵略和物理意义上的领土拓展的方式来实现,而是正逐渐被隐蔽性极强的文化全球化所替代。”[1]21世纪跨文化传播的语境和视野当属文化全球化,而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国及其民众对外推广的首选。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日本的日语中心,都是推广传播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成功典范。而汉语的国际传播古就有之且绵延不断: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赴印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都不忘将中华文化向外传播。近年来,中国模式的成功备受世人瞩目,中国经济在动荡的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在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和中国渴望被世界理解的双重需求耦合中,在中国政府与民间推力与世界各国与人民拉力的双重作用下,汉语国际化的步伐骤然加速,汉语国际传播作为不可或缺的文化产业雏形初现。审视汉语国际传播的发展态势,探究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剖析其文化与经济社会价值,对进一步促进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国文化对外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汉语国际传播的发展态势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加之国际敌对势力的封锁,中国的对外经济、政治交流主要集中于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国家。该时期,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呈现颓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推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设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沿海城市,经济的繁荣与政治色彩的淡化极大地促进了政府与民间的对外交流。除直接进行汉语国际传播的对外汉语教学外,留学生输入输出、居民的相互迁移、来华旅游与赴国外旅游、国际贸易、政府官员互访、高校对高校的互访活动、姊妹城市之间的联谊活动等等,也成为汉语国际传播的载体与途径。

在留学生的国际流动上,1978—2010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90.54万人,以留学生身份出国,在外留学人员有127.32万人。其中,仅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便达到28.47万人;同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数达到26.5万余人。在居民的相互迁移上,2010年,国务院侨办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经超过4 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在国际人口迁徙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在移民输入上,由于中国2004年才开始发放永久居留证,即中国绿卡,但申请条件苛刻,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外国人移居中国。但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统计,2008—2010年,外国人出入境均在4 000万人次以上,2007年,在华常住外国人口约50万。在出入境旅游上,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 003万人次;2009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6亿人次;2010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2 612.69万人次。2008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4 584.44万人次,2009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4 766万人次,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5 739万人次。在国际贸易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9 728亿美元,中国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一,庞大的进出口贸易额必然促进经贸人员的互访、谈判活动的增多。留学、移民、旅游、商贸等活动带来的中外居民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了汉语的国际传播,同时,刺激了汉语对外教学在世界范围内需求的迅速增长。

为满足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为让世界正确地理解中国,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2003年至2007年发展规划——《汉语桥工程》。该规划涉及以建设孔子学院为核心的中美网络语言教学、教材和音像、多媒体制作、国内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建设、汉语水平考试、世界汉语大会和“汉语桥”比赛等多项内容。2004年,在借鉴德国歌德学院、法国法语联盟等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汉办探索在海外建设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即“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至2011年5月,孔子学院总部已经在10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40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用第二语言的方式在海外向当地社会各类有意于学习汉语的人提供汉语教学服务,为外国学习者提供了优良方便的学习环境。语言是交流媒介,更是文化的载体。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同时,也必然成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在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中,学生不仅能接受儒家安身立命之道与伦理理念的熏陶,也能领略承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诗词曲赋、中国功夫、太极文化、中医中药、戏剧、书法的独特魅力,更能客观地了解到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发展的现实。

二、汉语国际传播对化解中国与西方世界冲突的意义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2]。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阵营在现实世界中失去了一个强大敌人。美国政界为维持庞大的军事机器运转和满足军火制造商的利益,抛出了“中国威胁论”。近年来,更是大力鼓噪“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中国海权威胁论”、“中国网络威胁论”、“中国模式威胁论”等“中国威胁论”的变种版本,加之历年来美国国务院发布的《人权国别报告》与美国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其真实目的都是妖魔化中国,无端指责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无视中国的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干扰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经济建设,限制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创造条件。

除政治层面的故意误读之外,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新闻界的信任缺失也是中国过多地被西方世界误解的原因之一。在西方人的眼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业是管控森严的行政化体制,其运作方式是从上至下、从内向外的单向传播。可见,西方世界眼中的中国与中国当今的现实有很大的出入。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更需要世界人民的理解。汉语的国际传播,在传播语言及语言承载的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生动及时地展示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的真实面貌,有助于世界人民正确、客观地理解中国。对中国正确的理解,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抑制“中国威胁论”的生存空间,从而强化“中国责任论”与“中国机遇论”的国际舆论导向。进而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和平崛起营造良好的政治空间,为解决台湾统一问题,打击藏独、疆独分裂势力赢得更多的舆论支持,为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获得与自身相匹配的大国权益创造条件。

