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涛
【摘要】电梯作为人们频繁使用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电梯的七个方面来分析电梯的安全现状及探讨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梯;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TU22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电梯已不仅是一种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设备,更是工作和生活中必需的设备。目前电梯已广泛分布于各大办公楼、居民住宅、商场等人群密集、流动频繁的场合。然而,电梯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烦扰,目前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却故障不断、事故频发,对电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如何保证电梯的可靠运行与使用安全,切实满足人们对电梯安全性、可靠性、快捷性和舒适性多方面的要求,本文从电梯的五个方面来分析电梯的安全现状及探讨其防范措施。
一、电梯的安装和施工方面
电梯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其安装调试品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电梯的运行品质。然而,目前电梯行业的安装现状不容乐观:
1、电梯是特种设备,只有取得国家统一认可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岗位工作。但实际情况是电梯企业缺乏持证的安装人员,特别是高技能安装人员的短缺表现更为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电梯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整个电梯行业的技术与增长潜力。
2、电梯安装任务层层转包,甚至转包给一些资质不够甚至没有相应资格的小安装队,这些安装人员缺乏专业技术训练,缺失对安全规范的了解,在安装过程中偷工减料,根本无法保证安装质量,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隐患。
因此,电梯企业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安装队伍的技术水平,严格把关施工规范;另一方面,不能将电梯的安装任务转包给一些资质不够甚至没有相应资格的小安装队伍来安装。电梯主管部门也要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执行验收杜绝施工不规范现象。
二、电梯的使用和管理方面
电梯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管理,对电梯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但电梯的使用单位往往忽视了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1、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的使用与维护缺乏安全维护意识,缺失健全的制度,对电梯运行不闻不问;2、电梯使用单位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和维护电梯,无人管理和养护电梯;这些都对电梯的安全运行留下诸多隐患。
因此,健全电梯维保和使用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确保维保和使用人员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使用单位一方面应建立相应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并建立电梯设备使用及维护档案,内容主要有制造和安装单位验收时提供的资料,维修、保养记录,故障记录等;另一方面,应该安排有资质的人员管理和维护电梯,严禁安排无资质(如保安)兼职管理和维护电梯,尤其不能无人管理和维护电梯。
三、电梯的维保方面
电梯交付使用后,有效地进行维护保养,是电梯可靠运行与使用安全的可靠保障。据统计,电梯发生意外和事故的原因,主要都是由于电梯维修保养不及时、不到位、管理不善、操作不正确、不按国家标准进行维护保养等导致的。因此行内人士均认为:电梯应是“三分产品,七分维保”。而事实上,当前许多电梯的维保环节都是敷衍了事走过场。因为很多物业或单位出于成本考虑,大多不选电梯制造厂家维保,而是选择了价格低廉的维保公司甚至“草台班子”。更有一些小公司什么都敢接,不管能不能维保好。而这些小公司由于成本的压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日常的维保也就只能“走过场”,而一旦电梯运行中出现安全技术故障,往往不能迅速、准确地排除。这样的维保迟早会出问题。
因此,国家应该加强监管,确保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防止市场的过度竞争导致的安全责任的的缺失。电梯维保单位应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电梯维保品质管理,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至少每15天对电梯进行一次认真地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作为电梯的使用业主也应掌握电梯验收和维保的一些常识,配置电梯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对电梯维保公司的选择上不能只看价格,更要注意维保公司的资质和维保人员资格及技能水平,对电梯维保单位的每次维保项目都要加以核对和确认,确保安全。
四、电梯的强制报废制度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电梯强制报废制度。在都市一些旧小区,上世纪90年代的房子装有的电梯“服役期”已接近20年。业内人士表示,没有明确、统一的报废年限,是威胁电梯安全的又一大隐患。据了解,行业自己认定的使用年限,一部电梯一般在15至2O年之间。超过这个年限,电梯就可能需要大修,甚至停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对那些无法通过年检而报停的电梯,特监部门只是给电梯贴封条而已。一些小区业主出于成本等客观原因不愿意或者无法更换新电梯,而是选择撕掉封条继续使用不合格的电梯。
因此出台全国性的统一的电梯强制报废制度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通过制度的出台规范电梯报废的时限和条件,并明确报废电梯如何进行处置,对违法使用报废电梯的行为和个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等。
五、乘客方面
电梯关系到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在使用過程中,有很多不文明搭乘电梯的现象发生,这往往会造成电梯运行效率低下,电梯故障增多或对电梯造成损坏,严重时会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不文明行为集中表现有:(1)轿厢外双向拦截电梯;(2)轿厢内长按按钮不放,或触及与目的楼层无关按钮;(3)强行遮挡电梯门长时间等人;(4)在电梯内打闹或拿电梯出气拳打脚踹;(5)无视超载报警。对以上不文明行为,电梯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电梯文明、安全教育,指出危害,及时纠正不当做法。
此外,还要普及正确乘梯安全知识,向全体公众进行适当的安全知识普及,特别是对遇故障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如被困电梯怎么办,使大众获取最多的电梯营救及自救知识。培养自觉爱护电梯的意识,积极倡导安全乘梯、文明乘梯,给自己和他人留一个安全、可靠、快捷、舒适的乘梯环境。
解决电梯安全问题,要尽快建立电梯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电梯日常维保的监督力度,提高电梯安全标准,并对电梯的生产、安装、维护、监管等进行立法;企业应该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管理好自己的产品和队伍;电梯的业主也应该认真的进行日常管理;而对于搭乘人员来说,文明乘梯和掌握一定的安全逃生知识也非常重要。惟如此,电梯事故才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关于电梯维护保养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0,(7):50—51.
[2]易风华,电梯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11(06):22.
[3]杨江河,金少红,迅达电梯维修与故障排除[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7—128.
[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电梯使用与维修问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269—270.
[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IS],GB7588-2003.
[6]电梯安装验收规范IS],GB 100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