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值链构建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

2012-03-15 02:18陈维忠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年3期
关键词:价值链集群升级

陈维忠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二战以来,国际上发生三轮大的产业转移,总体表现出从简单的产品贸易到价值链分工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是第三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分工深化和产业转移是这次全球化所表现出的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则是推动分工深化和协调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1]。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趋紧,“民工荒”普遍出现,企业商务成本升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东部沿海产业从2005年已经开始向外转移,金融危机以后进入大规模产业转移阶段。这次产业转移是中国国内版“雁阵模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通过这次产业转移,学习GVC内含的竞争范式,构建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积极吸引具有生产或市场优势的龙头企业或产业集群,嵌入对接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通过引进企业与本土企业的融合,加快产业链整合和集群升级。实现促进产业升级和缩小地区差距双重使命,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1 国内价值链的基本内涵和分类

国内价值链(NVC)是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而来的,由本土企业主导和治理的,基于本土市场需求发育而成,立足于国内市场和采用代工方式,推动产业创新与整合,由本土企业掌握产品价值链核心环节,在本土市场获得品牌和销售终端渠道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等产品链高端竞争力,然后进入区域或全球市场的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其追求整合能力、系统效率和网络效应的模式,同时注重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市场赶超,实施技术本土化战略、发挥大国区域差异提供的空间优势、强调国民经济体系的循环累计因果联系所形成的链条,以学习和赶超GVC的网络经营模式[2]。这一概念包括3个特征,一是通过中东西部产业互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而东部沿海通过发展研发、销售、创新等环节,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二是本土企业主导和治理。中西部以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为基础,积极吸引东部具有生产或市场优势的本土企业或产业集群,建设区域功能专业化的垂直分工体系。三是立足于国内市场。通过满足国内需求,满足消费者偏好,提升产品层次,增强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能力。同时,通过满足中间产品需求,形成区域生产网络,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国内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一定时间内主要是价值链低端的转移,主要是基于要素降低成本的需求,还有开拓内需市场的需要,劳动力、资源、区位和市场是其主要考虑对象和转移要素,也就是说除了主要为生产降低成本、拓宽销售渠道之外,还有资源需求型的产业转移,按照以上划分方法,可以分为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以资源保障为主的资源型企业、以区位和市场为主的主导企业和巨型跨国公司等转移形式,核心是劳动力、资源、市场和区位等要素,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国内价值链主要划分为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原材料驱动的价值链和混合驱动的价值链4种形式,表1从国内价值链的动力根源、核心能力、分离形式、进入门槛、产业分类、主导企业、主要产业联系、主导产业结构和辅助体系9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比较。不同的价值链应该有着不同的市场竞争规则、不同的治理模式,从而构建不同的转移路径 和升级机制,形成不同的竞争优势。

表1 国内价值链比较表[3]Tab.1 The contrast of national value chain

2 国内价值链下产业集群升级机理

2.1 生产者(主导企业)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

生产者驱动价值链的基本概念:指由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本地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投资者是拥有技术优势、谋求市场扩张的国内外大型企业。在生产者驱动的国内价值链中,是制造业谋求全国布局,既可以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国内大型企业通过市场网络投资而构建的区域生产网络,属于龙头企业主导型的价值链,通过垂直分工而形成的规模经济(图1)。如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耐用消费品,东风日产在郑州的投资、奇瑞汽车在开封的投资就是谋求全国布局深耕区域市场的结果,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和引进的零部件企业转移,为建设郑汴百万辆汽车基地奠定了基础。

图1 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Fig.1 The producer-driven value chain

生产者驱动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重点和方向:从驱动力方面的升级,生产者驱动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轨迹和升级方式演化一般会依据功能—产品—工艺流程—链条升级轨迹进行[4],在这一升级序列变化中,升级难度会越来越大。一般说,功能升级相对比较简单,呈现出不断加速的特征。而产品升级和工艺流程升级就会比较困难,就此来讲,此种类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是技术。从治理模式方面的升级,此类产业集群一般为领导型治理模式,龙头企业带动下基地型建设模式,龙头企业转移后,建立有效渠道推动广大中小企业跟进,制定强力措施推动本地中小企业配套,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价值链不同等级构建若干产业集群或配套集群,通过垂直分工,构建蔓延式基地型格局。

