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凤大麦6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2-03-28 17:23:19李国强陈红文吴显成杨俊青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李国强啤酒大麦大理州

李国强 李 江 张 睿 刘 帆 陈红文 吴显成 杨俊青

(1. 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大理 671005;2.祥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祥云 672100)

大麦是大理州及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物,具有早熟、适应性广、抗旱耐寒、高产稳产、较能抗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土壤生态优势[1,2],2011年云南省种植面积达22.3万hm2,总产约70万t。云南省大麦产业的发展为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满足啤酒原料和优质饲料等需求,实现农民增收,企业提质增效,促进全年粮经饲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位[3]。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和大麦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实现大理州及云南省大麦产业持续良性发展[3],大理州农科所在积极示范应用大麦良种V43、S500基础上,以优质高产抗病抗逆为主要育种目标,采用系统育种方法新选育的啤酒大麦良种凤大麦6号兼具优质、高产、抗锈、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生育期适中等优良特性,在大理州及云南省大麦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产业开发优势。

1 选育经过

2001年从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啤酒原料所引进法大麦品种AT-1,同年秋播种植于大理州农科所试验基地,2002年4月选择变异单株7株,夏季稀植点播种成株行,选择其优异株行收获编号为02-2,2003年参加大麦五行区试验鉴定,2004年参加大理州啤酒大麦品种比较试验,2005至2007年度参加云南省啤酒大麦多点试验,2007至2009年度参加云南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并定名为凤大麦6号。2005年凤大麦6号因其综合性状优良加速进行生产示范繁殖。

2产量表现

2.1 品比试验

2003至2004年参加大理州啤酒大麦品种比较试验,产量7170.0kg/hm2,较港啤1号(CK1)增产达 54.9%,较高产品种S500(CK2)增产4.3%,居第一位,全生育期159d,与S500同期成熟,株高82cm,穗长6.3cm,穗实粒数21.8粒,千粒重38.0g,有效穗 64.89万/667m2。试验表现产量高,株高适中,株叶相好,穗多,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粒形粒色好,生育期适中,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好。

2.2 多点试验

2005至2007年度参加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所组织的云南省啤酒大麦多点试验,2005至2006年度8个试点均比对照港啤1号增产,平均产量5530.5kg/hm2,比对照增产39.9%,居第一位;2006至2007年度平均产量6204.0kg/hm2,比对照增产42.5%,居第一位,9个试点中嵩明、临沧、丽江、沾溢、保山和大理点都居第一位;两年9个试点17个点次平均产量5886.0kg/hm2,比对照增产41.3%,居第一位。株高73cm,穗长6.8cm,穗实粒数23.5粒,千粒重39.7g,有效穗47.11万穗/667m2,全生育期161d。试验表现产量高、稳产、适应性广、抗倒伏,抗旱耐寒性好等特性。

2.3 区域试验

2007至2009年度参加云南省种子管站组织的云南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2007至2008年度平均产量5700.0kg/hm2,较对照S500增产12.7%,居第二位;2008至2009年度平均产量5959.5kg/hm2,较对照S500增产8.7%,居第三位;两年6个试点12个点次平均产量5833.5kg/hm2,比对照增产10.6%,居第三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次率达84%。株高76cm,生育期161d,比对照迟熟5d,基本苗16.15万/667m2,最高茎蘖72.0万/667m2,有效穗49.34万/667m2,穗实粒数23.0粒,千粒重34.4g。

2.4 生产示范

凤大麦6号2005年开始进行生产示范繁殖,大理州农科所试验基地繁殖0.055hm2,产量7894.5kg/hm2,2006年大理市示范种植2.44hm2,平均产量8073.0kg/hm2,2007年大理、祥云、巍山、洱源等县市扩大示范繁殖47.52hm2,平均产量6940.5kg/hm2,最高产量682.7kg/667m2,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株高适中,抗病、抗倒伏,抗旱耐寒性较好,生育期适中,穗多、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易脱粒。2008年大理、丽江等州市示范种植840.2hm2,加权平均产量达6708.0kg/hm2,较当地主栽种V43、S500增产87.6kg,增24.4%。2009年大理、临沧、昆明、楚雄、丽江、保山等州市扩大示范种植3733.3hm2,加权平均产量5809.5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V43、S500增产62.6kg,增幅19.3%,2010年全省示范种植0.58万hm2,,2011年扩大示范推广种植0.84万hm2,其中大理市凤大麦6号75.0hm2平均产量达612.6kg/667m2,增产增效显著。

