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远来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加强国际维和中的跨文化传播
余远来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军队履行国际维和任务,是对外军事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维和任务中有效实施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军队软实力、推进政治工作创新、促进维和任务完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从战略全局上来考虑国际维和行动中的跨文化传播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跨文化传播在国际维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途径,并从加强理论准备、人才建设、路径拓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国际维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际维和;跨文化传播;战略
军队参与执行国际维和行动,是对外军事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军建立之初,就身兼“战斗队、生产队、宣传队”的多种角色。因此,在异国他乡执行维和任务,官兵不仅承担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义务,而且还承担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军队履行国际维和任务进行跨国界、跨地域、跨语言、跨文化传播的特征将会日益彰显。如何有效实现国际维和行动中的跨文化传播,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军队的良好形象,成为了我军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筹划。
跨文化传播是指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及组织、国家等社会群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或文化交往活动,是一种伴随着人类成长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1]。军队参与执行联合国国际维持和平行动,是在陌生的人文环境中执行任务,除了完成联合国赋予的军事任务外,还要与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接触交流,跨文化传播的特征十分突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军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不仅承担着和平使者的使命,更为重要的是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责任。能否有效实现跨文化传播,既是圆满完成国际维和任务的重要保证,更是提升国家和军队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1.实现跨文化传播是提升军事软实力、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形式。一个国家的文化,丰富地表现为国民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文化科学素质和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遗产以及民族性格、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等。这种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更渗透在国家意志、国家行为、外交政策之中,形成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在传播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文化对国际政治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罗兰·罗伯森指出,一切国际政治都是文化性的,我们正处在全球范围的文化政治时期[2]。军队履行国际维和任务,既是国家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军事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政治性、战略性特征明显,跨文化传播特质凸显。近年来,西方国家大肆传播 “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论”等论调,指责中国承担国际义务不够,以诋毁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发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后果,是由于我国的跨文化传播力量薄弱,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在承担国际义务过程中的传播力度不够,造成国家形象被扭曲、被误导。随着我国近年来履行国际维和任务的增多,中国维和部队和维和警察秉承着中华民族仁义中和的文化传统和建立和谐世界的文化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风貌,也用卓越的表现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09年2月17日发表报告说,中国正在国际维和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显示出中国希望为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3]。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勒罗伊表示,中国的参与对于联合国维和行动十分重要,联合国感谢中国为国际维和事业所作的贡献,期待继续并扩大与中国在维和领域的合作[4]。
