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经营台湾

2012-03-21 04:35张嵚
中外书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郑成功荷兰人厦门

张嵚

郑经,字贤之,号武天,出生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他是郑成功的长子,母亲就是郑成功的正房夫人董酉姑。可谓是郑成功“根正苗红”的接班人。郑成功过世后,他承袭了延平王的爵位,接管了台湾地区。表面看起来,他的接班是很顺理成章的,基本属于生得比较幸运,有正房长子的身份。但其实却不是这样,因为他的延平王爵位,不是郑成功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抢来的。

郑成功一辈子忙了很多事,几乎什么都忙到了,临终之前,也基本把自己忙过的事情都感慨了一遍,甚至忧怀了一番时局。但他却偏偏忘了一件大事:谁接他的班?

按照“程序”上说的话,能接郑成功班的,自然首选郑经。无论是身份还是资历,郑经都十分符合条件。长年跟随在父亲身边征战,虽然没有郑成功那般本事,却也算不错了。也有一些将领忠实于他,尤其是在厦门跟随他的将领。而且母亲董酉姑对他也非常疼爱。但偏偏他关键时刻不争气,竟然搞出勾搭弟弟乳母的丑事来,差点就被郑成功砍了。接班夺权,自然是没指望的。

结果在郑成功部将黄朝等人的拥戴下,最后接班的变成了郑袭,这个郑袭是郑成功的五儿子,虽然当时的年龄还有争议,但此时长子郑经才21岁,郑袭自然小得多,对于这帮军将来说,年龄越小越容易控制,自然他合适。至于根正苗红的郑经,众人也有话说:干出这等丑事来,没宰了你就算烧高香了,还想接班?做梦。

但郑经显然是个爱做梦的人,眼见得郑袭已经接班,自己反而加紧了动作,他一方面在厦门设立灵堂,以长子的身份隆重祭奠郑成功,其实是作秀给人家看的:我才是郑成功的长子,偌大的家业怎么能给别人?随后利用身边的亲信部将陈永华、冯锡范、周全斌等人,加紧打造战船,但对岛上的郑袭,他却逆来顺受,忍着气听了他半天吆五喝六。在他准备东进台湾时,偏偏清王朝的靖南王耿继茂也来添乱,威逼郑经投降。对于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郑经很愤怒,但是他却非常友好地接纳了耿继茂的使者,并请使者替他向耿继茂表达诚挚的慰问。而对耿继茂提出的条件,却是坚决拒绝,尤其是“剃发”一项,更是百般反对。一番表演下,总算安抚住了耿继茂。安抚住了后方后,郑经于是年十月进兵,一举击败黄朝等人,把他的亲弟弟郑袭也打得投降了清朝。而后因恼火叔叔郑泰帮过弟弟,二话不说又对郑泰发动进攻,竟将郑泰杀死。至此,这个当年把他父亲郑成功气得吐血的逆子,才算正式接了他父亲的班。

能屈能伸,能打,但又有原则,这大体就是郑经的处事风格了。

但和他的父亲经营台湾的宏伟志向不同,最早的郑经还没这个觉悟,即使他在继承了延平王爵位后,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厦门,在他眼里,台湾不过是一个大后方而已。但是现实立刻就给了他当头一棒。这时候的清王朝也学乖了,不但海军力量增强,也学会借荷兰人的力量为己所用了。而荷兰人在被赶出台湾后,也无时不想着回到台湾。双方自然一拍即合。当时负责福建地区军务的,是靖南王耿继茂,按照荷兰人的说法是,他与荷兰人签订了一份协议,规定只要击败郑经,荷兰人可以重新得到他们在台湾的城堡,也就是变相占有台湾。这个协议并未见于相关的中国文献中,如果确有其事的话,耿继茂算是卖了一次国:出卖了中国自己的领土台湾。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十月,清靖南王耿继茂以一百艘战船的规模,连同荷兰的十四艘精锐战舰,悍然向郑经的金门、厦门一带发起进攻,由于先前明郑政权刚刚内讧过,势力受损严重,以致郑经很快不支,只好败退到铜山,事后又不得不进入台湾岛。此战也证明,他比起他父亲的作战水准来,确实差了太多。但他也确实算条汉子,在铜山的时候,清军曾多次前来劝降,皆被郑经拒绝,一路上众叛亲离,却还是逃了出来。至此,郑成功当年辛苦打下的金门、厦门等据点,已经全部落入清军手中。

