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良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100)
中风后遗症是困扰很多家庭的严重病症,既让患者本人承受巨大的痛苦,也让患者家庭承受巨大的负担,中风后遗症患者轻则丧失劳动能力,重则生活不能自理。然而,目前的康复治疗手段虽然繁多,但治疗周期普遍过长,费用偏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有效而价格低廉的治疗手段让患者重拾健康,重振对生活的信心。经过笔者的学习和在临床中的实践,摸索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手段针刺结合腹部推拿,而且该方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现报告如下。
60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推拿门诊患者,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6~83岁之间,采用SAS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评分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资料见表1、2。
表1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 例
1.2.1 诊断标准 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病程在 4 周以上。
1.2.2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中风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②能配合治疗者;③不畏惧针刺及手法治疗者;④知情同意者。
1.2.3 排除标准 ①中风急性期患者;②并发有内脏器官急重症者;③伴有其它躯体疾病者;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障碍者;⑤不能按要求接受和完成治疗者。
腹部推拿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于右侧,先用掌根推压患者任脉(剑突下至肚脐段),一般10~15 min,意图推开患者任脉上腹段的闭阻,然后分推腹阴阳5 min,然后一指禅轻揉气海、关元穴5 min。接着用拨法弹拨任脉上腹段10 min,然后顺时针运腹10 min。至此腹部推拿完毕。
针刺选取患侧穴位: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神智昏蒙、嗜睡者加人中、四神聪。口眼歪斜者加地仓、颊车、阳白、攒竹。用一寸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0 min运针1次,10 次为一疗程[2]。
针刺选取患侧穴位,选穴同治疗组。用一寸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0 min运针1次,10次为一疗程。
所有病例经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疗前评分与疗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评分百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100%。
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恢复:≥8l%,6分以下;显著进步:≥56%,<81%;进步:≥36%,<56%;稍进步:≥ll%,<36%;无变化:<1l%;恶化(包括死亡):负值。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及交叉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见表3、表4、表5。
表3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 例
表4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5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两组恢复及显著进步率比较 χ2=16.48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进步以上人数比较χ2=16.7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平均分进行方差分析,拒绝两者得分平均值相等的假设,即可以认为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腹部推拿古已有之,主要应用于肝、脾、小肠、大肠、膀胱等脏腑疾病,而应用于中风后遗症者鲜有报道,其实腹部推拿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只要明白了治疗手段背后的意义,就能运用得得心应手,不再拘泥于一招一式。腹部被喻为人体第2个大脑(肠脑)[3],对脑的影响不言而喻,然而与大脑的联系也是通过经络的联系沟通来实现的,腹部有冲、任脉,肝肾脾胃胆经以及带脉、阴跷、阴维脉等10条经脉循行,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信息网,当身体出现问题时,可在腹部形成反应点,通过刺激这些反应点就可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正如陈志华教授的观点:腹部推拿有“刚柔并济,攻补兼施,可达调和阴阳之功”[4],事实的确如此,腹部集聚了人体大部分的内脏,而心、肺也通过经络以及相表里的小肠大肠紧密地与腹部联系在一起,通过推拿腹部,间接按摩内脏,直接刺激反应点及穴位,达到内外皆调之效。
中风病是一种慢性积累、急性暴发的疾病,当身体内的经脉闭塞不通时,疾病就开始慢慢积累,当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能力,疾病就会爆发,因此中风病往往发病得很急剧,而腹部位居中焦,是上下沟通的必经之路,中路闭塞,上下必然寒热不调,能量分配不均,久而久之,发病是必然之事,《难经本义·六十七难》有云:“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描述的就是人体气相周流的道理,笔者临床发现大部分中风后遗症患者在上腹部任脉段都有硬结或团块状结节,甚至下腹部也有结节形成,此属任脉不通的表象。任脉为阴脉之海,任维诸脉,负责承载督脉气血的灌输,有交通阴阳之功。通过推按弹拨任脉,能起疏散闭塞、重新贯通任脉之功。也就打破了经脉闭塞致病的恶性循环。重新打通中焦,沟通上下,排出痰阻、瘀血、宿便等致病之源。
中风后遗症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病症,极其需要营养精微物质持续不断的有力补充,《理瀹骈文》说:“后天之本在脾,调中者摩腹”。也就点明了按摩腹部对脾胃健运的重要性,运腹、推腹是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极其有效的手法[5]。脾喜升胃喜降,运腹的过程,就是帮助脾胃升降的过程,脾胃还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如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6]。这里的中气就是指脾胃的功能而言。因此,通过按摩腹部来健运脾胃、提升患者的体质,是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俗话说“腹部软绵绵百病不缠绵”,腹是“百病之根”,须“以动化静”,通过腹部推拿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7]。因此腹部推拿还是防病治病的好方法,外感诸病可治,内伤诸疾可疗。中风后遗症的病机较为复杂,单单《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里就把病机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7种类型,可见此病虚实夹杂,较难把握,治疗时需化繁就简,站在“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中风后遗症就该抓住两个关键点“虚”与“实(塞)”去治疗,而腹部推拿正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关键点的治疗方法,才明显提高了疗效。
单纯针刺治疗因没有严格的辨证论治,只是从疏通经络的角度单方面介入,没有很好的扶正及祛邪,因此疗效不高。从治疗结果可以看出,腹部推拿疗法结合针刺的疏通经络作用可以明显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活动能力,让患者向自主自理的方向加快康复,而且可操作性强,患者易于接受,价格较低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 扬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2
[3] 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
[4] 孙庆,张树津,张震宇.陈志华教授腹部推拿原理浅析[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43 -44
[5] 王金贵.胡氏腹部推拿法及其理论基础[J].按摩与导引,1999,15(5):3-4
[6]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7
[7] 王敏.浅析腹部推拿主选中脘穴[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