2.实现跨文化传播是国际维和行动中政治工作的重要创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文化作为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文明传承和历史积淀,通过交流传播,能够有效地影响受众的心理、情感和意志,消除隔阂和误解[5]。随着军队近年来参加维和行动的增加,执行任务中政治工作在新的领域得以拓展和创新。文化工作历来是政治工作领域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军队政治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维和部队每到一个任务区,都把文化工作当做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维和部队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广泛进行文化交流,通过组织中外官兵联欢、部队拉歌对唱、图片展览、放映外宣短片等形式,向驻在国政府、驻在国民众、其他国家维和人员生动展示一个国家军队的性质宗旨、历史传统、战斗精神、素质能力等非物质力量,传播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充分表现中国维和部队是一支和平之师、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全面体现我国政府的整体外交政策,扩大外国军队和民众对我军的认知度和深入了解,增进与驻在国政府、民众及其他出兵国部队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维和任务的圆满完成。赴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的总参某工程兵旅官兵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特长,开设了跨越国界的“军人之家”,和乌拉圭、南非、印度等国的维和军人一起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各国维和军人不仅对中国军人“受累不怕累,吃苦不言苦,遇险不惧险”的精神风貌所折服,而且被中国优秀的文化所吸引,在维和营地迅速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驻刚果(金)大使崔永乾评价说:“你们不仅是来铺路架桥的,更是来架文化“桥”、铺文化“路”的。这个跨越国界的‘军人之家’,就是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军队维护和平、建设和平的最生动体现。”[6]
3.实现跨文化传播是加强对外军事宣传的重要途径。军事外宣是跨文化的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7]。军队执行维和任务,本身就担负着军事外宣的任务,是塑造和树立我军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契机。由于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明显的文化差异,我军要想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实施跨文化传播,搞好对外宣传。军事外宣只有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目标受众超越文化的差异,实现与目标受众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使宣传内容得到目标受众的接受和认可,才能达到宣传目的。因此,军事外宣要确保宣传致效必须通过跨文化传播来实现。在我军近年来的维和实践中,外宣搭台,文化唱戏,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外军事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我军遂行国际维和任务中政治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维和部队通过跨国际交流、跨文化传播大力加强军事外宣,有效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疑虑,为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多边安全合作赢得稳定的国际环境,抵消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在国际社会建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更好地向国际社会宣传介绍我军、塑造和展示我军形象,大力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可以说,在国际维和的战场上,通过军事外宣有效的跨文化传播,能够让世界各国聆听到 “中国声音”,感受到“中国力量”。2007年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专门编印了中国维和宣传册,在营区举办中国成就图片展,利用这种无声、无交流障碍的语言,向驻在国政府民众和其他出兵国部队介绍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悠久历史文化、壮美锦绣山川和巨大建设成就。加拿大维和军官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从你们这里,我了解到一个崭新的中国。”[8]
跨文化传播共分为行为模式、认知模式和理解模式三种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基于传播方与受众的互动能力。因此,布莱恩·斯皮茨伯格说:“跨文化传播能力从广义上讲可以定义为一种效果,即在特定的语境里采取了合适而有效的行为。[9]”军队执行国际维和行动,实现跨文化传播必须选择合理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方式,以保证其合适性和有效性。
1.军事交流合作。根据2004年底出版的中国第5部国防白皮书,我国已正式把“开展军事合作与交流”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防政策”,这标志着我国的军事外交将不再局限于低层次、局部的普通交流,而是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和全局的高度,已成为坚持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10]。随着我军参与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增加,逐步有计划、有重点扩大与外军在开展维和行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军队提高执行维和任务能力和扩大对外军事交流的发展趋势。自2004年以来,中英两国多次协调举办中英维和行动研讨会。此外,中国还与瑞典、挪威、东南亚国家联盟举行类似研讨会,使中国军队更好地理解了其他国家在开展维和行动中的普遍性做法和成功经验。中国军队还与国际S-I-委员会合作举办研讨会,向维和部队介绍人权和国际人道主义法中的习惯规范等[11]。扩大与外国同行在维和行动方面的交流,即为中国军队在动员、组织机构和部署能力方面的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军事合作有效进行跨文化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消除部分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疑虑。在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时,中国维和部队由于是执行保障任务,没有派出作战部队,自身防卫力量较弱,更需要与其他出兵国部队进行军事行动的协同与合作,以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各项保障任务。因此,军事交流合作成为维和部队一项常态性的工作,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就成为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交流沟通顺畅,军事行动进行得也就顺利,双边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就能够更加深入;交流沟通遇到障碍,就会影响军事行动的展开,继而影响中国军队的形象,而这种交流沟通的基础就是要消除文化上的差异。与外军相比,我军的政治信仰、军队体制、价值追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军事合作行动中就要注意一方面对接外军指挥体制,一方面要保持坚定信仰,真正做到“和而不同”,运用“无声的语言”来顺利实现跨文化传播,使外军更加了解中国军人的价值观,敬重中国军人仁义正直、勇敢无畏、大爱无私的精神道义。
