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江,马海莲,刘 晨,闫 伟,马 婧,张仕先,张 宇
(1.张家口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3.张家口市农牧局,河北 张家口075000;4.张家口市蔬菜技术推广站,河北 张家口075000)
玉米是中国的最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高产、易管理以及较突出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工业、养殖业用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总播种面积约3 000万hm2,年产量达到1.5亿t以上,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30%左右。玉米是喜热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主产区以及西南、西北的部分地区,主要以春玉米 (东北)、夏玉米 (华北)的种植模式为主,由于生育期内雨热同期,玉米的单产水平也高于同区域内小麦。尽管中国玉米生产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中游水平,且受到耕地总量的限制,未来中国玉米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依靠农业科技努力提高玉米单产将是中国未来玉米生产的主要手段。现在玉米已发展成为供作饲料为主的粮、经、饲兼用作物,人均占有玉米数量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在玉米生产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杂交玉米种子的培育和推广,在世界上已形成规模很大的玉米种子产业。[2]目前,中国玉米主栽品种均为杂交品种,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内蒙古、河北等地。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北部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昼夜温差大可以提高种子成熟度,自然形成的隔离屏障保证了种子的纯度,非常适合发展玉米制种产业。从19世纪70年代末,张家口市就开始发展杂交玉米制种 (主要在怀安、市区周边等地),制种历史悠久,由于效益好,农民积极性高,制种面积逐年上升,发展到1995年最高峰时期的2.2万hm2,占当时河北省玉米总制种面积的50%。但是近年来,在玉米制种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制种比较效益降低、风险大;制种基地混乱;农业技术人员不足,劳动力严重缺乏;种子质量呈下滑趋势;国家扶持力度不够等等。致使农民积极性低,制种规模逐年减少。
张家口市杂交玉米制种是从1978年开始发展的,主要分布在坝下各县区,其中蔚县、怀安、阳原、万全、涿鹿、怀来等县面积相对较大。由于各种原因,从1995年开始杂交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
通过图1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1989年,张家口市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基本趋于平稳发展;从1990年到1995年,张家口市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迅猛发展到2.2万hm2,当时河北省全省杂交玉米制种面积是4.7 万 hm2; 从1995年到2000年,张家口市杂交玉米制种面积陡然下降;从2001年到2011年,张家口市玉米制种面积整体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2011年的制种面积分别比1995年减少93.03%、比1998年减少86.65%、比2001年减少81.67%、比2004年减少70.59%、比2008年减少28.13%、比2009年减少46.51%、比2010年减少11.54%。中国玉米制种面积近十年经历了先升后降的波浪式发展,由于玉米制种单产提高和精播技术的推广,2006年以后全国玉米制种面积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面积下降到20.1万hm2[2]。据资料,中国玉米种子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生产上呈现了 “高潮-低潮-恢复-再发展”的变化周期。1995年中国玉米制种面积为44万hm2,张家口市玉米制种面积占到5%;1996年中国玉米制种面积达43万hm2,加之当时 “老天”帮忙,单产和总产量均达到历史最高峰,当时张家口市玉米制种面积占到2.6%[3]。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杂交玉米种的需求量也呈逐年上升的总体趋势,对于张家口这类有着成熟玉米制种技术和经验的老基地,为什么制种面积不增反减呢?
