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刘志东 ,曹 晴 ,李 琳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地榆四黄散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凝胶剂的制备*
王 颖1,2,刘志东1,2,曹 晴1,2,李 琳1,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目的]优选地榆四黄散的提取工艺,并制备凝胶剂。[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没食子酸、黄芩苷、黄芩素和大黄类相关成分的提取含量为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筛选最优提取工艺,并制备凝胶剂。[结果]四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的50%乙醇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地榆为用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 h。用1.5%的卡波姆及中药提取液制备凝胶剂的工艺可行。[结论]该凝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地细腻均匀。
地榆四黄散;提取工艺;凝胶剂
烧烫伤为日常生活中常见损伤,是由于热力(如热水、蒸汽、热油、烈日暴晒、物理损伤、化学因素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轻则引起皮肤水疱红斑;重则肌肉腐烂感染为疮。地榆四黄散用于治疗烧烫伤疗效显著,其中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使热毒下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柏、大黄对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故对烧烫伤“感染关”能起到预防作用。生地榆性味苦、酸,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燥湿收敛的功效,能使渗液减少,促进创面愈合,是烧烫伤常用之中药。5药合用,药证相符,药到病除[1]。
现此方常用剂型为散剂,其中散剂与皮肤的黏合性不好,在患处停留时间短,易感染和污染衣物,有刺激性。笔者从这5味药材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入手,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并将此方制备成水溶性凝胶剂,促进药物渗透,黏附性好,增加药物在皮肤表面的附着时间,使用方便,易于清洗,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用功效。
DV-Ⅲ 流变仪(Brookfield,美国);ZDHW 电热套(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DELTTA320 pH计(Mettler Toledo,瑞士);RE52C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GM-0.33II型沸腾隔膜真空泵(天津Autoscience公司);Agilent1200 HPLC(安捷伦公司);JD-16A精密恒温水浴锅(上海锴凯科技贸易有限公司);RW 20 D S25高速搅拌仪(德国)。卡波姆(Carbopol 974P)(Lubrizol,美国);黄芩苷、黄芩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没食子酸对照品(批号:10081205,规格:20 mg,天津一方科技方有限公司);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地榆药材(安国市顺全隆中药材有限公司);甘油、磷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2-丙二醇、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除流动相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外,其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经查阅文献得知,大黄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可溶于乙醇,不溶于或难溶于水中[2]。黄芩中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黄连、黄柏中主要含有生物碱,常用提取溶剂为乙醇[3-4]。地榆中主要含有鞣质和皂苷[5],鞣质具有收敛作用,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化合物,沉淀在黏膜表面,从而起到止血、保护黏膜等多种作用[6],用水和醇为溶剂提取的报道都有。综上,将此方分为两组提取,即第一组:大黄、黄芩、黄连、黄柏;第二组:地榆。
2.1 四黄正交实验设计及方差分析 利用正交设计,以黄芩苷、黄芩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含量为指标,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各选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设计实验。见表1。
称取处方量的大黄、黄芩、黄柏、黄连,分别按表1和表2进行回流提取,每个实验提取3次。过滤药渣合并滤液,60℃减压回收乙醇,测其含量。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一定比例的乙腈和水,梯度洗脱时间为 0、30、45、50 min,对应乙腈的比例(V/V)为 15%,35%,95%,15%;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 mL/min;柱温:35 ℃;进样量:20 μL。由于指标较多,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并用SPSS 18.0进行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表1 四黄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表Tab.1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factors of Sihuang
表2 四黄正交实验结果Tab.2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Sihuang
表3 四黄提取工艺方差分析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Sihuang
用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法进行分析,从R值的大小可知: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C>B。最优组合为A1B3C2。
方差分析可见因素A对实验结果影响显著(P<0.05),而因素B与C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即最佳组合为:A1B3C2,即用50%乙醇回流提取,每次加10倍量,提取3次,每次提取1.5 h。
2.2 地榆正交实验设计及方差分析 利用正交设计,以没食子酸的含量为指标,选择溶剂、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个因素,每个因素各选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设计实验(表4)。