2.文化交流输出。我军的软实力建设,本身就包括军事文化传播和文化渗透的职能。军队执行国际维和行动,积极进行军事文化传播,本身就是加强对外军事宣传、提升军队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异国他乡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加强与联合国特派团、驻在国政府民众和其他出兵国部队的文化交流,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维和部队要适应包括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军队体制、不同政治信仰、不同管理理念、不同价值观念等在内的各种异质文化,如何消解这些异质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外,我维和部队要主动地对外国民众和其他维和部队进行文化交流输出,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生动地展示我国历史厚重的文化传统和文明成果,宣扬我军价值观念、军队体制、作风形象等在内的先进军事文化,展现军队的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表现形式多样,维和官兵要灵活选择文化传播的途径,找准文化交融的基准点,以此影响外国民众和军队对我军的情感认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比如,在联合国重大活动、驻在国重大庆典节日、其他出兵国重大庆典节日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等时机,通过文艺演出、联谊活动、举办酒会等形式,向外军和民众宣传中国和平崛起、建设和谐世界的和平理念,传播中国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针对维和驻在国多是政治、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特点,通过开办业余学校的方式,传播中华文明,宣传现代科技知识与现代化生活方式,开展智力和科技帮助活动。特别是要把握外军和外国民众对中国武术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等感兴趣的特点,积极借助这些传统文化优势,搞好文化传播,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3.媒体对外宣传。媒体对外宣传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实现跨文化传播,运用目标受众的语言释放设定的信息或者是符号语言,实现外宣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媒体对外宣传就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准确定位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维和部队走出国门直接面对国际民众,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深刻表明中国军队是制约战争的一支重要和平力量,如何把军队这个基本形象准确地传达给国际受众,是媒体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媒体对外宣传要积极适应受众的需要,消解文化误读,从遵循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出发,准确地把所要释放的信息翻译成他们所能接受的语言,实现文化融合与情感联结。其次,要注意统筹国内与国外的多种媒体资源。抓住国际维和行动中我军执行重大军事行动、完成重大工程运输保障任务、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参加重大仪式庆典等重要契机,合理设置活动议题,与受众密切接触,深度交流,统筹国内与国外、军内与军外的媒体资源,有效实施 “并肩作战”,表达我军的理念,展示我军素质,宣扬我军品牌,让国外受众和媒体在可触摸的亲身经历中真正感知我军的魅力,客观地报道我军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卓越表现,进一步扩大国际维和行动中对外宣传的影响力、渗透力。再次,要积极拓展媒体对外宣传途径。媒体对外宣传要实现立体式报道,除了保有传统平面媒体的宣传优势,还要善于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微博、贴吧、短信、论坛、博客等新媒体资源,丰富宣传报道的形式。如利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英文网站,专门开辟有关中国维和部队维持和平行动的专栏,及时报道我维和部队的感人事迹,使国际受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的表现,理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真正内涵。
4.人道主义援助。跨文化传播除了有形的文化传播外,还要通过“行动”这种无形的传播,使受众从亲身体验中增强对所传播文化的感知和认同。在国际维和行动中,对驻在国政府和民众实施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就是跨文化传播的一种有效行为模式。人道主义援助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军队对于驻在国政府和任务区民众的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并真心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是人类社会最为通行的一种跨文化语言,最能够打动人心,赢得外国民众的认同和赞誉。在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的同时,其实就是在传播中国军队“仁义之师、文明之师”的先进文化理念,展现中国军人热爱和平、关爱群众的大爱之心和仁爱情怀,体现中国军事文化的“人本”传统和“和谐”理念。从近年来的维和实践来看,维和部队主动为驻地政府和民众做好事、办实事,积极开展助学捐赠、医疗帮扶、工程支援、技术帮带等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信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济南军区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大队在瓦乌任务区维和期间,先后向西加扎勒河州3所平民小学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学习、办公用品和文体活动器材;为瓦乌教学医院安装了由中国政府捐赠的先进医疗设备,并向该院赠送了大量药品;为当地民众义诊,为瓦乌市5岁以下婴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1000余名,帮助瓦乌修女学校拉运河沙、吊装水箱,向芭比拉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中国军人”的品牌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赞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系列援助援建活动实施后,当地掀起了一股“汉学热”,当地群众和其他出兵国维和部队官兵都以能够说上几句中文为荣,还有部分人主动要求向维和官兵学习中医、武术、厨艺等文化[12]。
