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山,黎大志
(1.湖南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论教师的专业素质
蔡明山1,黎大志2
(1.湖南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教师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老师”,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在内涵上也有较大差异,需要区别开来。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职业人员,更是专业人员;教师的知识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生成性;教师是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教师不是“工程师”。
教师的内涵;教师标准;教师职责;应用与实践
我国古代卓越的教育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笔者认为,其至少有四层含义,一是教人谦虚,因为世界之大,人各有所长,别人总有超过自己的地方,所以要向别人学习,向不同的对象学习;二是教人勤奋,教育人要适时抓住机会学习,因为“处处留心皆学问”;三是教人要注意比较和鉴别,要有选择地学习和吸收,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法,其结论、方法或技巧也会有优劣之分,所以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四是教人通过自己思考,对别人的意见加以进一步的改进、提升,因为别人的观点也难免有错误和不足。
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师”应是指“老师”,是一种尊称,泛指在某方面有特长、有成就、有思想而值得学习的人。而“教师”具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教师这种职业),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学校教育中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因此,在社会中“老师”这一称谓不如“教师”那么正规,对“老师”的要求也不如“教师”那样全面。一般而言,在学校这样特定的环境里,两者的含义大致是相同的,“老师”是“教师”的口语化称呼。但下文讨论的“教师”,即学校教师,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的“老师”。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很多版本将其简单直译为“老师是用来传达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现在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道”即大自然的规律、法则;“业”即人们求得生存、从事“七十二行”所需要的技术与能力;“惑”即疑惑。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够全面。道,应该既有“道理、原理”之意,又含有“思考和讲道理的技能”之意。业,指学业,应该包含知识及其理论体系和技能,还有学习掌握这些理论与技能的方法。惑,既指专业知识与技能上的疑惑,也包括人生历程中的困惑。另外,“传”、“受”,不光是传达、灌输具体知识内容,更有进行方法指导之意。因此,笔者将这句名言理解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人思考,教人理解大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规律与法则,教人做人的道理,给人指明道路与努力的方向;传授知识及其理论体系和技能,教人通过学习体会,掌握与之相关的思维方法与技巧;帮助他人解决专业知识与技能上的疑惑,指导人面对人生历程中的困惑。
当然,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并且教师主要是作为“引导者”的当代教育教学中,仅仅“传道受业解惑”还不能完全概括教师的职责。不用质疑的是,教师不仅起到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作用,而且还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道德高尚、积极向上、理智、稳重的典范[1]。教师是在学校教育中担任教学工作的人,是专门教育工作者,是以培养人为职业的。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因而教师必须接受专门教育和训练。
教师职业形象具有公共性。教师面向的对象是人,人本身就具有公共性,因为其并不只是单个的人,而是家庭的人、社会的人、国家的人、世界的人。教师很多的时候直接暴露于学生、家长、社会的目光下,因此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积极形象,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道德品质上。北京师范大学把其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学校培育人才的指导思想,也是师范生的奋斗目标和对全校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其“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包括思想、行为、待人、对己,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2]。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其职业的特殊专业性表现在专业伦理、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上。专业伦理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专业精神即专业价值观、责任心等;专业人格则包括诚实正直、耐心细致、善解人意。
东北师范大学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独到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的优秀基础教育师资,并设置教师职业教育课程25学分,包括“教育理论类课程”、“教育技能类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三类,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实践能力;坚持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同实践教学相结合,同学科最新成果相结合,同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加强学生从教能力培养[3]。华东师范大学师范毕业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具备过硬的教学技能,从而成为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教师[4]。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毕业生除达到一般本科生的毕业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适应未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面向教育职业开设许多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必修课:教育学引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选修课:基础教育改革专题、课程与教学设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测量与评价、班主任工作等,以及教育实习、教育创新活动、教育见习、教师技能训练等实践环节[5]。这些都是为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做准备。
