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2-03-19 11:36罗园柳
微创医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心电生理基础知识

张 芳 何 涛 罗园柳 阮 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诊断科,南宁市 530021)

心电图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是极其重要的基本课程、桥梁课程。由于心电生理知识的理论性过强,并且非常抽象,以及要求形象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太强,以致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望而生畏。在诊断学教学中,心电诊断的讲授向来都是一个难点问题。现根据近年来心电图的带教体会,对其临床教学进行分析,以改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 注重心电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心电基础理论内容复杂,与生理学、生化学以及物理学等多项学科相关联,内容繁多、琐碎、抽象复杂。很多学生反映,心电图课程枯燥乏味,甚难理解。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切实掌握好、掌握牢基本知识。基础知识没掌握好,那么往后的内容就很难理解。例如我们必须讲清楚心电向量的产生、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原因,波形的方向与向量和电极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导联轴、导联体系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反映了哪些内容,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导联来分析判断心电变化等等。只有这样,学生们才可能理解为什么窦性心律的P波在某些导联应为直立,某些导联应为倒置,某些导联应为双向;学生们才可以理解不同的心电活动变化是如何产生其相应的心电波形改变。只有从基础的电生理知识等方面进行教学疏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死记硬背图谱。如果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只能生搬硬套,一旦离开了图谱就手足无措。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基础知识的严格培训,使得学生基础不牢,无法学好心电图,因此我们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用些时间,更为细致地讲解好这些内容。

2 注重心电学发生机制的理解

学习心电图,离不开学习心电发生机理。任何心电活动变化,必然有其各自的电生理机能机制,只有掌握了各心电生理变化的发生机制、发生规律,才能正确地分析、诊断心电图。例如必须学好折返机制,才能理解房室折返、房室结折返、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交界性、室性反复搏动等的心电图表现。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照本宣科地一一叙述各种异常心电图的心电图表现,却没有更深一步地挖掘、揭示心电图异常的背后所隐藏的发生机制。学生们没有弄清楚心电生理的发生机制,自然就无法正确理解相应的心电图变化。因此在教学时,不能只给学生灌输结果,应将心电图变化的来龙去脉进行清晰的剖析、解释和分析,使同学们真正从机制上掌握各种心电图改变的规律和表现。

3 合理安排好授课内容,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内容之间的相互衔接,透彻讲述本次内容,实际上是为了给下一次内容作好铺垫。例如我们在讲述急性心肌梗死之前,就必须要做好准备功课,认认真真地把心肌缺血的心电生理发生机制、心电图表现讲解清楚之后,才开始讲述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在讲述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之前,就必须先学习心脏的传导系统、传导活动以及心肌组织的心电生理特性等相关内容。如果没有这些必要的准备阶段和过渡阶段,教师难以将难点和重点内容解释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到,只有循序渐进、科学的引导和将相关知识有机的贯通起来,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好心电图知识。

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传统教学往往依靠板书、挂图、书中的插图来表现图片和影像内容,既死板又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图形信息,而心电图本身就是反映心电活动的动态过程,如何将静态的图形转换成为动态的影像,就必须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能集图像、声音、图表、动画于一体,具有直观性、灵活性,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具体的影像[1]。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动态演示窦性激动沿心内传导系统传导并使心房、心室除极的过程;心电图各个波段形成的过程;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过程,等等。由于多媒体教学使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且印象深刻,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5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学习和分析心电图的过程本身就是观察、分析、推理的过程,他需要的不仅是冷静、细致和耐心,还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学生们求知欲望很强,思维活跃,勤于思考,我们应根据青年人具备的这些特点,不断地给予启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例如我们可在学习中适时提问:为什么房性早搏代偿间歇多不完全?而室性早搏代偿间歇多完全?为什么儿童心室的电压比成人的还要高?你如何发现你作的心电图是左右手反接的?怎么和镜像右位心鉴别?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室性早搏而不是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为什么你认为这是房性早搏未下传而不是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等等。通过这些互动学习,使学生们对心电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些在教科书上都不曾出现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们拓宽思路,努力思考,主动积极探索。通过主动的学习,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就更加透彻,记忆也更加深刻,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又如在每次授课结束时,都给学生留下一个有趣的思考题,以培养同学们课外思考和课外讨论的良好习惯。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行灌输书本上的理论,而忽略了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深入的思考、深刻的理解和反复的运用,知识就永远只能是书本上的文字,永远都不能转化为为我所用的利器,这样的知识很快就会被人遗忘。

6 强调反复实践,大量阅图

医学生必须学好心电图知识理论,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更好地完成临床诊疗工作。要把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医疗实践中,并且要在有限的心电图学习课程当中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临床常见心电图表现以及临床意义,就只能依靠反复的、大量地阅图[2]。我们将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典型或复杂的图例采集下来,并进行整理、制作成图片,附上患者的简要临床资料,给同学们阅图时先由学生作出心电图诊断,并列出诊断依据,然后由老师提问,并作点评。例如,将一份脑梗死患者的心房颤动心电图给学生进行诊断,作出诊断后提问:心房颤动多见于哪些疾病?他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又如将一份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给学生作诊断,诊断后提问心肌梗死共分为几期?各期心电图有哪些特点?诊断时应注意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通过大量的阅图,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判断的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结合临床实际,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避免了死读书、读死书的脱离实践的学习方法。

7 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学生对心电图知识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是否对心电图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完全取决于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和技巧。带教老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并且还要善于用文字和语言作出生动、详尽、精准的表达,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教师还应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加强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多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不断开拓视野,多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病例讨论和图例分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探索中不断提高与完善教学水平。

[1]李 芳.形象化手段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6):79.

[2]陈春菊.心电图教学方法[J].实用医技杂志,2005,6(12):6.

[3]吴 杰.浅谈心电图教学[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3,2(4):[4]-342.

猜你喜欢
心电生理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掌握基础知识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