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希 张泽宝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1]。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学校基层单位中的战斗堡垒,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的单元和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先进性建设,对于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造就高素质人才,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2]。
近年来,高校加大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学生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支部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3]。就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而言,其基本素质是好的。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当今大学生党员与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与他们肩负的历史重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在支部建设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教育管理的对象思想政治素质与先进性要求有落差。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经济意识,但因为年纪轻、阅历浅,有的学生党员思想意志尚不够坚定,对一些错误思想观念分辨不清,抵御力较差。此外,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高校毕业生自主选择、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下,许多用人单位把是否党员作为衡量毕业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则日益复杂化,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倾向。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复杂化,入党后党员意识和作用淡化、弱化,是新时期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新挑战[3]。
其次,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学生党员教育内容联系实际不够,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文件政策多,与时事形势、社会问题、党员自身实际结合少。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削弱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教育管理方法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推进,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青年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过去自上而下地以集中宣讲为主的单向灌输的党内学习模式,已难以适应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新要求[3]。既有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面临新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维、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新的环境背景要求我们通过新颖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吸引、教育学生党员。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内容较为单调,缺少新鲜感和吸引力。多数学生党员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参与和被动学习的状态,很少进行主动思考和讨论,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上只谈优点不讲缺点。组织生活的效果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和凝聚力。因此,如何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效果,使党支部的活动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这是高校学生党支部面临的又一现实问题。
1.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平时生活、学习在一起,使他们经常处在同学们的监督之下。学生党员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会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得好,就会给党组织带来有利的影响,反之,就会影响党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学生党员在学习、思想、作风上表现一般,趋于平庸化,没有发挥好学生党员应有的作用,群众评价不高。
2.部分党员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支部党员骨干自身学习能力往往都很强,并以优异的成绩在广大普通同学中树立学生党员的威信。但由于现实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和党员的思想实际,对支部骨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而且还应具有开创生动活泼工作局面的能力。部分党员骨干的能力和水平与这样的素质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骨干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3.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够
首先,与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广大学生的愿望相比,学生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发挥还不够有力,学生党支部对普通同学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有待增强。其次,党支部设置未能完全覆盖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主要学习、生活领域,尤其是学生社团。高校学生社团以思想、文化、娱乐和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广泛组织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学生欢迎,而传统党支部的设置领域对此还未涉及,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空白点”。
随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后勤社会化,学生公寓逐步打破原有管理模式,不再单纯是学生休息的场所,而逐渐变成学生探讨问题、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生活娱乐的重要场地,学生党员在公寓内居住也相对分散,对他们的教育管理的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周围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因此,有必要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增强支部在学生公寓等学生活动主要领域的覆盖面和影响面。此外,随着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无界性,使得不同的文化、宗教意识形态、政治势力都可以利用网络宣传自己的主张,影响和争夺青年一代,这一切都向高校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6]。
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首先需要加强校院两级党委(党总支)对大学生党支部的领导,这是各种途径和措施能否实施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1.强化制度保障,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要有“法”可依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健全制度,逐步形成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发展[7]。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尤其重视制度建设,这是个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要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使这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范下,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大学生党支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大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制度化约束,使大学生党员有制度化的考核,使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法”可依。
2.提供组织保障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8]。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能否获得足够的组织保障,不仅决定着一个支部的建设过程,也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当前有些高校的大学生党支部存在干部素质不高,活动经费紧缺等现象,明显地影响着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组织保障包含支部骨干的培养平台搭建,也包含物质层面保障,完善干部培训体系,提供场地、经费等活动支持,是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举措。
高校党支部设置要适应环境发展,发挥引领作用[9]。为了完善高校党支部建设机制,各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范、合理的设置大学生支部架构。
1.横向模式下的大学生党支部构架
横向模式设置大学生党支部构架是指以年级或者行政班为基础进行支部划分,比较适合学生党员数量较少的情况。按照年级横向设置大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在入学、上课以及毕业时间上都能保持一致性,更利于具有年级特色的支部活动的开展。但由于是按年级划分的支部,支部内党员可能来自不同专业或者不同的研究团队。正因如此,横向模式下的支部可以开展专业跨度较大的支部活动,多领域启发和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也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员的全面成长、成才。
2.纵向模式下的大学生党支部构架
纵向模式设置大学生党支部构架是指以学科、系所、中心、科研平台为基础进行支部划分,依托单个或多个科研团队、实验室、课题组建立的党支部。
纵向支部构架实现各年级相同专业或者相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党员的统一管理,强化了学生党支部的团队建设,促进了高校学生学术交流氛围长期有效的建立。首先,稳定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党支部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尽管支部党员是流动的,但支部架构及组织形式相对稳定,更利于形成和保持良好的传统。其次,将学习及科研活动和支部建设相结合,有利于党支部及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均来自相同的专业方向或者研究团队,更容易产生共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良好的政治氛围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各年级学生党员同处一个支部,优秀的学长能够无形中影响周围的同学积极主动的向党组织靠拢。
3.分类型的大学生党支部构架