另外,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诉讼的重灾区。“根据WTO数据统计,自1995年到2009年这15年中,中国共遭受了761起反倾销调查,而期间全球总共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共有3 675件,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占全球总水平的20.71%,是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尤其是最近几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越来越多,如2008年、2009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分别为76、77件,分别占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水平的35.68%、38.31%。”[3]我国之所以遭受如此多的反倾销诉讼,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由于提起反倾销诉讼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采用与中国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中国的内销价格,这对应诉企业的成本计算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败多胜少或放弃应诉。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体现着国家之间政治利益的冲突。中国要获得世贸组织成员国认可的市场经济地位,同样需要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正确理解。汉语国际传播将有助于中国与西方世界间文明冲突的逐步消融与化解,为解决经济问题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与舆论导向。

三、汉语国际传播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价值探讨

“民族语言在世界流行有两个推动力,一个是它所表达的优秀文化内涵,另一个就是这种语言背后的经济力量,而后者的现实意义更大。”[4]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崛起将推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传播,而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化又能为本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点,这是一种路径锁定。汉语的国际传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汉语国际传播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指出:“孔子学院必须走产业化之路。”许琳认为:汉语国际推广不是纯教育,因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产品,特别在向世界推广的时候,就更是一个文化产品,必须以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5]。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直接带来的对外汉语教师、孔子学院的管理人员、汉语等级考试的考务人员的需求,将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由此衍生的培训教材的需求将刺激汉语对外教学教材研发机构的发展,培训硬件的需求将给培训教育设备供应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同时,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汉语传播机构将成为海外学子到中国留学的桥梁,为国外学子申请赴中国留学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刺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长。而汉语的国际化水平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带动以汉语为载体及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的书籍、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的出口,从而逐步改变中国在文化商品国际贸易中的弱势地位[6]。

其次,汉语国际传播有助于吸引国际人才与资本。每当学一门外语人们就会或多或少地喜爱这门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例如,起源于德国海军舰医埃里希·宝隆于1900年创办的“同济医院”,后又得到德国政府与工商界的资助至今仍与德国保持着密切联系的同济大学,在国内德语教育方面首屈一指,其在校学生修习德语的比例颇高。客观影响便是同济大学在国内诸高校中赴德国留学的学生数量最多,结果留在德国工作乃至定居的也最多。这便是语言和其所承载的文化对人才的吸引作用。汉语的国际传播与日益国际化,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学子到中国留学,吸纳更多的人才到中国工作。另外,在资本的国际间流动上,获利预期固然重要,但资本的所有者对投资所在国的文化不认同或现状不了解,风险规避意识会阻碍其投资冲动。同理,汉语的国际传播会让世界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而由了解进而产生认同,这会促进国际资本向中国流动,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再次,汉语国际传播有助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彼此信任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尼日利亚在国际贸易中的口碑欠佳,少数骗子的行径践踏了尼日利亚全体国民的诚信,信誉的板块识别效应导致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尼日利亚客人发的询盘从不回复,即使偶尔与尼日利亚人做生意,也都是先付款、后发货。这对尼日利亚发展国际贸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汉语的国际传播能够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人,让世界知道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守信重诺的民族性格,消除与中国进行商贸往来人员的疑虑与不安,从而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另外,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汉语国际传播的蓬勃发展使汉语成为国与国之间商贸用语成为可能。而这种可能一旦变为现实,中国能够参与世界贸易的人数将成倍增长,这无疑会刺激中国国际贸易量上的增长。

最后,汉语国际传播有助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迫使中国企业海外试水,而囿于语言与文化的障碍,中国出征海外的企业多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其所获也乏善可陈。而汉语的国际传播,会极大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语言的交流将日益流畅,由此带来的中国对世界别国文化的理解也将日益深刻,对世界经济舞台上运行的规则了解也将逐步全面。加之国际上精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国际人才将不断增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人才资源与信息资源匮乏的局面将得到扭转,而面对的文化障碍与规则壁垒将日益消融。这一方面会降低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成本,另一方面会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1]陈强,郑贵兰.从“中国年”到“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6.

[2][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7-8.

[3]于洋,张伟.中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与分析[J].时代金融,2011(4):52.

[4]徐守杰.从西学东渐到孔子学院——文化全球化视域的中国范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1.

[5]胡文华.中朝图书交流探微[J].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106.

[6]杨卓,张树武.我国四大名著不同传播形态演变中吸引受众的主要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5.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Value Brought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by 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pagation

HANG Feng-zhi
(Society and Science College,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Jilin 132021,China)

Through analyzing developing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pagation,opinions in this essay are:gradu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benefits to solve such sensitive and important problems as resolv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world,restraining international atmosphere of“the China threat theory”,taking strong measures against China“Demonization”,raising market economy status and so on,thus the world can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hina,and can have an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reorganiz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In addition,in economics,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pagation expresses the economical power reflected by Chinese language,and simultaneously contribut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of China,attract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capital,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and accelera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ing cours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hinese;International Propagation;China;Economic Development;Value Discussion

H195

A

1001-6201(2012)03-0138-04

2012-03-07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4号)。

韩凤芝(1963-),女,吉林白城人,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韩国济州汉拿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张树武]

猜你喜欢
孔子汉语学院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初等教育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学院掠影
孔子在哪儿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