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管理系统的分类

2012-02-27 05:28:30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海涛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2年5期
关键词:配线架布线链路

文|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海涛

因为受到篇幅限制,在上一篇文章中(《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第4期刊登论文:全生命周期的实时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笔者对布线管理系统分类的观点没有做具体的说明,特在本文中加以补充,希望业内同仁指正。

笔者希望能够建立一种简洁的、专业的分类方法,把现有的产品分门别类地对号入座,并使厂家、集成商、最终用户的沟通和交流变得简单、有效。在工作过程中,也尝试了多种方法,对布线管理系统进行分类,但是,都不够完善、清晰,甚至不能说服自己。按照传统的观念,电子配线架的产品涉及端口型、链路型、链路端口型,软件包含C/S版本、B/S版本和集两者优点为一体的代理服务版本。如果从技术实现角度上看,包括的产品种类就更多了;如果再考虑光系统、铜系统、系统信道和链路等级、屏蔽和非屏蔽特性以及数据中心的特殊性,分类方法很难做到全面、清晰。而且,在具体分类过程中,总会有困惑:不知道是布线系统决定布线管理系统的分类,还是布线管理系统决定布线系统的分类。

经过几次失败的分类工作后,笔者对前面的几次工作进行了总结,发现分类的要素有四个:一是作为布线管理系统的关键元件——电子配线架分类;二是布线管理系统的中枢神经——管理软件分类;三是布线系统类型及其与管理系统的组合方式分类;四是布线管理系统与IT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的交汇与融合方式的分类。这四个要素是布线管理系统必需实现的功能,也是分类的依据,如图1所示。

图1 布线管理系统分类四要素

想到这里,笔者认真地回顾了过去二十年的工作,仔细地回忆参与过的,与布线管理系统相关的投标项目——上海虹桥机场扩建项目、上海世博会项目、中科院扩建项目、解放军302医院项目……笔者忽然想起了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布线系统的投标工作。记得在CCTV项目中,各大国际布线品牌都粉墨登场,业内成名的集成商也是各显神通,竞争十分激烈,其中的故事虽已淡忘,但是,一张A4纸却让我记忆犹新:虽然只有一个简单的表格,却清晰地表明了用户的需求,内容充实,商业思路和技术思路也较清晰,一看便知,业主背后必有专业人士指点。同时又想起了在大连海关的售前工作中,笔者提出了将布线管理系统分为三代,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共鸣……

经过深入的思考,笔者发现前几次分类工作中的最大错误是思维模式的错误:在先前的工作中,受到了电子配线架传统分类方式如所谓的端口式、链路式、6类、屏蔽等思维方式的束缚,总是试图从技术实现角度对布线管理系统进行分类,却忘记了布线管理系统存在的意义——“管理”,因此,应该从管理的角度,对布线系统进行分类。笔者应该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考虑分类,而不是站在一个系统设计者的角度考虑分类问题。

基于这种思路,笔者对布线管理系统产品的分类做了新的规划,如图2所示,其含义如表1所示。在这种分类方式中,管理功能最强大的系统为六级布线管理系统,其管理范围涉及布线管理系统的所有部分和无线链路,以及整个生命周期。其中,一级布线管理系统为纯软件系统,高一级的布线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低一级布线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

图2 布线管理系统分类和扩展

表1 各级布线管理系统一览表

上述分类方法达到了如下的预期目标:

(1)便于最终用户控制造价,并在招标书中起指导作用。保护用户投资,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2)同级别产品才有比价的必要,保证了各个厂家在投标竞争中的公平性。

(3)解决了软件的功能层级界定,功能与软件架构耦合。

(4)解决了电子配线架的归属和分类。

(5)便于对系统的风险等级进行控制或指导。

(6)从管理角度进行分类,不受布线系统通信速率的制约。

(7)布线管理系统和布线系统从管理角度分离。

(8)预留了布线管理系统与IT管理等系统的接口,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应用和验证,笔者将一舟产品线划分为表2中的结构。这种分类方式,也适用于业内现有的解决方案。

表2 一舟产品线划分

最终用户最关心的是布线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包括购买产品、安装、服务、运营费用等。由于产品是在分级的思路上规划的,因此,对最终用户而言,总体拥有成本控制也有章可依。表3是各级系统中影响总体成本的因素。

表3 影响总体成本的因素

成本趋势图如图3所示。图中的绿线,代表普通布线系统的造价。此图可作为系统造价预估的参考模型。红色折线需要用户慎重考虑。

图3 布线管理系统成本趋势图

由图3可知,在一至二级系统中,布线管理系统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在功能上也很实用。在第三、四级系统中,由于个别厂家将布线检测信号叠加到数据通道上,造成了巨大的系统风险。如果用户选择了此类系统,会使系统的风险成本成倍地提高。

因此在布线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通常会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能和可升级性能。由于布线系统的周期较长,升级通常只涉及到应用软件和固件,较为简单,所以,可扩展性才是重点考虑的问题。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布线管理系统可以提供数据类型接口、控制类型接口和其他类型接口。在理想情况下,接口应逐层提供,就像国际开放互联网络协议一样,可以分为若干层。例如,在二级以上系统中,可以开放电子配线架的接口协议。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网络和软件提供数据接口和控制接口。例如:通过数据交换,可以向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提供工作单信息,以便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对IT人员的绩效考评;我们还可以通过开放控制接口,直接控制监控系统,实现报警联动等;其他接口包括短信息平台,通过这类接口,系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综上所述,布线管理系统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对布线管理系统标准的制定,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真诚地希望大家对本文的观点加以批评和指正,以便形成更好的分类方案。

猜你喜欢
配线架布线链路
家纺“全链路”升级
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多中继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
移动通信(2021年5期)2021-10-25 11:41:48
浅述便于现场维护的新型光纤配线架的研制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面向目标的主动绕障PCB布线算法
电子测试(2018年22期)2018-12-19 05:12:14
电子布线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对可伸缩光跳纤集成光纤配线技术的研究
一种考虑拥挤度的布线模型及其算法
基于3G的VPDN技术在高速公路备份链路中的应用
高速光纤链路通信HSSL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