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伍铎克 王刚
“富国”海外屯田长期以来受到质疑,被认为是穷国土地遭富国私有化导致“新殖民主义”。英国《金融时报》26日透露,联合国建议各国对农田出售规模设限,而经过其牵头进行的3年谈判努力,近100个国家本月已就新的自愿指导原则达成共识,这些原则将于5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特别会议上获批。
《金融时报》披露称,根据粮农组织制定的指导原则,各国被要求为土地使用权“提供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为可允许的土地交易规模设定上限,并在土地流转超过一定规模时,就此类流转应该如何得到批准进行界定。这一自愿准则是对农田交易投资进行调控的首次尝试。此类交易往往涉及富裕国家(如沙特和韩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海外农业投资,以增强本国粮食安全。报道说,2008年,韩国大宇物流曾试图租用马达加斯加的大片农田,这一举动随后促成马达加斯加政府的倒台。但报道也说,联合国这一准则将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英国《卫报》26日则说,赞成意见认为,据此来投资农田,将有助于拉动被投资国的经济增长。去年,世界银行就曾敦促就农田投资设立自愿法规,揭露出某些已签署的农田投资协议存在诸多问题。该行在一份报告中称,“土地收购往往牺牲了当地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
韩国农业协同经济研究所去年7月曾公布报告称,韩国的73个企业在全球18个国家租种的土地面积达2万多公顷。韩国企业在海外农地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在当地出售或销往第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