3 特征特性

3.1 品质性状

2007年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对新育啤用大麦品种凤大麦6号进行了原麦和制麦(麦芽)品质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凤大麦6号原麦品质10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GB/T7416-2000优级标准,蛋白质(绝干计)11.0%,千粒重(以绝干计)37g,≥2.5mm筛选率90%,3d发芽率97%,五天发芽率98%,水敏性3%,水份12.1%,夹杂物无,破损率0.5%,色泽淡黄色,具有光泽,有原大麦固有香味。凤大麦6号细粉浸出率(以绝干计)82.1%,色度2EBC,糖化时间8min,α-氨基氮141mg/L,糖化力347WK,库尔巴哈值39%。其多项主要品质指标显著优于大面积主栽品种S500,深受麦芽加工企业青睐,具有突出的产业开发优势。

3.2 植株性状

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淡绿,叶片窄而上挺,株型紧凑,植株整齐,株高76cm。二棱、长芒、穗长方型,穗全抽出,粒色淡黄色,粒形卵圆形,千粒重34.4~39.7g,穗长6.8cm,穗实粒数23.0粒,单株成穗3.0个以上。云南省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61d,较S500迟熟5d。

3.3 抗逆性

抗锈病和白粉病,抗倒伏。旱害1级,冻害1级,抗旱耐寒性较强。

4 适种范围

该品种适应于云南省大理、楚雄、临沧、保山、曲靖、昆明等海拔1400~2000m中等肥力田地上示范推广种植。

5 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5.1 适期播种

选择有水浇灌、肥力中上等的田、地种植,田大麦以11月上旬播种为宜,地大麦选择土壤潮湿,墒情好有利时机抢墒播种,一般为10月上中旬,播前晒种1~2d,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确保麦苗齐全匀壮[4]。

5.2 合理密植

土壤肥力较好,土壤墒情充足条件下,基本苗在15万~18万/667m2;水肥条件一般以及旱地种植,基本苗起点应高些,一般在20万~25万苗/667m2[4,5],播量根据千粒重、发芽率计算,一般为7~10kg/667m2。

5.3 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重施基种肥,适施分蘖肥[4,5]。施有机肥2000kg/667m2作底肥,烤烟、玉米田地上,作深耕混和施用,水稻田上,作深耕或盖种肥施用。种肥施尿素15~20kg/667m2,普钙30kg/667m2,分蘖肥施尿素10~15kg/667m2, 前期长势较弱田块中后期可适量增施尿素5~8kg/667m2。海拔2000m以上地区,应适当增施磷肥施用量[4]。

5.4 加强田间管理

根据大麦不同阶段需水规律,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墒情,及时灌好出苗、拔节、孕穗抽穗和灌浆水。在大麦1.5~2.5叶期用10%麦草一次净8~10g/667m2或25%绿麦隆250g/667m2进行田间除草。在蚜虫发生初期采用乐果、抗蚜威、百蚜净等药剂进行防治,隔10~15d,连防2~4次[4]。掌握在蜡熟末期或完熟期采用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

[1] 李国强.大理州优质啤酒大麦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优势和措施[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增刊):326-330

[2]卢良恕.中国大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3

[3]李国强,吴显成, 李江,等.努力实现大理州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3):58-60

[4]李国强,李江, 吴显成,等.大理州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1):13-14

[5]李国强,胡朝先,浦加寿,等.啤酒大麦种植技术规范[S].大理州啤酒大麦综合标准,DB53T146.1~6-2005:21-23

猜你喜欢
李国强啤酒大麦大理州
Rot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by alternating current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actuation
甘肃与欧洲、北美啤酒大麦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课程教学探索
Recent results of fusion triple product on EAST tokamak
Stability analysis of Alfvén eigenmodes in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fully non-inductive and hybrid mode scenarios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9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
大理州转型升级做强核桃产业
云南林业(2014年5期)2014-02-28 21:24:06
泸西县啤酒大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云南农业(2012年7期)2012-07-30 07: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