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取穴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2012-03-29 08:08杨智慧吴清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配穴面瘫局部

杨智慧,吴清明

(湖南省中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与住院部,病程最短1天,最长7天,面神经功能分级达V级(含V级)以上,分为A组(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针刺)78例,B组(单纯局部取穴针刺)72例。各组年龄、病程等比较无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s)

例) 性别(例) 部位(例) 分级(例)组别数 年龄(岁) 病程(天男 女 左 右 Ⅴ级Ⅵ级A组78 31.73 ±3.35 5.32 ±1.01 40 38 39 39 38 40 B组72 33.56 ±3.21 5.33 ±1.21 38 34 36 36 39 33

1.2 诊断、分级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神经病学》[1]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主要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鼓气或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1.2.2 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面神经功能分级采用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1984年由House修订的标准[2]。Ⅰ级:面部运动功能正常,没有无力及联带运动;Ⅱ级:面部运动功能仅有轻度不对称,可能有轻度的联带运动;Ⅲ级:有明显的不对称及明显的继发性缺陷,但是额部有运动;Ⅳ级:明显不对称,无额部运动,面部无力且伴有毁容性联带运动;Ⅴ级:面部仅有轻微的运动,额部无运动,面部功能没有恢复到出现继发性缺陷;Ⅵ级:患侧面部没有任何的运动。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程在1周以内者;③排除脑血管病、外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其他可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变;④能配合针灸治疗(必须满足以上4项才纳入)。

1.4 病例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发病超过1周;③双侧患病;④不同意针灸者(满足任何1项即排除)。

2 治疗方法

2.1 A 组

采用局部加分部循经远道取穴针刺治疗。局部取患侧翳风、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下关、四白、迎香、承浆、地仓、颊车等穴,循经远道取合谷、太冲、申脉、照海、足三里等穴。采用华佗牌0.30 mm×40 mm不锈钢针,患者取平卧位,面部腧穴以浅刺、平刺为主,合谷、太冲、足三里、申脉、照海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留针30 min。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开始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B 组

采用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取患侧翳风、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下关、四白、迎香、承浆、地仓、颊车等穴,操作和疗程同A组。

3 观察指标与方法

3.1 面部对称性

各组治疗前后的Sunnybrook面瘫评定系统(SFGS)评分[2]。SFGS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是安静状态下的眼睛、嘴巴、鼻唇沟等面孔部位的对称性,满分4分;第2部分:随意肌运动(前额皱纹、闭眼、喊叫和噘嘴、开口微笑)的对称性,满分25分;第3部分:完成上述动作时不随意肌的协同运动。最后得分=随意运动分-静态分-联动分。

3.2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3]结合SFGS评分减少程度制定。痊愈:各症状消失,SFGS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症状基本消失;SFGS评分减少60% ~90%;有效:症状部分消失,SFGS评分减少30% ~60%;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SFGS评分减少少于30%。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处理,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统计方法。两组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先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满足正态性不满足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秩和检验。疗效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

5 结果

5.1 两组治疗前后SFGS评分

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和B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A、B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5.2 临床总体疗效

A组78例,治愈66例,总有效率达97.4%;B组72例,治愈45例,总有效率达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论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眼㖞斜”范畴,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络,致使经气阻滞、经脉失于濡养、肌肉迟缓不收而成面瘫。面部阳明、太阳、少阳三经循行,而且三阳经盘根错节、经络曲折,故在针刺中选取的穴位较多,但是实践表明患侧局部取穴和远道配穴能够提高疗效。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多采用局部取穴配合远道取穴方法,局部取攒竹、丝竹空、阳白、地仓、颊车等诸穴能起祛风活络、疏通头面部经脉气血的作用。远部取合谷、太冲、申脉、照海、足三里等穴,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经和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合谷主气,太冲主血,二穴相配,相互为用,阴阳相济,可达疏通经络之功,足三里可疏通阳明经气、调和气血,申脉、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阳跷、阴跷,阴阳跷脉主司眼睑开合以治疗眼睑闭合不全。

针灸临床选穴为针灸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针灸临床疗效。本试验旨在观察配穴方式对针刺疗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纯局部配穴其疗效不如局部配穴结合循经远端配穴。然而对于局部和远端起效的现代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1]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

[2] Coulson S,Croxson GR,Adams R,et al.Reliability of the“Sydney”,“Sunnybrook”,and“House Brackmann”facial grading systems to assess voluntary movement and synkinesis afterfacial nerve paralys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5,132:543 - 549

[3]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4:98

猜你喜欢
配穴面瘫局部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丁学军作品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