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立中学(200041) 马旭丹 刘 宁
“季风”教学设计
上海市民立中学(200041) 马旭丹 刘 宁
“季风”是“大气圈”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行星风系与气候之间关系后,进一步认识特殊气候季风的成因,符合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季风”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达到(上海)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上海市学业考试中的要求是理解“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冬夏季盛行风向及对气候的影响”,综合应用“联系实际评价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利弊”,对于“季风”教学的内容要求更为细致。
季风是大气与天气、气候部分中原理性知识较多的一节,这部分知识既体现了较强的地理性,同时又与生活紧密相关,在教学中应兼顾知识的原理性与实用性。因此笔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学生能够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能够分析季风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作为重点内容。为加强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通过兰州大学张平中教授的“季风对王朝更替的影响”的研究,以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维。此外引用泰国曼谷洪水,运用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可以应用于生活。
[导入]出示一张气候类型图,在北回归线上选了四个地方,分别是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亚洲东部,出示这四个地方的景观。
[教师设问]“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差异呢?”(带着悬疑引入新课:季风)
北回归线的四个区域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亚洲东部,按照气压带风带的理论,应是热带沙漠气候。而印度半岛和亚洲东部都形成了季风气候,并未出现沙漠。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引入,让学生心生疑惑,进而激发学生探究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带着悬念进入季风一节内容的学习。
关于热力环流,教师将其进行了简化,只考虑近地面的温度差异,导致气压的差异,从而形成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考虑近地面的气压差异,目的是将此知识原理运用于海陆的热力环流。在分析季风风向时,一般考虑的是近地面的风向。从简化的热力环流到海陆的热力环流,都考虑近地面的特点,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季风的原理。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教师设问:“为什么会产生季风?季风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简单的热力环流”。
教师:“我们来看下简单的热力环流,在同一水平面上有两点,A点较B点温度高,A点的气流上升,B点的气流下沉。从而A点的近地面形成低压,B点的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了高低压的差异,进而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导致风的形成。”
设计“季风”的表格任务单,表格任务单分为五部分内容,从比热容→气温→气压→风,一步步递进,逻辑思维清晰,让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分析出季风的原理和风向。任务单2将东亚和南亚、东南亚季风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清楚不同地区季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活动]考虑海洋与陆地7月(1月)近地面的温度差异,推导出海洋和陆地的气压差异。出示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图。让学生根据东亚7月和1月季风的风向,分析7月和1月季风风向的形成成因,完成探究活动。
表格任务单
南亚、东南亚季风的成因与东亚季风有相同的地方,但夏季风的成因分析相对较难,因此教师结合图片、动画演示重点分析南亚季风的形成成因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归纳总结季风的特点,完成探究活动任务单
活动任务单
泰国的洪水事件在各大新闻媒体中报道较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将此引入地理课堂,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性,与生活密切相连。通过分析此新闻事件的成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背景资料]从2011年7月开始,泰国洪水延续了几个月,洪灾波及了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地区,洪水主要集中在泰国中部地区,首都曼谷也在影响之列。
教师出示泰国曼谷发生洪水的照片,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此次洪水危害的严重性。观察泰国地形图,请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分析曼谷发生洪水的原因?
东南亚之泰国地形图
兰州大学的教授张平中指出季风变化对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起着关键作用,认为:“它就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左右历史的棋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薛峰也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气候变化对朝代的兴衰肯定会有影响。”
季风与朝代更替的关系表
[教师提问]“王朝的兴衰与气候变化之间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关系?你是否赞同这些专家的观点?”
[学生活动]针对刚才的观点,请学生陈述观点,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张平中教授提出季风变化对朝代更替起关键作用,此观点让学生耳目一新,以此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究季风是否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实际上,王朝的更替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经济、制度、分配、外交等因素都会对朝代的更替起到影响作用。抛出季风与王朝更替的关系,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辩证的思维方式。
“季风”的学习远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有很多具有一定的深度、有深远意义的事件都跟季风有关系,应该说季风气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设置一些有悬念的课外作业,是对季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也旨在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可知季风与生活密切相连。其实季风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学生去探究,比如古代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描述了季风,可以让学生查找这些诗句描述的情景;比如观察世界气候图,可以发现季风只分布于大陆的东岸,而大陆的西岸却没有?再比如青藏高原的南部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的存在对热带季风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都可以作为季风这节课学习之后的拓展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校:徐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