从败退台湾岛开始,郑经就着手对台湾进行经营。事实证明他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开拓者,却着实是一个优秀的建设者。一同随他来到台湾的,除了五千厦门、金门当地难民外,更有大批明朝宗室,儒生文士,而这些人也成了之后台湾发展的生力军。虽然如此,初到台湾的郑经,面临的却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首先是金门、厦门的丢失,使以贸易立国的明郑政权,失去了连接大陆的落脚点,之前他们通商世界,其货物主要以金门、厦门为基地,同内地进行走私,如此一来,等于血管被卡断,经济一下陷入了困顿。与此同时,不甘心失去台湾的荷兰人,也开始频频趁火打劫,就在明郑政权与清王朝相互攻杀之时,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趁明郑政权风雨飘摇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发动了旨在收复台湾的“远征”,以波特为舰队司令,率领两千六百士兵,十六艘战舰,大举攻打台湾基隆港,结果腹背受敌的明郑军不支退去,光复台湾仅两年,基隆港就沦陷了。与此同时,荷兰人在海洋上也发动了对明郑政权的绞杀战,尤其是明郑外贸的重要基地东南亚地区,荷兰人四面撒网,见到明郑的商船就打,原本是明郑政权主要贸易来源的东南亚贸易,一度基本瘫痪了。

内外交困的局面下,郑经冷静应对。荷兰人在占领基隆港后,满以为胜券在握,竟狮子大开口,提出只要郑经允许他们割占东平等地,他们就和郑经和平相处,同时郑经必须赔偿之前郑成功收台湾时给他们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此无理要求,激得郑军上下大怒,但郑经却深知,此时不是同荷兰人翻脸的时候,他大度地表示愿和荷兰人谈判,并主动释放数百先前俘虏的荷兰官兵,只求对方先别闹。种种和平信号,也让骄横的荷兰人飘飘然了:这个叫郑经的公子哥是个熊包,兵不血刃,他们就可以得到台湾的一切。

因这错误判断,荷兰人并未乘胜追击,反而和郑经达成停战协议,占有基隆港发展贸易。但荷兰人很快发现,郑大公子使坏了,單就补给来说,在基隆周边,荷兰人居然一颗粮食都买不到,因为所有的村镇,都被郑经下了禁令,无论荷兰人出多高价格,都不许卖给荷兰人粮食,这种事,搁在郑成功身上也会这么干,但郑成功一般是强制性的,郑经却不让群众吃亏:荷兰人找你买粮食出多高的价格,政府就出更高的价格补贴你。只要能饿死这帮人。结果,荷兰人被饿惨了。两千多人的补充给养,全靠船队从巴达维亚来接济,饿得前心贴后背,那是常有的事情。

但对荷兰人“阴坏”,对郑经来说只是权宜之计,实在是因为两面受敌,力不从心。要生存,“权宜”是不行的,还得自己腰杆硬才行。在暂且安抚住荷兰人的同时,郑经开始了对台湾的全面建设,金门、厦门丢了,与大陆的贸易血管断了,那就自己造血,贯彻当年父亲制定的“三大法”,在具体条令上更加细化,比如政府出资金,给愿意从事工商业的商户扶持,在全岛上下大搞“减税”,尤其是削减对外贸易的税赋,以减轻百姓负担,发展生产。郑成功时代开始的屯田政策,在此时也大为推广,且做出更细致的划分,从荷兰人手中夺来的庄园田地,称为“官田”,是由国家掌握的土地,文武百官开垦的田地,称为“文武官田”,军队开垦的田地叫“营盘田”,台湾的土地制度正式确立了下来,而跟随郑经到台湾的沿海官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中的明朝宗室,由政府划拨土地供养起来,各地官民也广划产业,鼓励生产。特别是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明郑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百姓发展丝绸、制瓷等工商业,给予经济扶持和税赋优惠,在农作物种植上,也鼓励多种经济作物,以给对外贸易“造血”。没过几年,大陆能生产的东西,台湾全都能生产了。物产丰富的台湾,渐成经济强省。