表4 地榆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表Tab.4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factors of Diyu
称取处方量的地榆,分别按表4和表5进行回流提取。过滤药渣合并滤液,60℃减压回收乙醇,测其含量。色谱条件:甲醇-0.1%磷酸溶液(15∶85,V/V)紫外检测波长:273 nm;流速:1 mL/min;柱温:35℃;进样量:20 μL。实验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见表6。
表5 地榆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表Tab.5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Diyu
表6 地榆提取工艺的方差分析Tab.6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Diyu
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进行分析,从R值的大小可知: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D>B>C。最优组合为A1B2C2D3。
在正交设计中,如果没有重复实验,又无空白项时,常取其中一因素离均差平方和最小项作为误差估计[7]。本实验中选择C作为误差进行方差分析,从表6中可看出由方差分析可知,A、B、C、D对没食子酸的提取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提取条件为A1B2C2D3,即用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 h。
2.3 凝胶剂的制备
2.3.1 制备工艺 称取处方量的地榆、大黄、黄芩、黄柏、黄连,分别按上述最佳工艺提取药材,过滤药渣合并滤液,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备用。将处方量卡波姆撒于适量水中,使其充分溶胀,用适量乙醇将尼泊金乙酯溶解后与甘油、丙二醇一起加入卡波姆中,使用高速搅拌机边搅拌边加入药液,充分搅匀。加入适量的三乙醇胺调节pH至6.0,再加蒸馏水至足量,充分搅匀,即得1 000 g凝胶。
2.3.2 黏度的测定 依据流变仪的使用说明,调整零点,将新制备的6号凝胶加入流变仪的测定容器中,以一定的剪切速率测定黏度,记录其黏度值。独立测定4次,取其平均值,结果见表7。
表7 黏度测定结果Tab.7 The result of viscosity determination
文章对地榆四黄散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使用SPSS 18.0进行方差分析,筛选出最佳工艺。并将原有剂型改为凝胶剂,制备出的凝胶细腻、均匀,光泽度好,易涂展。选用卡波姆934P制备水溶性凝胶基质,具有无油腻感、无刺激性、易于涂布、皮肤偶合效果好等优点。处方中加入的甘油主要起润滑、保湿作用,可使凝胶细腻、均匀,使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和黏度,且调节pH在6~7时适于提取物的稳定,黏度大,有助于凝胶的涂布,并不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作用[8]。
[1] 王 华.地榆四黄散治疗烧烫伤7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4):56.
[2] 杨金玲.大黄主要成分提取工艺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2):124-126.
[3] 陈月圆,李典鹏,高江林.黄柏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研究[J].广西植物,2003,23(6):565-567.
[4] 李彤彤,李 宏,侯茂君,等.黄芩化学成分及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2,14(3):7-8.
[5] 沙 明,曹爱民,王 冰,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榆中没食子酸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2):99-100.
[6]袁振海,孙立立.地榆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3):90-92.
[7] 胡志洁.SPSS 11.5软件在正交实验设计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杂志,2007,20(5):737-740.
[8] 舒乐新,赵启铎,刘志东,等.Labrasol对葛根素角膜透过性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0,27(6):506-508.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ng art of Diyu SiHuang power and preparation of gel
WANG Ying1,2,LIU Zhi-dong1,2,CAO Qing1,2,LI Lin1,2
(1.Tianj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Ministry of Education;2.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Discovery and Preparation Technique,Tianjin 300193,China)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extracting art for Diyu Sihuang powder and prepare a gel.[Methods]Using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and taking extracted amount of gallic acid,baicali,baicalein and some related components of Rhubarb as the observing indexes,the extracting art was optimized by analysis of variance.Gel from the extract was developed.[Results]The optimum extracting conditions of Sihuang were obtained by adding ten times amount of 50%alcohol and extracted under reflux for 1.5 h,3 times;while Diyu was obtained by adding eight times amount of water and extracted under reflux for 1.5 h,3 times.The gel was prepared by using 1.5%Carbopol and the extraction was feasible.[Conclusion]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gel is simple,the produced gel was fine and uniform.
Diyu Sihuang power;extract technology;gel
R284.2
A
1672-1519(2012)01-0080-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0003304)。
王 颖(1986-),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缓控释制剂的研究。
刘志东。
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