张家口市的玉米制种品种变化很大,由20世纪70年代的少数品种演变到现在的几十个品种。品种的多元化,一方面意味着张家口地区玉米制种产业仍有一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表明单一品种的制种规模均较小,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的规模效应有所降低。
图1 1978年~2011年张家口市杂交玉米制种面积折线图
表1 2009年~2011年张家口市杂交玉米制种品种汇总表
通过表1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1年,张家口市玉米制种的品种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基本不减。郑单958、先玉335、农大108、登海9号、浚单20等14个品种三年连续繁育,宽城13、三北11号、张玉18、冀承单3号、丹玉69等14个品种在2010年和2011年两年连续繁育。从品种构成上看,既有近年来在全国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的郑单、农大、先玉、登海系列,又有张玉18、宽城13、冀承单3号等地方育种单位选育的区域适应性更强的品种;除常规玉米品种外,彩糯2、京科糯2000等特种玉米品种也有一定的制种量。可见,张家口市玉米制种品种的构成在不断的引进、更新,基本上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向一种趋于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2.1.1 资源优势 张家口坝下地区属于冷凉山区,昼夜温差大,作物呼吸消耗小,干物质积累较多,而且雨热同季,具备了生产商品性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子的必要条件。这样的环境、气候资源优势决定了玉米籽粒成熟后的成熟度、光泽度、饱满度等优良的商品特性。同时利用山区自然形成的空间隔离,使玉米种子在授粉期不受到其它品种玉米雄穗花粉的影响,保证了种子的纯度。这样的优势资源条件下生产出的玉米杂交种子不仅发芽率高、纯度好、好销售、农民喜欢,更重要的是对于大田玉米生产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2.1.2 技术优势 由于张家口市发展杂交玉米制种的历史比较悠久,农业技术人员常年下乡蹲点,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玉米制种技术体系。从播种到间苗、定苗、去杂、抽雄、收获、晾晒等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包括遇到的花期不遇等疑难问题,对老基地的农民来说都有一套好的解决办法。
2.1.3 加工优势 资料显示,在2006年张家口全市各级各类种子公司就拥有种子加工单机226台、烘干设备16套、加工流水线17条、检验仪器383台件,有高标准的种子库2.3万m2、晒场4万m2、加工车间0.5万m2、检验室0.1万m2,已形成了烘干、精选、加工、包装、包衣、检验一体化发展的格局[4]。到目前为止,基础设施条件在质量上又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为张家口市玉米杂交种子收获后的系列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2.2.1 基地市场混乱 目前玉米制种基地多以乡村为组织单元,企业与乡村签订预约生产合同,乡村再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是一种分散的 “千家万户”制种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可控性比较差的问题,造成基地市场的混乱[5]。收购商和制种农户存在着一些矛盾,比如价格矛盾、产量矛盾等。价格矛盾是指收购商想获得较高效益希望收压低购价,制种农户想获得较高效益希望抬高收购价;产量矛盾是指,制种农户想提高产量采取人工授粉 (借用普通玉米花粉)、投机取巧故意不认真抽雄让其自交等办法,这样就极大影响了种子的纯度。这些矛盾的存在,势必提供给靠 “套种”为生的人以极大空间,套种人提高价格,极大诱惑了制种农户私自卖种子,造成了制种基地的混乱。
2.2.2 农民素质较低 在农村,大部分农民的 “小农”意识还严重存在,对种子的质量问题不负责任,抽雄不过关、去杂不彻底、种子掺假、以假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玉米制种产业的健康发展[5]。
3.1.1 严格选择隔离好的玉米制种基地 没有自然隔离,或者隔离稍差的基地,可以采用种植高粱、葵花等高秆作物进行人工隔离,一定要保证玉米制种基地的合理隔离,否则不能用作玉米制种基地[5]。
3.1.2 提高新品种研发水平,保证种子效益 研发新品种,形成垄断,提高玉米种子的单产和价格,提高农民制种效益,同时对制种农户保守新品种的秘密,以避免农户私自出售,保证企业和农户的双方效益。
3.1.3 提高农民思想素质,搞好玉米制种产业 加强农业部门的服务职能,切实鼓励农业专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努力将制种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吸引青壮年农民安心从事种子生产,对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非常有益。
3.1.4 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杜绝私自倒买倒卖种子 公司制的种子收不回来,严重影响了公司制种的积极性。因此,在冬季收购种子的时候,由市、县、乡三级农业执法部门抽调精干力量联合起来,对制种基地进行定期不定期明查暗查,严厉惩罚抢购套购、私自倒卖种子,以保障公司和农户利益,使制种基地得到良性发展,改变混乱的制种基地现状。
转变传统制种观念,改变以前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为适应现代潮流的 “科研+生产+市场”生产模式,实现育种、繁殖、推广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激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对于加强行业自律、杜绝抢购套购种子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企业收不回种子的烦恼,增加企业的制种效益和积极性,增强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张家口市玉米制种基地出现的撬抢基地普遍、私繁亲本乱繁种子、亲本不纯杂株多、抽雄去杂困难、抢购套购等问题严重,制种企业效益不佳、积极性降低、个别比较小的企业支付不起种子款、农民盲目繁种效益低微缺乏积极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多渠道加大对种业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不断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基地建设,根据制种农户的效益好坏,给予合适的优惠和补贴。总之,在鼓励农民制种积极性的基础上,改善制种基地硬件设施,提高制种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壮大企业的竞争能力,让张家口市的玉米制种形成良性循环,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1] 徐青松.我国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J].中国种业,2009,(03):18-19.
[2] 巩东营.我国玉米种子生产中的风险预测与防范 [J].山东农业科学,2011,(10):117-119.
[3] 佟屏亚.中国玉米种业的机遇和挑战 [J].中国种业,2000,(01):38.
[4] 李金荣,孙欣.张家口市玉米制种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J].中国种业,2006,(09):35-36.
[5] 孙欣,任泉君,赵子兵,等.玉米杂交制种实用技术问答 [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