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家世源流考

2012-03-20 10:17蒋漫征
武陵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家庙澧县蒋氏

蒋漫征

(湖南省历史学会 蒋翊武研究会,湖南 常德 415000)

一 澧州蒋氏的源流

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 公里的期思集,蒋姓发源于北方,兴盛于南方,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在深入发掘史料的过程中,笔者曾见到一套完整的《澧州蒋氏联宗谱》,全书22 卷,从其记载中可知蒋氏家族的繁衍。同时,从各种序、像赞、诰敕、碑文、契据、墓表、遗嘱、家法等88 篇中可见其历代世系;从不同朝代名人为《蒋氏族谱》所作的序、赞及朝廷诰敕中,还可见其显赫的社会地位。据谱中“叙姓氏”所记,蒋氏家族从伯龄受封于蒋国开始,历秦汉唐宋,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到1948 年《蒋氏族谱》第五次修订时止,九澧蒋氏已从71 世传到了第95 世(截止解放前),系出自其远祖——北宋名士蒋之奇的一个分支,郡望:乐安郡,堂号:三径堂。蒋之奇在北宋嘉祐二年考取进士,与著名文学家苏轼同榜。历任翰林学士兼同知枢密院、观文殿大学士等显要职务,晚年回江西老家,勘修家谱,苏轼奉旨为之写了一篇《纂修蒋氏宗史序》,赞“蒋氏之盛,盛于汉盛于唐尤盛于宋”。而南宋时期的重臣文天祥亦为之题写“蒋氏像跋”,指出:“人之谱而不兴,起仰止之心未之有也。”可见其名声地位远非寻常。蒋之奇之后,除了元朝,世代为官,显然,蒋家的远祖,在北宋时就开始发迹,经过漫长岁月,在湖南澧水流域的澧州大地,逐渐形成了蒋启周、蒋官一、蒋大渊和蒋舜祖四个较大的家族,而其中尤以前者为盛。

二 澧州蒋启周家族

蒋启周原籍江西,蒋之奇之后裔。于明末天启年间(约1621~1627 年)宦游至澧州,以贡生任澧教授,遂落业于澧城北郊蒋家庙(今澧县车溪乡八里河村),随置田产数十担,子孙世居其所,是蒋翊武的第12 世直系祖先。生殁缺,葬大坟塌茔地,妣闵氏,系闵必达公之女,生仕伟,历经汝学、忠泰、遇学、明元、大礼、正贵、徵思、定照11 代而至翊武。凡蒋姓皆以伯龄公为始祖,该族于丁己岁(1917 年)联宗合族,纂修家乘,其世系宗派当为联贯,故启周公应比列为80 世,而翊武先生则为91 世也。蒋家庙即澧州蒋氏宗祠,屋宇数重,雕梁画栋,建筑宏伟,主祭开祖启周公,陈放列祖列宗灵位,是蒋姓的家庙,解放前属大新乡12 保,并逐渐演变为这一带的总地名,闻名遐迩。原庙已毁,现又重建。蒋家庙系蒋姓聚族而居之地,凡墓葬皆各有其主,庙后半里许有座大坟塌,继开祖启周公之后,清初以来光圣、明元、大礼、正贵、徵思诸公均葬于此,历史悠久,记载明确,是一处罕见的家族墓群。其中蒋徵思老先生的墓寝虽然年湮代远已逾百年,但坟丘却依旧高耸完好,显得十分醒目,墓表全为棘藤覆盖,常年青枝绿叶,一派生机,蔚为奇观,是难得一见的人文遗存。蒋徵思(1825~1892 年),字仕公,夫人李氏(1823~1872 年),育有二子,长子定章,次子定照,定照即翊武先生之父。此墓于2006 年清明被其后人发现,据说当初有碑,酉卯向,已毁于1958 年。今立碑者祖钢君为翊武先生之孙,祖骏、祖烜为翊公侄孙。墓碑横批“人杰地灵”,两侧楹联是“八里河系翊公祖居之地诞降英豪,蒋家庙乃当今九澧名刹泽被乡里”。这一遗址得以保留至今,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寻根问祖、可兹凭吊的方便,而且在文物考古和伟人家族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 蒋定照公支下三代世系简介

蒋定照先生乃徵思公之子,号皋南,1863 年8月8 日生于蒋家庙,从小务农,稍长,被父亲送至澧州城里结交多年、膝下无子的张老板处当学徒。张为人厚道,在城内丁公桥以制作豆笋为业,夫妇二人过世后,蒋定照继承其产业,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新铺子“蒋兴发号”。后娶张氏为妻,生有五男一女,长子就是蒋翊武。蒋翊武早年投身革命,在上海参与创办《竞业旬报》,鼓吹民族主义,该刊1906 年10 月28日创刊号封底“本报代派处”栏中赫然写有翊武之父蒋定照先生所开商铺“蒋兴发号”,这说明蒋翊武不仅参与了《竞业旬报》的编撰工作,还主动将该刊的发行触角引伸到湘西北地区的沅澧大地。

