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晓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南阳 473000
急性脑梗死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患者预后情况直接影响到病后的生存质量,能够较好评估及判断脑梗死面积,对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1-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在中枢系统中的作用逐渐被关注,特别是在判断脑损害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04-2011-04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同时排除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学疾病、严重干扰、脑部肿瘤、脑出血患者。男59例,女41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74岁,平均(58.9±7.4)岁。根据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其中轻型31例,中型42例,重型27例。根据脑梗死面积大小:<1.5cm2为腔隙性脑梗死30例,1.5~5.0cm2为小面积梗死45例,>5.0为大面积梗死25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3岁,平均(57.6±6.8)岁。
1.2 检测方法 观察组患者发病后24h内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清液,冰冻保存待测。对照组取静脉血5mL,具体操作同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具体操作均根据试剂盒所列操作步骤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比较 (±s,μg/L)
表1 2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比较 (±s,μg/L)
?
2.2 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比较 大面积脑梗死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面积脑梗死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梗死面积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比较 (±s,μg/L)
表2 不同梗死面积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比较 (±s,μg/L)
?
2.3 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 重型脑梗死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中型梗死及轻型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脑梗死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比较 (±s,μg/L)
表3 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比较 (±s,μg/L)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化酶中的一种,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脑组织细胞的活性最高,外周神经和神经分泌组织的活性水平居中,最低值见于非神经组织、血清和脊髓液[3-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个标志酶,当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时,在坏死的神经元胞浆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进入脑脊液,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所以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是了解神经元坏死的客观指标。
S-100β蛋白是一种钙离子结合酸性蛋白,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及雪旺细胞中多见,可称为是脑特异性蛋白。正常情况下S-100β蛋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当神经细胞受损时,S-100β蛋白可释放进入脑脊液,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S-100β蛋白进入脑脊液,而后进入血液循环,血清和脑脊液S-100β蛋白浓度变化,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越高,脑损害程度越重[6]。
本文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也各不相同,脑梗死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越高。以上结果提示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大小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参考。
[1] Faraei FM,Lents SR.Hyperhomocysteinemia,oxidativestress and cerebral vascular dysfunction[J].Stroke,2004,35(1):345- 347.
[2] 张为,周博峰,覃少东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5):10-12.
[3] 陈达明梁羡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y、NSE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5):1 846.
[4] 刘丹,刘国荣,张茂林 .脑梗死急性期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分型、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5):5-7.
[5] 王琰萍,张晓玲,董俊军,等.CSP分型结合NSE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60-61.
[6] 迟相林,李振光,郭兆荣,等.NSE、S100β蛋白、MBP、GFAP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15(4):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