当然,教师不单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所谓专业,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在社会高度分工的当今,教师作为教学和教育两方面的专家,其特殊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性劳动,并且教师具有双专业的特征,既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要有通晓教育科学知识,了解教育规则,掌握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的能力[6]。与其他专业相比,教师专业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是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的有机统一体。
学科专业知识指与教师所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教学的许多工作,如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提供解释、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等,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教育专业知识包括正确的教育理念,即教育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发展意识和教学的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广泛了解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心理、社会、伦理、组织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知识领域,特别是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即了解教育对象成长的特点、动机、需要、个性差异的知识;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组织和管理的知识;关于教育效果的知识,即运用教育评价手段获得教育效果以及根据反馈的结果调整教学行为的知识;关于教育手段的知识,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知识等等[6]。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因此必须做到专业化,并将专业有机地融合在教育教学及其教学研究实践中去。所谓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职业技能、养成专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这样一个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的特征表现为独立的知识系统,特定的能力要求,特殊的伦理标准和人格要求等方面[7]。
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其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了70-80学分,为本科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当然,在专业课程中还注意设置与基础教育学科内容紧密结合的课程[3]。这便是教师教育中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实例。
教育教学知识具有明确的应用性、实践性、生成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其服务于教师职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能力培养,因而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教师工作是以特定的情景即特定的教室、特定的教材以及特定的学生个体为教学基础的,所以,其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具有情景性[8]。无论教师怎样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和组织课堂管理,都很难以固定的模式应对千变万化的课堂实践,因而必然要求教师从日常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机智地应对课堂中的随机教育实践。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核心的实践性知识和个人化的教育理念,正是教师依存于特定的背景,以特定的教室、特定的教材、甚至特定的学生为对象,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并在充满情感、理想和特定的学校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的。
实践知识通常表现在具体实践中,表现在处事的习惯方式或传统方式之中,教师通过投身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主要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景知识、策略知识以及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师的自我知识等方面。通过教育实践,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旨在培养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专业精神;通过教育科研,解决如何教好的问题,旨在培养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世界各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形式多样,有以观摩学习为主的见习、参观、调查等,也有以亲自参与为主的模拟课堂、教育实习等。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时间往往很长,并且形式灵活。我国也不例外,如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考察”、“教育服务”、“教学观摩”、“一显身手”等几个环节,即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座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感受教师生活和教育改革,形成教育专业基本感知,建立教师职业信心;通过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如心理健康辅导、家庭教育辅导、班级管理、课堂评价、校内外活动等,体验“教学助理”角色;通过观课、评课、教育调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落实教学观摩;进行实际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等[5]。
教师教育是精英教育。教师是能够识别和培养人的人,是高级人才。教师担负着社会引领者和导向者的责任,这是教师崇高的精神定位,他应该成为社会的导师、民众的良知、精神的领袖[9]。教师被喻为燃烧的蜡烛,因为她乐于奉献,照亮别人;教师被喻为辛勤园丁,因为她懂得教育艺术。教师具备热情、诚实、公正、勤奋等人格特征,这比其具有的专业素质更加重要。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了改变学生命运的至关重要的作用[9]。教师应具有新的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具备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拥有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设计与拓展的能力。
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其劳动成果要通过学生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诸方面的提高来体现。教育的关键在传授思想和方法。真正合格的教师可以以浅显而广博的比喻给学生传达精微的知识。对不同智力状况的和不同教育起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达到不同的效果。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因此,对于教师,各个国家都有较高的、具体的、明确的、全面的职业性要求。