定照公殁于1935 年8 月20 日,葬澧县小西门外。夫人张氏,生于1863 年7 月6 日,殁于1927 年9 月11 日,葬于澧县北门外香潭寺,茔地南向。定照与张氏生五子一女:长子保勷(即翊武);次子保森,过继给定昭;三子保华,过继给定章;四子保祯;五子保汉,过继给定道;女名保桂,嫁徐家。

定照长子保勷,一名伯夔,官印翊武,自幼沉毅寡言,一心向学,擅长古文词赋,少有大志。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翊武痛心疾首,认为中国欲图自强,首当推翻清廷腐朽政府。日后领导武昌起义,被尊为“开国元勋”。翊武生于1884 年12 月21 日凌晨5 时,于1913 年9 月9 日午后4 时就义于广西桂林,与蔡锷、黄兴诸伟人同葬湖南岳麓山茔地,墓旁立有“蒋公亭”,现改称为“翊武亭”。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核准,翊武墓、翊武亭均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翊武元配唐氏,生于1883 年2 月10 日,殁于1907 年7 月24 日,葬澧城小西门外茔地,戊辰向,有碑,生女一,名宗荣,嫁鲁泳秋。继配刘氏,字玉珍,生于1897 年2 月6 日,殁于1946 年,系武昌府汉阳县青石桥人氏,与妹玉琴一同嫁与翊武公。玉珍生女宗仁,嫁叶国素。玉琴生女宗义。妣徐氏,生于1894年1 月17 日,殁于1931 年3 月27 日,嗣子宗策。

定照四子保祯,字汝干,号翰平,生于1895 年5月25 日,1973 年9 月24 日病逝于湖南南县。生前曾任澧县贫民协会主任,被选为湖南省首届烈军属模范,出席过湖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夫人先卒,丧葬由宗恒料理。1999 年12 月由宗策斥资5 000 元,宗恒斥资2 000 元将二老骨灰移葬临澧县庙山陵园茔地,南向,有碑。配吕氏,字培莲,号淑清,生于1896 年3 月20 日,逝于1964 年8 月18 日。保侦生子三:宗策过继给保勷,宗恒,宗成(漫征);生女三:宗杰、宗媛、宗英。

宗策生子祖钢,宗恒生子祖骏、祖烜,三人均为湖南省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重要成员。

四 澧州蒋氏联宗

澧水一带的蒋姓,分布在今湖南的澧县、临澧、安乡、石门、慈利、桑植以及湖北的公安、松滋等县,临澧蒋家的始祖叫蒋官一,原籍江南,元末徙湖北黄安(今红安)黑马冲,及明洪武御征,始迁澧阳之马鞍山(今临澧佘市桥),家于斯。如果以时间跨度推论,从蒋官一到蒋翊武,即第71 世至91 世,共20 代近500 年,所以《蒋氏五修族谱》序曰:“由蒋官一下传到九十一代保勷,即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蒋姓在澧水流域不断繁衍生息,发展很快,成为澧州地区(辖上述各县)很有名的望族,包括上述四个家族在内,旧澧州境内蒋姓共有十多个分支家族。原来各家族独自发展,辈行用语互不一致,为了便于区分长幼尊卑和在交往时便于称呼,大约从清代末期起,族内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领衔谋求澧州境内蒋姓的联宗活动。乙巳岁(1905 年)春学使支公恒荣观风莅澧,蒋家庙的继诩(念棠)、大杨树(现为澧县大坪乡大杨村)的猛尘、佘市桥(属临澧)的保极等人谈及族事,相见恨晚,自此往来日密,而联合之议始成,于是猛尘、旗望等便提倡修谱,与事诸人都提供了先人家藏遗稿,供其采择……辛亥武昌首义之次年,翊武先生荣归故里,曾亲至大坟塌祭拜蒋氏列祖,并在宗祠内会晤族众,商谈与安福县(今临澧)联宗合族事宜,还亲赴临澧联系。乙卯年(1915 年)冬,该族领袖定照(即翊武之父)、念棠、鼎三、福东诸先生为实现翊公九澧联宗的夙愿,谓谱牒为一族命脉所存,万难久悬,督令猛尘、旗望等人积极进行,越两寒暑始蒇厥事,于丁巳岁(1917 年)完成《蒋家庙合族谱》一卷,是为四修族谱。同时,各家族人员起名,后期的辈行用字也渐趋一致,到1947 年终于实现了全境的联宗合族,并修成三径堂《澧州蒋氏联宗谱》22 卷。该书始于丁亥(1947 年),终于戊子(1948 年),由翊武胞弟保祯(字翰平)领衔主修,首士尚有保杰、宗松等人。蒋翊武的家世亦被谱入其中,列入该书卷18,颇具史料价值。书中载明:鉴于翊武先生的革命业绩及其突出的历史地位,另设专祠祭祀,经省、县政府两级备案,将澧西御史桥支祠(该祠建于1821年,原祭蒋大清)更名为“翊武祠”,特加修缮,供设遗像,并将其生前墨迹、书画以及殁后名人挽对题词悉陈列祠内,藉资以安英烈而示诸来者。

