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研究的复合性特征

2012-03-20 10:01冉永平
外国语文 2012年5期
关键词:语义学跨学科语言学

冉永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外语》编辑部)

提倡语言使用与理解的界面研究,强调研究方法及理论视野下的跨学科性,已是当代语言学发展所体现的新特点,也是外语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在新的21世纪,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外语研究与外语实践必须寻求新发展与新突破,为此我们应当重视界面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才能出现新议题、新方法、构建新理论等,外语研究尤其应该如此,除加强探寻外语学科之间的界面议题外,还应特别重视寻找外语与汉语等不同语言之间、外语使用者(包括学习者)与汉语使用者等交际主体之间、语言学本体研究与应用语言学之间等的相互联系与交叉对接问题,才能最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外语学科体系、研究特色以及相关的教材体系。

就语用学而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即在语用学学科确立之时,语用学研究十分强调沿袭英美的语言学与语言哲学传统,专注于具体语言现象和问题的语用研究。在涉及语用学的学科关系与界面时,Levinson在《语用学》(1983)中指出,语用学就是研究语义学未能包含的意义层面,这涉及语用学与语义学之间的互补关系;Leech在《语用学原则》(1983)中谈到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它们都研究意义,只是前者涉及意义的二元关系,后者探讨意义的三元关系。今天,语用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已得到高度重视和体现,已出现较多的跨面研究议题和成果,比如,世界著名图书出版公司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已推出新旧“语用学及其它”(“Pragmatics&Beyond and its Companion Series”和“Pragmatics& Beyond New Series”)的系列专著,涉及大量的语用学跨学科与界面问题,新系列专著的遴选也特别强调打破固有的语言学学科界限,展现当代语言语用研究和社会—文化语用研究在议题、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多样性,这充分体现了语用学研究的跨面性和多学科性,包括语用学与句法学、语义学、文体学、社会学、计算语言学、语篇研究、认知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习得等之间的交叉界面。此外,Routledge、Mouton de Gruyte、Pearson等知名出版公司近年出版的语用学新著也具有相同的复合性特征,如Cognition and Pragmatics(2009)、Cognitive Pragmatics(2012,出版中)、Grammar,Meaning and Pragmatics(2009)、Variation and Change:Pragmatic Perspectives(2010)、Discursive Pragmatics(2011)、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gmatics(2010)、The Pragmatics of Humor across Discourse Domains(2011)、Pragmatics of Society(2011)、Cyberpragmatics(2011)、Pragmatic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12)等,这些成果表明语用学研究更加重视新兴议题的拓展及其交叉界面问题,体现出明显的跨学科性,而非单一维度、单一视角下的语用考察与阐释。

类似信息对我国的外语研究,尤其是外面界面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必须正视语言学研究的复合性特征及所涉范围的跨界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包括语用学研究在内的语言学创新发展,才能不断拓展新的疆域,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推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打破学科之间的禁锢将成为必然。况且,当代语言学的界面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融渗透的复合性特征已十分明显,包括语用学研究。可以说,“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的成立正逢其时,正好顺应了学科发展的大趋势。这将有助于汇聚我国外语界的广大同仁,进行相邻学科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推出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视角等,实实在在地推进我国外语学科的界面研究,打开外语学科研究的新局面。

“首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术研讨会”已在四川外语学院成功举行,吹响了中国外语界面研究的第一次号角!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学界同仁参与,共同推动我国的外语界面研究!

猜你喜欢
语义学跨学科语言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情境语义学论的语义质朴性原则探析
Hiddleston’s 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ward-Tracking and 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