分类型的大学生支部构架是指以相关学生群体为基础进行的支部划分、依托艺术及体育特长生,国防生或者毕业班学生等学生群体设立党支部。分类设置支部能够有效发挥特定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是就业与深造,由毕业班学生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会更主动的去关注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支部建设及支部活动当中。分类设置支部也能够充分发挥特定学生群体的带头模范作用,比如,艺术及体育特长生党员,他们具有某些普通学生所不具备的能力,能够通过支部活动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艺术或者体育活动当中,也能通过支部内部开展的各类独具特色的支部活动提升艺术及体育特长生的党性修养。分类设置支部能够更好的发挥特定学生群体的爱党爱国情怀,比如,国防生支部成员不仅具有学生身份,也具有军人身份,设立专门的支部可以更好的引导他们为国为民的服务意思,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核心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因为长期与学生打交道,对学生思想变化掌握最为准确,所以他们在大学生支部建设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既是大学生支部建设的领导者也是参与者。高校学生党支部划分及支部建设主要由他们发起并全程参与支部的各项活动。因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能够及时掌握支部内部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并据此开展各类支部活动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此外,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具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入学动机。他们参与到党员发展、转正工作当中,能够提供许多意见供参考,能更为有效地开展支部活动。
2.专业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力量
专业教师都具有多年教书育人的经验,对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为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出较多的建设性意见。首先,专业教师队伍处在教学的第一线,长期与学生党员直接接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动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而且他们在教学及科研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学术作风和思想修养更会对支部成员产生潜移默化教育作用。其次,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支部建设,配合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保障支部工作的切实开展。发展新党员前,专业导师能够作为学生的入党介绍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专业导师能够给出建设性意见,提升支部思想水平。第三,专业导师工作队伍能够组织开展更贴合大学生发展的支部活动。结合支部专业特色以及现有的科研资源,有的放矢地指导支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专业导师能够通过参加支部各类活动,及时了解支部发展动态,最大程度地将专业科研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3.支部骨干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坚强保障
党支部骨干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否具有一支有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党支部干部队伍,将直接影响到党建工作的开展及其成效,关系着党的各项工作能否进一步落实。
党支部骨干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党支部的未来发展,因而对骨干的培养尤为关键,对于骨干的培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通过政治学习、专题教育及先进典型的事例示范等形式,坚定他们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其次,要加强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党员骨干能力的培养,也要放到实践中来,对实践锻炼出色的干部予以肯定,对于其实践中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的纠正。最后,启迪思维,注重个性培养。在培养党员骨干的过程中,应不拘一格,鼓励党员骨干提出有创意的想法。这样,在展开工作时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也才能使党支部更好的发展下去。
4.特邀组织员体系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支撑
高校许多离退休老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较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同时熟悉学生工作。他们在离退休后依然保持着为党的事业继续贡献的热情和愿望,是党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因此,聘请一批党性强、政治经验丰富、曾担任过各级党组织领导工作的老同志作为组织员,专门负责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10]。这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抓手。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组织员充实了党建工作队伍,缓解了党务工作者特别是组织员数量不足的矛盾,同时为老同志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余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他们拥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理论功底,许多离退休老同志都曾经是各级领导干部或者是党务工作者;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乏有老教授、老模范,说服力和感染力都容易影响年轻一代;在时间上他们有优势,离退休后,他们拥有大量的时间,可以与学生交流接触。
1.支部创优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抓手
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基层党支部的“创优争先”活动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蓬勃生机,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11]。加强支部的建设,以构建学习型党支部为抓手,在党支部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大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通过“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形成以“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局面,保持党员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要让“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贯穿于党建过程中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科学化和制度化,慎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合理设置支部,选好支委,对支委进行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工作能力,使支部各项活动能顺利有序展开。加强支部的建设,发挥不同支部的特色,开展各式各样的支部活动,不仅可以加强支部的凝聚力,而且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学校“文化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2.党校管理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质保之源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2]。党校是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是党组织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其中党校管理尤为重要,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党校功能的前提,是保证党校有效运转的条件,是提高党校培训质量的保证,是办好党校的重要环节。
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完成党校培训的各项任务和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生党建工作实际,高校党校应在学生入党前、入党中和入党后的教育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分层次的教育培训制度[13]。其次,要周密党课计划,丰富党课内容。在党校开班之前,要详细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再次,党校管理要着眼过程,注重实效。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员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最后,党校管理要严格考核,重在质量。有了制度,并严格的执行,才能促进整体培训工作。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要坚持按照党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
3.票决制度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益尝试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将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14],为党的队伍增添生机和活力,这对于未来党和国家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15]。以票决制发展党员是在以往高校发展党员方法上的重要突破,是从优选拔党员的重要举措,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党的事业在高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实践性作用。
票决制发展党员较好的解决了以往党员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亦不应将其过分神化,应当掌握好其操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原则。首先,做好做实准备工作是票决制发展党员的基本前提。完善、可行的票决制发展党员制度是准备工作的首要任务。高等院校应当根据院校本身特征,制定该制度,如国家重点建设院校与一般高校,政法类院校与理工类院校,学生特点不同,应当循序渐进,切忌一刀切。票决制的党员发展办法不能代替大学生党员发展前的培养和考察,可以适当考虑将票决制引入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发展对象的选拔等过程中,这是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作为对以往发展党员方式的较大突破,票决制发展党员有其核心原则,“逐一讨论、一人一票、唯一意愿”的三个一原则是票决制发展党员的核心要素。
[1]熊成群,张立群.构建高校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15-119.
[2]刘婷.论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5.
[3]沈文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
[4]李正军.试论切实做好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15-17.
[5]刘振光.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3):77.
[6]迟丽杰,宋真,阎秀丽.与时俱进做好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1.
[7]王伯涛,林瑞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169.
[8]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N].新华日报,2010-07-01(1).
[9]胡文斌.论高校党支部的组织设计[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74.
[10]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袁正希,杨恩华,张泽宝.略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4):104.
[12]瞿振元.发挥好高校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8-9.
[13]费英勤,胡旭阳.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53-54.
[14]周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难点与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11):83.
[15]曹荣誉.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的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