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012-03-22 14:45:19吴珍敏
海峡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儿童

吴珍敏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吴珍敏

福州市钱塘小学

“灰色童谣”是小学生叛逆心理的典型表现。如何引导处在“逆反”时期的孩子,解开他们的心结,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呢?教师们首先要尊重孩子,博取他们的信任;其次要宽容孩子,赢得他们的友谊;最后更要感动孩子,打开他们的心扉,给孩子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用心理的健康教育领孩子“回家”。

灰色童谣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六年级的情书漫天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被改编的歌谣便在校园中开始流传着,课间孩子们不断地传唱。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这是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叛逆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第二逆反期是在青春期前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这些存在叛逆心理的学生在家不听家长的话,在校不听老师的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乱丢垃圾,喜欢搞恶作剧或破坏公物等,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常会表现为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他偏要那么做。那么,如何引导这些“叛逆”孩子,解开他们的心结,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尊重孩子,博取他们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儿童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的露珠”一样。面对学生的“叛逆”,我们应该善于从学生的“叛逆”行为中发现他们的自尊自强,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曾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情绪多变,对学习和生活忽冷忽热,甚至厌恶。他的行为随意,好像不受大脑的指挥,他的语言很丰富,但比较偏激。在这个孩子身上我坚持疏导教育,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在班上点名批评,而是在与他单独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地去改正。久而久之,他消除了逆反心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同时学会了做事持之以恒的道理。

2 宽容孩子,赢得他们的友谊

宽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意味着他的心胸更加开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更加深刻。正如一次课上,一位学生给我写了一段“生平事迹”,为我“歌功颂德”,对于这种“叛逆” 的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办?理智告诉我们,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因为“怒火会蒙蔽我们的双眼”,把心静下来,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于是我先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然后说:“写得不错嘛,有机会要推荐你参加作文比赛”,先用一句话缓和紧张的气氛,让课堂继续进行下去。下课后,我直接找到那个孩子谈心,说服他说出对自己的意见,看法,在指出他错误的同时,也要给他辩解的机会,找到事情的根源,打开他的心结。教师只有摒弃那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带着宽容和诚意,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心灵才能彼此敞开、彼此接纳,教育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

3 感动孩子,打开他们的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学识、人格、行为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给予的爱,那孩子们回报我们的将是一颗真诚的心。一次课间,班上的一位学生与人打架后却还仰着头,挺着胸脯,怒视着我,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面对如此叛逆的学生,我火冒三丈,举起手掌,真想……就在动怒的瞬间,我发现他的手臂受了伤,鲜血正往外流着。这时,我高高举起的手停在了半空中,怜惜地看着他,说“你受伤了?”他愣住了,诧异地看着我。当我为他处理伤口时,他没有因为疼痛而吭声,咬紧牙关,努力控制自己。伤口包扎好后,他却哭了起来,“老师,我错了……”滚烫的泪水滴在我的手上。于是我擦干他的泪水,抚摸着他的脸,耐心地开导他。其实,孩子不是不爱听大道理,而是不爱听他们听不懂的大道理。经过我的循循诱导,眼前的他,脸上露出了久违而善意的微笑。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通常忽视了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需求和自身能力,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只关注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严格的校规校纪、教师无休止的说教、唠叨,以及家长过多的干涉,都成为了孩子逆反、任性、怪癖、执拗和粗暴的罪魁祸首。在我们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应当用正确、冷静、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他们相处,给孩子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依靠教师博大的胸怀领孩子“回家”,不要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太远,太累。

[1] 章本荣. 心灵的波涛——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M]. 上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 孙远刚, 王嵘.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M].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雷雳.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儿童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我是小学生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