生产者驱动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构建模式为垂直分工升级模式,是指中国本土企业的领导型企业位于价值链的顶端地位,对价值链内其他企业拥有领导和控制权。领导型企业积极将非核心、非关键、可模块或标准化的生产环节外包或下包给协作或配套的其他企业,组成一个具有生产“弹性”的分工体系与“协作效率”区域生产基地。在这种模式中,领导型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首先是具有通过自身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构建,达到向消费者直接传递产品信息与产品特征的竞争能力。同时,在零配件供应商的协作和配套企业与领导型企业之间,是按照准等级制(即权威服务关系)组成的商品交易契约,由此形成由处于紧密协作层或松散协作层的不同企业所组成的多层次、差别化的价值链分工体系(图2)。在这种载体模式下,首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领导型企业,可以借助其在NVC的控制地位,在推进国内市场品牌战略和国外市场技术学习及规模经济两种具有互补性质的发展战略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外市场所获得的技术能力和学习效应,推动国内市场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通过国内市场的品牌建设和能力提升,不断向国际价值链高端攀升。从实质上讲,占据本土市场甚至拥有一定国际市场份额的NVC中的领导型企业,就是我们所要培育的巨型跨国企业。同时,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中处于协作和配套地位的中小企业,可以跟随领导型企业或多或少地实现产品升级和工艺流程升级[5]。

2.2 购买者(加工贸易)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

图2 垂直分工升级模式Fig.2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m poved m odes

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的基本概念:在出口导向战略的驱动下,国内一部分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工、鞋帽等非耐用消费品行业,由于增值部门主要集中在市场销售和品牌化等流通领域,加工贸易企业利润低、对成本要求敏感,在东部沿海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向中西部转移,以代工为主。由于代工利润挤压严重,也有开拓国内市场的意愿(图3)。如从事轻工、鞋帽等非耐用消费品加工贸易的中小型企业,民权制冷基地就是利用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劳动力优势,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制冷企业抱团向民权转移而形成的初级产业集群形态,其主要目的还有开拓内销和中部市场的考虑。

图3 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Fig.3 The buyer-driven value chain

购买者驱动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重点和方向:从驱动力方面的升级,价值链上主要价值份额集中在生产领域,生产者驱动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轨迹和升级方式演化一般会依据工艺流程—产品—功能—链条升级轨迹进行,在这一升级序列变化中,升级难度会越来越大。一般说,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相对比较简单,呈现出不断加速的特征,而从产品升级到功能升级就会十分困难,即创造自身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是此种类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从治理模式方面的升级,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一般为关系型治理模式,众多中小企业集聚的集群制模式,以抱团转移的方式进行,由于主要体现加工贸易,一般总体和销售渠道仍在东部,与东部呈现跳跃式布局。地方产业集群对转入的企业,要建立水平分工的模式,一是推动本地的零部件企业配套,在为加工贸易企业配套中提升本土企业档次。二是加快市场、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三是引导集群内企业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购买者驱动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为水平分工升级模式,购买者驱动型国内价值链所形成的关系型治理模式,单个中小企业的局限性,往往无法单独推动集群升级,实现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要主要依靠专业化市场。客观上讲,专业化市场是推动产业集群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球价值链中也是联结长三角生产供给体系与国际需求体系的最重要的市场交易平台之一(图4)。与GVC条件下长三角的贴牌代工企业只能作为发达国家大买家或跨国公司的专门供应商或代工商不同,其优势在于,一方面,既可以满足国外采购商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国内采购商的需求;既可以满足来自发达国家的国外采购商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国外采购商的需求,生产商可以在国内外不同采购商之间进行切换。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出现一定数量的高端消费者,而且大国梯次的空间结构,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国提供了本土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另一方面,专业化市场中的生产供应商不仅是具有生产制造能力的低端产品供应商,更有可能是创造出自己品牌和具有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的高端产品供应商。也就是说,专业化市场中的企业,具有在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切换”而不仅仅是被“锁定”的发展空间。政府可以通过规范专业化市场中的交易秩序、竞争秩序、产品质量标准、市场进入壁垒标准,以及通过主动引入和提供专业化的产品设计、产品检测等创新研发公共平台等,推动专业化市场以及产业集群的竞争秩序有序化、创新合作网络的形成,促进集群升级和可持续发展[6]。

图4 水平分工升级模式Fig.4 Horizontal specialization impoved modes

2.3 原材料驱动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

基本概念:改革开放以来,受传导效应的影响和技术学习的原因,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高加工度产业在东部沿海率先发展起来,其产品多为一定加工度的中间产品,满足东部沿海终端产品的需求。随着能源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的趋势,沿海大型原材料精深加工企业向中西部原材料基地转移,依托原材料基地实施产业整合,其目的主要是提供稳定而充足的能源需求,也有为当地日益发达的产业链式配套的意愿(图5)。如类似于铝精深加工工业的有色、化工等资源性重化工业,洛阳伊川鼎盛铝业铝板带箔精深加工的引进,就是依托伊川电力的煤电铝一体化和电解铝生产加工优势,引进了钢铁工业连铸连轧、热装热送的工艺,直接用电解铝液生产铝板带箔,不仅每吨节约成本1 000多元,而且实现了基地型一体化发展。

图5 原材料驱动的价值链Fig.5 The raw materials-driven value chain

原材料驱动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重点和方向:从驱动力方面的升级,价值链上主要价值份额是资源和能源的保障,原材料驱动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轨迹和升级方式演化一般会依据功能—产品—工艺流程—链条升级轨迹进行,在这一升级序列变化中,升级难度会越来越大。以技术进步和革新为特征的产品升级比较困难,而以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降耗为特征工艺流程升级时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所在。从治理模式方面的升级,原材料驱动的价值链一般为模块型治理模式,几个中型企业按照链条配置形成的园区制模式进行垂直一体化整合,主要是节能减排、集聚集约的需要。

