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峻,戴 静
(江都广播电视台,江苏 扬州 225200)
随着江都广播电视台电视事业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等数字设备[1]的大量投入使用,电视台数字录像机的数量明显不能满足多台非编单机上下载需要。同时随着和各乡镇站的新闻节目合作与交换越来越频繁,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新闻节目的异地采访及节目素材的交换、传输画面质量和时效提出了新的要求[1-2]。针对这种现状和江都广播电视台实际,构建低成本准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以下简称非编)刻不容缓。
江都广播电视台共有大洋D3-EDIT 3500A非编8台,用于广告、新闻和各类专题的制作合成,由于原有摄录格式的多样性,使得数字录像机类型各异,在线编辑时代已经过去,再大量购置数字录像机已经没有意义,非编上下载机器紧缺的情况更加突出。目前单机都为各栏目合成制作,而且都有各自的节目合成制作人员,文件交换和故事版共享的情况并不多,并且现在单机磁盘都在1 Tbyte以上,足以满足编辑需要,结合资金需要和现实情况并没有考虑上非编网,而是考虑能否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矩阵交换形式的准非线性编辑系统,使用有限的录像机,解决节目上下载和录像带格式多样性问题,同时做到集中上下载和资源共享。并使用统一的同步机做同步源,从而解决了各非编单机和录像机之间统一信号源同步问题。
江都广播电视台已于2008年实现节目制作全部数字化,现有的磁带记录格式有BETACAM-SP(主要是以前存档节目),DVCAM,BETACAM-SX,MPEG IMX,为此准备了3台Sony录像机MSW-A2000P,DSR-2000P,DNW-A75P,这3种录像机均为数字录像机,数字视频输入输出均嵌入音频,都可以作为放机或录机使用。MSW-A2000P可以兼容BETACAM-SP,BETACAM-SX,MPEG IMX,DSR-2000P为数字DV系列磁带使用,DNW-A75P兼容BETACAM-SP,BETACAM-SX。考虑到节目消耗磁带的使用成本和节目记录质量,电视台决定使用DNW-A75P为录机,以BETACAM SP磁带为记录载体记录为数字BETACAM SX格式,原磁带记录时长增加一倍,节约了磁带的消耗成本,记录质量也得到保证。
采用大连捷成的16×16数字多格式矩阵,该矩阵模块采用前插式结构,比较容易维护、扩容和升级。可提供场消隐期切换,支持SDI信号,支持嵌入音频,阻抗为75 Ω,适合码率2~622 Mbit/s之间的数字信号,通过操作矩阵面板上的按钮,就能实现线性编辑设备与线性编辑设备、线性编辑设备与非线性编辑设备以及非线性编辑设备与非线性编辑设备之间通过矩阵的连接,使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在多种设备上避开格式问题实现互通。
建立基于矩阵交换形式的准非编网络系统(见图1),解决了上下载设备有限的情况,大大方便了非编设备之间的素材交换,提高上下载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得磁带的交换形式和格式的选择具有多样性。
建立基于矩阵交换形式的准非编网络系统,解决了集中上下载和单机之间的素材物理上的互联互通,并通过建立16口的思科交换机系统连接所有非编,单独设置各自的IP地址,另外新建立2台音频工作站,用于日常节目配音,为了节约成本。并且自己动手搭建音频工作站,运用了2台计算机,架设2台外置FIREWIRE SOLO声卡,该声卡是美国M-AUDIO公司生产,采用双火线接口,传输速度快,使用稳定,软件上安装了音频编辑软件Adobe Audition,直接在计算机里形成音频16 bit 441 000采样率Windows PCM WAV格式文件。两台机器中一台设为主机A,并设置1个共享文件夹,副机B直接把文件存储到主机里。为了安全,封闭了USB和光驱接口,把配音工作站A连接到交换机,并在各非编单机里映射配音主机A共享文件夹网络驱动器盘符,各非编可以直接导入音频工作站里的音频素材。不用像以前那样先做到带子上,然后再通过录像机上载到非编里,减少了重复劳动,保证了配音效果,也减少了录像机的使用频率,节约维护成本。
