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大型医疗设备流程化管理中的应用

2012-03-12 06:26董世成马丽心宫运启
关键词:流程病人医疗

董世成,马丽心,宫运启

(1.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28;2.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哈尔滨150028)

医院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大型医疗设备,主要集中在放射科、放疗科和核医学科等影像诊断和治疗科室,一般占医院固定资产50%以上[1].几乎每个住院病人在诊疗期间都曾经历过放射检查,而门诊病人中每天约17%要通过放射检查进行诊断.很多医院已经完成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并逐步着手建设电子病历系统与医学影像存档传输系统,而传统的放射检查流程已不适合当前的信息系统[2].病人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排队挂号,再经过长时间的候诊等待,与医生短暂接触之后又等候交款与CT检查,这样的系统设计与作业管理常常使病人满意度很低并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不便.

1 工作流程分析

医疗服务机构的流程管理,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从医疗服务机构的战略和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最终目标的管理、控制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医院的竞争来自于对病人需求的快速反应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节省病人的货币成本、情感成本和时间成本,从而获得可以用质量、成本、服务、速度等指标来衡量的业绩[3].

1.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所分析医院建筑面积5.8万m2,床位850张,年门诊量平均约60万余人次,住院1.7万人次.医院科室齐全,有23个临床科室及13个辅助诊断科室.目前医院有价值上亿元的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包括可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的螺旋CT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可一次容纳42人的高压氧舱等.

由于CT扫描的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比普通X线检查高10~20倍,并且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在受检者无痛苦情况下完成检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命的珍视,对CT检查的需求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

该医院放射科CT室的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每天完成(80~160)例CT扫描检查.病人等待时间长是CT室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平均花在等候CT检查的时间至少在50 min以上,而CT设备的使用率只有50%左右.

1.2 未实施PACS以前CT检查流程及其弊端

近年来,PACS(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on System)和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的迅速发展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在未实施PACS以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检查前的申请和登记过程中,需要反复手工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如住院号、姓名、简要病史、检查项目等,容易出现错记,效率低下.检查后,医生等待胶片到达,然后阅片并书写诊断报告,放射报告的手工书写不仅易疲劳而且效率低,有时会出现手工报告字迹潦草不易辨认的情况.而患者等待检查及报告时间长,有时不能当天结束门诊过程.另外,放射科胶片及冲印成本也给患者带来一定负担[4].图1为实施PACS以前的CT检查流程.

1.3 数据采集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该医院检查之前没有病人的任何信息录入,因此,数据的采集将由CT室的医生用专门设计的如表1所示的信息采集表来记录,该表罗列出重要的时间点及所有可能会影响到总的检查时间Y的变化因子,把病人到达登记室至扫描结束、取出检查结果的时间计算为病人做CT检查所花费的总时间Y.

1.3.1 影响因素图

图1 原有CT检查流程

表1 信息采集表的条目描述

从CT设备的使用情况、病人的相关因素、医生的操作水平、资料的读取、工作环境以及进行扫描的程序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所有影响病人做CT.所花时间的因素,通过因果图找出问题主要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分析目前的流程,发现有待提高的是登记过程,而等级流程重点关注问题是所有的检查项目是否做了最恰当的安排以及病人扫描时间的安排是否最合理,如图2所示.

图2 影响Y因素的因果图

1.3.2 过程能力分析

通过对上述影响Y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高峰时段和登记过程是最关键的影响因子,如图3所示.

图3 Y因素的影响因子

1.4 实施PACS后CT检查流程

实施PACS后,设立了检查登记处、取报告处和诊断中心.CT检查流程如图4所示.与实施前的主要区别为:检查登记处通过IC卡直接获取病人信息,并将病人根据检查类别和检查部位分派到相应检查室.检查后产生的影像通过PACS系统自动传送到诊断中心的诊断工作站上.医生在专业级显示器上进行读片,同时打破了按不同的检查类别进行诊断报告书写的分工,签发后的诊断报告通过HIS系统送到门诊医生工作站或住院医生工作站,并由签发医生发送到在取报告处的网络打印机上统一打印,节约了以往人工传送的时间.

图4 实施PACS后CT检查流程

2 流程信息化改造后的应用分析

2.1 信息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进行了大型医疗设备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后,出现了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淡漠、技术操作不熟练、“克隆”电子病历,患者及家属对信息化流程质疑等问题[5-6].针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1)认清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每位医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其信息化理论水平.

2)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管理制度,包括:维持就诊秩序、保护病人隐私、加强候诊区的管理、维护职业道德、打破传统的管理规则,创造出新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

3)利用信息化管理,建立规范标准和监督机制,从而避免克隆病例情况的出现.

4)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改善就诊环境,提供温馨服务,设立、维护与系统一体化的触摸屏挂号系统、专家查询系统,自助费用查询系统等,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2.2 应用效果分析

信息技术支持的大型医疗设备流程化管理在某医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每天设备的使用率按60%计,设备闲置时间的减少为(60%~50%)×8=0.8 h/d,即48 min/d.按每个病人在扫描室所花费时间为6 min计算,每天可增加的扫描为8人次.每年按250个工作日计算,可增加扫描人数2 000人/年,每个人扫描费用按400元计算,每年可增加收入80万元.

3 结语

本文重点进行了CT检查的工作流程分析,给出所有可能会影响到总的检查时间的变化因子,建立了影响因素图并进行了过程能力分析,优化实施PACS后的检查工作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设备的使用率.

[1] 陈 革,钱明理,吴国华.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09,33(2):144-146.

[2] 王伯胤,赵振华,钟初雷.信息系统支持下放射检查流程优化的实现[J].中国医院,2007,11(6):45-46.

[3] 周 莉,李从东.医疗服务机构的核心流程和关键流程[J].工业工程,2007,10(6):22-26.

[4] 李桂祥,王 放,任 莉,等.全院PACS/HIS中影像科室工作流程的优化[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7):33-35.

[5] 金润女,吴琦琦.门诊流程信息化改造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4):38-40.

[6] 郑山红,邹宽城,李万龙,等.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应用平台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3): 366-373.

猜你喜欢
流程病人医疗
谁是病人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病人膏育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