原材料驱动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为垂直一体化升级模式,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保障能力和资源型企业,吸引精深加工产业转移,以联合、参股或契约形式垂直一体化整合,生产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图6)。由于节能减排和精细化作业的需要,整个过程经过是在一个园区内以短流程的方式完成的,既可以立足当地、满足为内需的终端产品提供中间产品的需要,也可以面向东部、满足为出口终端产品提供中间产品的需要。由于上下游企业间虽然垂直一体,但相对独立,在满足双方契约的同时,上下游企业各自独立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根据自身需求,各自还拥有自己各自独立的产业体系,下游企业在于上游企业供货的同时,拥有自己的下游企业群体。下游企业在接受上游企业供货的同时,也拥有自己的采购和销售体系。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间在这种多元、多边的环境下,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图6 垂直一体化升级模式Fig.6 Vertical integrated impoved modes

2.4 混合驱动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

混合驱动价值链的基本概念:巨型跨国公司或世界500强企业向中西部高强度转移,不仅直接投资,还有开拓国内市场的需要,通过实施垂直整合和垂直一体化整合,对转入地追求的是一种综合带动能力(图7)。如富士康在重庆和河南的垂直一体化整合形成的综合带动效应。

图7 混合驱动的价值链Fig.7 The hybrid-driven value chain

混合驱动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重点和方向:追求是的区域控制和整合能力,从驱动力上讲,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是一种链条升级的形式,完成了从产业水平、管理水平、思想水平等多方面的跨越,但这种升级十分困难,因为巨型跨国的主导型企业对其协力和配套、管理都有严格的要求,融入其产业链十分困难。从治理方式上讲,在政府推动下,推动龙头企业在大范围、大尺度、大产业上的整合,通过垂直整合提升整合区域竞争力。巨型跨国公司的引进和垂直整合,一般都会有一个“井喷式”增长的过程,对政府的公共服务、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基础设施建设,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无论是对当地政府还是被整合的企业,都是一个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

混合驱动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为垂直整合升级模式,核心在于整合的理念,一方面彻底改变了过去巨型跨国公司“两头在外”的模式,向“一头在内、一头在外”转变,即生产在内、市场在外。另一方面,通过巨型跨国公司的带动效应,整合区域现有产业,引进原有协力企业,按照区域交通半径建设配套产业集群和原料基地,培育巨大的中间产品市场,在从另一方面扩大内需的同时,增强巨型跨国企业的根植性[7]。同时,一般还有开拓内销市场的考虑。区域内企业在与其配套的同时,加速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3 结论与讨论

(1)构建与GVC并行的NVC是可行的战略选择。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并不是摒弃全球价值链,而是在其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分为生产者驱动型、购买者驱动型、原材料驱动型、混合驱动型四种。目的可以达到两个,一是实现东部地区产业转型,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实现中东西部产业的同步提升。二是通过产业融合对接,促进东部地区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中西部地区通过爆发式增长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不同的NVC构建直接决定着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轨迹。构建NVC条件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一般是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加强承接企业与本土企业的融合对接,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网络。在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应当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下的若干产业集群联结的产业基地,建立垂直分工的升级模式,促进工艺和产品升级。在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应当构建适合中小企业地理集中的产业集群,建立水平分工的升级模式,通过专业化市场满足国内外特别是国内消费者需求,创造出自身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在原材料驱动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应当构建中型企业按照链条配置形式的功能园区,建立垂直一体化的封闭运行模式,满足终端产业和消费品的中间产品需求。在混合驱动型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应当推动巨型跨国企业在大范围、大尺度、大行业的垂直整合,实现链的升级。

(3)构建NVC的一般性变化和相互间的转化。虽然国内价值链构建以及价值链构建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是以其为主的,但并不否认在一条价值链的构建中蕴藏着其他的不同类型的价值链[8]。而且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是发生一般性变化和相互转换的根本性变化。不可否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主要是承接的以生产型为主的价值链,包括生产者驱动型、原材料驱动型都属于此类,混合驱动型也是侧重生产环节,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的全球价值链由一种从生产驱动向购买驱动转变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往往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存在何种地方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和升级机理更好的判断。

[1] 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2004,4(1):55-82.

[2] 刘志彪,张少军.中国地区差距及其纠编: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视角[J].学术月刊,2008(5):49-55.

[3]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38-46.

[4] 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4-105.

[5] 刘志彪,张杰.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价值链的构建与中国企业升级[J].经济管理,2009(2):21-25.

[6] 苗长虹.全球—地方联结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4):425-434.

[7] 马云俊.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139-143.

[8]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集群转型和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价值链集群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回暖与升级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