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杜克大学纪事网站3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兴起 天鹅绒台布上麻将洗牌时的碰撞声,书法刷在人行道上写出的美丽汉字,门两侧承载着新年愿景的红色对联,这些都是我在北京胡同漫步时的所见所闻。然而,每当我沉浸在对老北京的怀旧情绪中时,总会被人力车上的吵闹音乐惊醒,目送车上拍照的观光客从身边闪过。
如今,大多数胡同正在消失,只有少数出于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目的被保留下来。将拥挤、阴冷又不卫生的胡同改造成摩天大楼公寓和人行走道,这本是深得人心的可喜改变。但我始终认为,老房子上的“拆”字隐藏着暴力。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鲜有高层建筑。如今,74层的国贸三期光芒四射,盖高楼似乎成为一项规则。然而,城市发展所涉及的不仅是物理结构的改变。胡同的拆除必然会破坏邻里社区的生活,迫使广大居民搬迁。胡同拆除后,仿古的中国式建筑在原处拔地而起,变成价值百万美元的豪宅。
在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沉醉在消费主义中实在是太容易。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中国政府不得不从其他城市向北京引水。美国大使馆公布了北京的PM2.5浓度,污染程度惊人。作为一个在消费经济中成长起来的美国人,我若指责北京在追逐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显然是五十步笑百步。但中国人对电子产品、时尚和豪车的追求的确日益增强。
在《北京欢迎你:揭秘未来的首都》一书中,作者汤姆·斯科卡谈到三个北京:用财富堆砌的北京、支离破碎的北京和生机勃勃的北京。他认为,处在不同位置的人看到的北京是不同的,但不应因此就傻傻地以为北京只能是上述三个中的一个。然而我不得不对斯科卡的观点提出质疑。我担心,真正的北京正在日益成为第一个北京,即用财富堆砌起来的北京,而中国恐怕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作者克里斯滕·李,张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