由于蒋官一家族最早迁居临澧,而临澧又为澧州所辖,所以这次修谱,各家族共尊官一公为迁澧始祖,其他家族原有辈行用语一律度除,后代子孙取名全部遵循蒋官一氏族的“明徵定保,宗祖谟训……”的世次派语。至此,蒋氏的宗族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各地同姓人之间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蒋家庙的蒋姓后裔,发端于启周公,就翊武先生一系而言,蒋家庙是澧县蒋氏祖辈的故里,也是蒋家族根之所在,从开祖伯龄到蒋澄,再到蒋之奇、蒋启周直至蒋翊武,应是一脉相承的,而启周公则是始迁澧州府城的肇基之祖。虽然从蒋翊武祖父徵思公起,所使用的排行与总谱大体相同,但不能因此断定他就是“蒋官一的后代和分支”,要知二者源流有别,一来自湖北,一出于江西,根本没有直接血缘关系,只是后来实行九澧联宗才形成一个体系,不能混为一谈,这是需要加以澄清的。

九澧联宗的实现,是极具历史使命感的蒋翊武的宗族观的旨归之一,蒋翊武为此做了具体规划和细致指导。

据澧州《续修蒋氏族谱新叙》云:“语曰:宇内无二蒋,蒋氏半中国,探本溯源,五百年前原是一家骨肉。然而以往处于闭关时代,各派四分五裂,互不往还,今者已进入廿世纪天演淘汰之新世界,四万万则同胞矣,五大族则共和矣,以一姓血统所系乃不能水乳交融,而必曰此疆尔界,忍自疏阂,是为人群公例所不许,当亦为种族之大不幸。我族翊武先生藻镜及此,深以为虑。”民国元年(1912 年),翊武时任中央高级军事顾问和国民党总部参议,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认为蒋姓为当时全国望族,如联为一体,编修家乘,一定能造福民间,发挥极大的社会功能。他知道,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的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及地方史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鉴此,他提出一个大胆设想,“拟在京都通修族谱,盖欲统中国廿行省乐安世家,亟图联合,务成一固有之血系总团体”。并初步拟定了编修计划、例言、办事细则之类,又准备聘请饱学之士参加编撰和调查,启动工作已初现端倪,还确定了“成书时限”,以便为中国人口学、姓氏民俗学以及宗法制度、家庭结构、人口迁徙等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份珍贵的资料。

为推动编纂工作,对这一浩大工程作全面规划,蒋翊武于同年十月下旬还特意作了一次返湘省亲之行。消息传至翊武家乡澧县,澧县各界拟隆重欢迎,在翊武要路过之处张灯结彩,并将县城多安桥改名翊武桥,将东门改称翊武门,将正街改名翊武街。翊武行事低调,不愿张扬,为不惊动各方,乃舍舟步行,于当晚绕道进城回到老二街25 号家中,次日会见各界人士时,反复申言自己无功可记,不得享此殊荣,指出将通衢要道冠以己名尤属不妥。那几日,除安顿家事外,他还特意看望了当地父老及亲朋故旧,并亲至蒋家庙后面的大坟塌祭扫先祖,之后,又在祠堂内会晤蒋氏族众,研讨联宗合族大计。

正当蒋翊武致力于蒋姓宗族文化的研究与全国性族谱的规划与编修之际,1913 年,袁世凯以帝制背叛民国,刺杀宋教仁,复增兵南下,一时情势骤变。翊武于悲愤之余,决心诛奸伐逆,以慰亡友。于是离京南旋,归辞父母,誓志杀贼,保障共和。旋至省垣,出任中华民国鄂豫招抚使,誓师北伐,举兵讨袁。讵知壮士一去,竟殉义广西,而谱牒的编纂,也就此中断,世人莫不惜之。

在当时条件下,翊武能意识到收族敬宗、丕振家声的重要性,大胆致力于谋求全国蒋姓的统一和联合,实为一个创举。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谦谨处世,平易待人,在人际交往中显露出浓郁的乡土情结和民族意识,实属难能可贵。就全国而言,他在事业上的成就被孙中山尊为“开国元勋”,厥功之伟无人能出其右;而在整个蒋姓氏族中,他更是一位德才兼备、众望所归,足以驾驭全局的精神领袖。

猜你喜欢
家庙澧县蒋氏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常德澧县举办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常德澧县召开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工作会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荒家庙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
鲜为人知的满族家庙兴庆寺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是“蒋氏日历”,还是《蒋氏日历》?〔*〕——读两《唐书·蒋传》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