以前,乡镇站受限于设备水平和传送手段,上送素材采用光端机传输复合音视频信号的方式,通过模拟录像机下载复合信号,效率低和质量参差,且双方值班人员要一一对应,一边上传一边下载,难以保证其时效性和画面质量。本台记者在乡镇采访编辑素材,也缺少一个上传的视频素材交换的平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满足江都广播电视台对乡镇广播站和外派记者的各种素材编辑播出的需求,需要建立了一套由非线性编辑系统[2]和局域网组成的远程光纤传输视频文件交换平台。这个系统传输速度快、传输质量高、系统功能扩展性强,能提高电视台新闻和专题的制作质量和水平,方便视频文件的交流。
通过项目可信性调查,目前江都乡镇广播站节目全部实现光纤联网传输,大都配置了数字摄像机,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视频文件的格式和传输问题。格式可以规定,将数字信号通过1394或者有条件的乡镇站通过有卡非编,将外拍素材采集进入计算机,采集设置场序为上场优先,经过适当编辑后,打包形成标准mpg2文件,这时传输安全就变得特别重要,通过已有光纤架设FTP服务器,再通过FTP服务器进入非线性编辑系统。如何在低成本下构建有效安全的节目传输平台成为重点。
首先,各乡镇广播站通过FTP软件上传采集的新闻画面,通过在FTP客户端制定完善的用户权限和管理策略,实现文件传输格式的限制,一般传输的都是视频文件,感染病毒的情况基本较少,再加上FTP上传软件的过滤功能,规定了视频上传通过的几种格式,把不符合后缀的文件格式屏蔽掉,这样才能在客户端B进行下载。
通过FTP服务器把文件下载到客户端B机器里面,在另一台机器上A机架设3个网卡,分别连接交换机、客户机B、外网。这样通过这台机器,把客户端B机器的视频文件共享文件夹里面的素材导入到A机里,通过计算机的共享设置使得导入是单向的,拒绝双向访问。通过A机再进入交换机,这样非线性编辑各个单机可以直接导入A机里面的素材。这种访问同样也是单向的。为了隔绝病毒,A机、B机分别把BIOS的USB功能都禁止了,在A机里装了正版的NOD32防病毒软件,通过连接外网升级病毒库和防火墙,平时这根网线是拔掉的,只有在定期升级更新病毒库时才连接,这样从物理上彻底隔断外网。通过NOD32区域规则编辑器功能,把各个非编单机的IP地址逐一加入,自定义了防火墙出站和入站的规则,这样也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了病毒木马的进入。由于每个非编单机节目制作的需要,单机都开放了USB口,这样接触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一方面不断更新非编单机的病毒库[3];一方面通过设置系统管理服务权限,把每台机器都设为不共享,即便单机染毒,也并不影响其他机器。即使出现单机死机或者数据库问题,也能从系统提取GHOST文件进行还原,从数据库设置自动维护管理,定期定时备份中提取5个大洋的关键数据库文件dycommondata,dynetmanage,dyauount,dylogeventmanage,dyuserverify进行备份还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单机使用安全[3]。
通过FTP方式实现了乡镇广播站素材的实时传送,通过共享方式实现了视频音频文件实时导入非编网络,这样的新闻节目交换平台以后也可以方便记者出市出省使用,成为节目素材的回传平台,通过移动非编工作站或者3G上网卡来实现节目传输。
目前该系统运行半年,效果良好,没有因病毒原因造成系统的问题,乡镇传输素材通畅快捷,基本实现1∶1传输,画面质量大大提高,以后还打算购买更为先进的硬件网闸,将其加入该系统,从硬件上进一步杜绝病毒问题。
建立基于矩阵交换形式的准非编网络系统,解决了上下载设备有限的情况,大大方便了非编设备之间的素材物理交换,提高上下载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得磁带的交换形式和格式的选择具有多样性。通过FTP服务器和交换机构建的新闻交换平台,使得素材交换、共享高效实时,提高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也提高了江都广播电视台整体节目的质量水平,真正做到了低成本、低投入、高效率。
[1]罗蕴军.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改造设计与实施[J].电视技术,2010,34(1):73-76.
[2]陈蕙.新闻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系统的应用[J].电视技术,2008,32(10):67-69.
[3]林琤.非线性网络防病毒资料上载系统构建[J].电视技术,2007,31(4):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