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旅居西班牙的媒体人
西班牙民间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国际语言学校的老师问四个分别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学生:我家的浴缸水满了,要把浴缸里的水弄出去,有三个工具:一个汤匙,一个杯子,还有一个是塑料大桶,请问用什么办法最好?
日本人、韩国人和德国人抢着回答:“用塑料桶”。老师说:错。中国人慢条斯理地说:在这个问题中,工具是误导思路的物品,要把水弄出去只要拔掉浴缸塞子即可。老师说:回答正确,请另外三个同学为中国人的聪明鼓掌。
老师接着又说,假设你们四个人要过马路,信号灯是红色,不过左右暂时没车,其中一个人迎着红灯闯去,当他走到马路中间时回头对同伴说:“你们傻站着干嘛,快过啊!”话音没落,他被一辆突然转弯的摩托车撞倒。
老师问:“被撞倒的是谁?”日本人、韩国人和德国人异口同声地说:“中国人。”老师说:“回答正确”
这个坊间流传的笑话告诉大家一个现实:中国人很聪明,但是常常被聪明所误,甚至酿成灾难。
笔者在西班牙居住十年有余,亲眼目睹中国移民从身无分文开始创业,经过多年打拼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连西班牙人都赞叹中国人一是肯吃苦,二是脑子快,绝顶聪明。
但西班牙人有时也伸出拇指朝下方指,意为有的中国人耍小聪明,触犯法律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在西班牙某城市,一个中国老板开张一家服装店,其品牌和西班牙大品牌“ZARA”的字母拼法甚至字体都完全一样,只是中国商家把几个字母中间都分开一格,再把后面几个字母换成小写。而店内的企业配色也和那个西班牙品牌完全一样。
商店开张后果然引来不少顾客,很多西班牙人真以为该店就是西班牙品牌在当地的代理商。
不久西班牙品牌公司以商标侵权为由将中国商店告上法庭,结果是中国商家败诉,限期拆除商标,并赔偿经济损失。
西班牙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媒体叹息道,中国商家为什么就一味去钻营抄袭他人的产品呢,在店内的服装,无论是样式、做工还是质量都不亚于被模仿的西班牙品牌,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创品牌。中国商家的思维说白了就是急功近利,最好今天开店明天就成为百万富翁,而那位西班牙老板是经过30年时间才创出了世界着名品牌,中国商家等不及啊。
日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就日本商标在华遭侵权一事痛批中国一些人“没有国家自尊心”。这话听起来很刺耳,但却从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当前在国际上的真实形象。“聪明反被聪明误”,对老祖宗的这句古训,所有中国人是该好好想一想了。▲(作者是旅居西班牙的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