在中国,教师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富于献身精神;具有适应工作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内容、方法和技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10]。
在美国,教师应该敬业乐业,热爱儿童和青少年,乐于帮助学生,富于利他主义精神;充分认识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长远价值,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个性……拥有丰富的学识,达到较高的教育水平,尤其应该在所要任教的学科领域学有所长;具备行为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有能力向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尤其是提供智力上的启迪;善于对教学目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思考,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并具有创新精神……[11]
在法国,教师在道德方面,有良好教养,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关心他人,勇于奉献,做学问诚实;在情感方面,既敏锐又平和;在社会方面,乐于交往;在认知方面,讲求方法,注重理性,适应环境,把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与实事求是和开放的态度集于一身。作为职业的人,明了并热爱自己的职业,身心投入,把社会作用和职业责任结合起来,知识既专且博,讲究方法。作为公职的人,了解自己的义务,有敬业精神,了解国家制度和教育系统,能代表学校对外联系。作为实践的人,对每一个儿童具体分析,每个教学目标均有具体计划及实施方案,与学生关系融洽,态度热情,和家长及同事配合默契[12]。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百度百科也把“人类灵魂工程师”作为教师的“最富哲理的称谓”,因为“作为教师应该以爱心和知识触摸、改变人的内心”[1]。意思是说,教师除了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铸造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格。其实,教师的工作和工程师差别很大。教师用自己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和工程师设计模式,并用模子去造模完全不是一回事。模式,即模型与样式,是可以照着去做的,往往千遍一律,不容许差别,不欣赏“特色”。工程师喜欢模式,他们设计模式、应用模式,他们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为了使其劳动对象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成就他物,并且往往不允许偏差存在。错误的观念必将导致教学方法的错误。教师成为工程师,教育就会成为理性工具,人也就会成为一种工具,每个学生就都会成为预设的那种模样,而不会成为自己,不能具有个性,也就不再是自己了。因为,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且其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学生本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育是让学生“发展最能代表他自己的个性”,而发展首先是人自身的发展,要让学生自己成为一个更完善的自我。
教师是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的,其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过程具有特殊性,因为其劳动对象不同于物质生产的劳动对象,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主体性和主动性,他们不是纯粹的客体和自然物,他们有思维、情感、个性、主观能动性和差异性,有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具有选择性、自主性和能动性,还时刻影响着教师的劳动过程。教师不是他人灵魂的设计者,而只能是辅助者。因此,教育不是把学生“修剪成型”,而是发现学生个性,培育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
因此,我们一直把“教师”翻译成Teacher或school teacher,这并不确切[13]。Teach的本意是“讲授,教书”。更明显的,Teachable即“可教的,顺从的,便于讲授的”[14]1427。这样,学生就成为了被动接受的、被灌输的对象,没有了课堂互动与交流,没有了研讨与对话,也就忽视了“生命”的存在。实际上,在重视学生主动性,回归学生主体地位的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应该是指导者、引导者。因此,笔者认为,不如将教师译为Instructor即“指导者,教员”,因为Instruct即“教育,指导”。可以得到进一步支持的是Instructed即“受教育的”。尤其Instructive即“指导性的,有教益的,有启发的”[14]658。
[1]百度百科[EB/OL].[2011-11-28].http://baike.baidu.com/view/33837.htm.
[2]余翔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N].科学时报,2003-12-19.
[3]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EB/OL].[2011-11-28].wenku.baidu.com/view/12250961caaedd3383c4.
[4]华东师大培养方案:探索书院模式实施养成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04-28.
[5]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EB/OL].[2011-11-28].www.doc88.com/p-502543132877.html.
[6]金忠明.教师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7]王文贤.教师教育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97-99.
[8]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 [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8(1):41-46
[9]金忠明.教育十大基本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75-182.
[10]陈永明.理想的教师形象[M]//陈永明,主编.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
[11]石伟平.理想的教师形象[M]//陈永明,主编.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6.
[12]李其龙.理想的教师形象[M]//陈永明,主编.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7-108.
[13]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汉英词典》组,编.汉英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603.
[14]《新英汉词典》编写组,编.《新英汉词典》增补本[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G64
A
1674-9014(2012)03-0134-04
2011-12-15
2009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衔接机制研究”(DIA090228)。
蔡明山,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黎大志,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刘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