加强国际维和中的跨文化传播,必须充分遵循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基本规律,夯实基础,强化素质,多法并举,综合致效,切实将其视作一项战略工程来抓。
1.加强国际维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准备。自20世纪50年代跨文化传播理论诞生以来,逐渐成为西方众多学科领域的一门显学。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从外语教学领域引入后,在国内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中国2001年成功入世后,更进一步地刺激了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成熟和发展,为国际维和中跨文化传播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从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情况来看,跨文化传播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对外宣传以及文化交流等层面,主要集中于对认知模式、理解模式的研究,对于国际维和行动这种行为模式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目前尚属空白。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给予国际维和行动中的跨文化传播以指导,使中国形象和军队软实力的跨文化传播能够有效借助国际维和这一军事外交活动的重要契机,开拓军事外宣跨文化传播的新局面。
2.加强国际维和跨文化传播的人才建设。人才是事业的支撑。增强国际维和行动中的跨文化传播影响力,就必须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化强的军事跨文化传播队伍,全面加强跨文化传播训练及教育。一方面,要加强跨文化传播的专业队伍建设。统筹国内媒体力量和军队专业报道力量,抽调部分精兵强将组成“政治过硬、业务过硬、外语过硬”的专业机构和力量,加强对国际维和行动中跨文化传播的整体策划,加强跨文化传播的符号编码的翻译,使跨文化传播能够有效打破文化“壁垒”,消除文化差异,赢得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维和官兵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和训练。维和官兵既是跨文化传播的参与者,又是跨文化传播的行动者,他们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维和跨文化传播战略实施的效果。因此,在国内集训期间,就要注重加强跨文化传播技巧的培训和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使他们的互动能力、演讲才能、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以适应跨文化传播的需求。
3.加强国际维和跨文化传播的路径拓展。“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是一种思想与方法的方程式,它像人类所演算的数学题一样,永远都不会完结。而且我们弄清楚一个问题,常常只是触及了跨文化传播的冰山一角,找到一种路径,我们同时会发现这种路径的有限性,而不得不继续寻找。”通过近些年的国际维和实践来看,我们已经摸索出了部分跨文化传播的方法路子,但总体上来说还只是一种自觉活动,缺乏顶层设计,传播路径、形式等还较为单一。加强国际维和跨文化传播的路径建设,要注意动员海外华人、国外部分友好媒体等力量参与到跨文化传播中来,进一步丰富国际维和中的跨文化传播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开发运用,使跨文化传播实现范围全球化、速度及时化、信息海量化;要进一步拓深军事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使跨文化交流能够更为顺畅和谐,直接对国际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军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支持。
[1]杨瑞明.跨文化传播[J].新闻传播,2003,(3).
[2]倪建平.中国在非洲的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J].对外传播,2008,(1).
[3]瑞典研究所称中国的国际维和作用越来越大[ED/OL].新华网,2009-02-18.
[4]张永兴.写在中国参与国际维和20周年之际[N].解放军报,2010-08-01.
[5]孟彦,樊剑英.军旅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绽放魅力[N].解放军报,2010-10-15.
[6]樊红华,庆浩,王安民.维和工兵战地文化纪实[J].军营文化天地,2005,(3).
[7]参见成都军区某部维和总结材料,2007.
[8]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主编,麻争旗等译.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411.
[9]逯维娜.我军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选择[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1).
[10]于君.中国军队扩大参与维和行动及中美未来军事合作前景分析[J].现代军事,2009,(9).
[11]参见济南军区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大队总结汇报材料,2009.
[12]单波.跨文化传播如何可能?[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9,(1).
责任编辑 杜福洲
C91
A
1672-2426(2012)02-0084-04
余远来(1975-),男,管理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进修系战时政工教研室讲师,少校军衔,技术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