而相比郑成功逮谁揍谁的做法,郑经的外交手腕却更灵活,荷兰人封锁东南亚航线,卡断明郑政权的航路,既然暂时不能与之争锋,那就另辟战场,先是主动通好日本,大力拓展对日贸易,他当政时期与日本的贸易额,比起郑成功时期更是激增,日本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长崎港,每年进出的台湾船只多达近百艘,远超明末规模,对荷兰人的挑衅,也大搞“连横合纵”,东南亚海面上又不止你荷兰一家,结果明郑政权不但和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发展了友好关系,拓展了盟友,更拉来了一个新帮手——英国人。此时正与荷兰人打得天昏地暗的英国殖民者,与郑经一拍即合,双方签署贸易协定,英国人更向明郑政权提供火器战船技术,一道打击荷兰人。此举在中国海商的贸易拓展史上意义重大:自郑和下西洋后两百年,中国船队再次进入了印度洋流域。在广交朋友的同时,郑经也没忘了原则:通商可以谈,贸易协定可以签,但主权问题却丝毫不能马虎,比如西班牙人就曾打算浑水摸鱼,以“传教”为名,请求在台湾设立据点,结果被郑经严词拒绝。郑经更知道,多次在东南亚发动排华屠华运动的西班牙人并不老实。因此在与西班牙人的交往中,郑经多次遣使节警告西班牙人,如果东南亚当地的华人遭到了不公正对待,他将采取一切严惩措施,甚至兵戎相见,在那个时代里,他不只是台湾的守护者,更是东南亚的保护者。

郑经的恩威并施,很快收到了效果。内政方面,台湾经济高速发展,屯田大兴,农业产量激增,政府经济储备丰厚,对外方面,占领金门、厦门的清王朝,因水师力量限制,对台湾岛是鞭长莫及的,而多年的苦心经营,使郑经拥有了一支三万人规模的新式海军。尤其是和英国人的通好,使他们买到了此时英国新开发的后膛火炮。并且郑经不但能买,更能自己造,郑成功时代起苦心建立的军工生产体系,设在台湾各地的兵工厂此时也开花结果,当年收复台湾时缴获的荷兰军火,后来与英国、西班牙通商得到的新式武器,在台湾全能自主生产。战船方面,比起当年郑家驰骋东亚的三桅炮船,此时明郑海军的主力战舰,被称为“鸟船”。这个称呼,来自于老对手清王朝,顾名思义,就是在海洋上航行,如鸟儿飞翔一般迅捷。而在后来收复台湾的水师名将施琅的笔下,这种战船不但能飞,更能打,其船体已大于当年郑成功的主力舰“三桅炮船”,每艘船船头上装备有重型巨炮一门,这种巨炮重达三千斤,杀伤力惊人,此外还有大型火炮二十门,中小型火炮一百门,如此规模,已堪称是当时海洋上的巨无霸战列舰。在明郑海军的鼎盛时期,这种巨型炮船的总数在五十艘以上,如此规模,即使对比当时的海洋帝国荷兰、英国,也毫不逊色。

这支海军的成军,也是有个过程的,是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郑经败退台湾后,以韬光养晦的方式,经几年苦心经营后终于完成的。到了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腰杆硬了的郑经,终于再次向荷兰人叫板了,他向基隆的荷兰人发出强硬照会,勒令他们限期离开台湾,否则就开打没商量。此时的荷兰人,虽在郑经的“阴坏”下处境艰难,却還是死赖着不走。郑经说话算话,不走就打。是年十月,以刘国轩统军,发动了对基隆荷兰军的攻击,荷兰军本来还想顽抗,但眼见得郑家水师的浩大阵仗后,荷兰舰队司令波特很识趣,连忙表示愿意撤走。十月八日,明郑水师兵不血刃收复基隆,随后立刻拆除荷兰人在当地的城堡堡垒。搞笑的是,撤回巴达维亚的波特,遭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怒斥,他们说什么也不相信明郑水师竟有了如此规模,次年一月,一支二十艘炮船的荷兰舰队再次出征,然而这次更丢人,荷兰人来到澎湖外海,亲眼看到不逊于荷兰舰队体积的郑经的“鸟船”后,居然一炮不放,立刻撒丫子逃命。荷兰人重霸台湾的企图,就这样成了泡影。基隆的收复,是郑经巩固统治的一件大事,之后他们不但把基隆变成了重要的贸易港口,更以此为基地西扩,在澎湖列岛设立工事,屯驻海军,成为抵抗清军东进的要地。■

猜你喜欢
郑成功荷兰人厦门
厦门正新
“小气”的荷兰人
学郑成功 我真成功
#毕业一起去旅行# 荷兰人的书香生活:离“天堂”最近的书店
“偶”遇厦门
荷兰人这样惯孩子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的情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