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中
(西安交通大学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牙周病、龋病是人类口腔的主要疾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其中牙周病会导致牙龈炎症、牙周组织破坏、最终可致牙齿脱落;龋病破坏牙体硬组织,可逐渐造成龋洞、残冠和残根,也可导致牙齿丧失[1]。但两种疾病由于其病程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们重视。不过二者都可波及各年龄人群,好发于大学生与教职员工,并且与全身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牙周病、龋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成为口腔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2]。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及教职工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掌握大学生及教职工牙周病和龋病患病的基本情况,我们进行了对大学生及教职工的龋齿和牙周炎的患病情况调查,初步分析了其发病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我院四个年级的本科大学生与30-45岁间的教职工为调查对象,采用两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首先从我院四个年级25个专业中随机抽取8个专业,再从8个专业中各随机抽取一个班级,所入选班的全部同学参加,共300名学生构成了本研究的样本。选择的教职工为随机挑选与自愿法,选择人数为30人。
1.2 牙周病和龋病的诊断标准:牙冠部龋、牙周疾病调查标准是以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为准。牙齿的窝沟或光滑面的病损有底部软化,釉质潜在的损害或壁部软化时,诊断为龋齿。牙周病包括牙龈出血:探诊后龈沟有溢血或渗血现象;牙结石:肉眼可见有牙结石或探诊后发觉有龈下石[3]。
1.3 社会学调查:依据我院的《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基本社会入口学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学生来源和学习专业等一般资料;与口腔卫生有关的特定资料,如口腔卫生相关的知识、行为、就医目的、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以及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等。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8.O统计软件包。对学生与教职工组采用X2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多样本等级频数资料秩和检验,多样本两两比较采用Nemenvi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1 龋病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发现龋病患者40例,发生率为13.3%;教职工发现龋病患者5例,发生率为16.7%;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调查,龋病的发生与家庭经济状况、刷牙情况、接受口腔教育的途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影响大学生及教职工龋病发生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2 牙周病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发现牙周病患者33例,发生率为11.0%;教职工发现牙周病患者4例,发生率为13.3%;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调查,牙周病的发生与性别、刷牙情况、近2年看牙次数、口腔健康知识和接受口腔教育的途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影响大学生及教职工龋病发生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大学生及教职工有特殊的口腔保健需要和需求,进行大学生及教职工口腔保健的前提是有效的疾病监控。口腔健康调查是获得口腔流行病资料的方法,通过口腔健康调查,获得关于口腔疾病现状和变化趋势的数据,所得资料用于规划大学生及教职工口腔保健,监控口腔卫生保健对该人群的效果[4]。
用于评价牙周病、龋病调查的指标较多,但由于牙周病、龋病常造成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等多方面破坏,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目前尚没有一个指标能对所有破坏造成的改变提供全面的定量评价[5]。全口检查是准确评估人群中牙周病、龋病流行和严重性最理想的方法,但在实际流行病学调查中,大多数只对部分有代表性的牙进行检查和记录。因为牙周病损有部位特异性,磨牙和切牙都是最易患病的牙位,所以我们此次选用的全口第一、二和右侧上颌中切牙、左侧下颌中切牙,检查并记录其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丧失[6]。国内报道大学生及教职工现阶段牙龈炎患病率在18%上下波动[7]。本文结果显示,大学生发现龋病患者40例,发生率为13.3%;教职工发现龋病患者5例,发生率为16.7%;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学生发现牙周病患者33例,发生率为11.0%;教职工发现牙周病患者4例,发生率为13.3%;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一般来说,影响口腔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是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口腔健康观念、刷牙目的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本文结果显示,龋病的发生与家庭经济状况、刷牙情况、接受口腔教育的途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牙周病的发生与性别、刷牙情况、近2年看牙次数、口腔健康知识和接受口腔教育的途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不进行牙科保健的主要原因是因父母或自身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对口腔健康不予重视[8,9]。许多家长对大学生的营养,发育极为重视,但对龋齿的产生和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乳牙迟早要换不必治疗的错误观点,忽视大学生及教职工进行定期口腔检查。而家庭经济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口腔保健用品的选择和就医行为[10]。美国的调查也显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大学生及教职工牙龈健康状况比生活条件好的家庭的孩子相差甚远[11]。
[1] 李永,宋春生,彭涛.某部官兵口腔健康观念及行为现状调查[J].人民军医,2008,51(8):520.
[2] 林焕彩,廖旭辉,刘建伟,等.广东省成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9,20(2):79-82.
[3] 刘忠民.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保健行为的调查研究[J].吉林医学,2008,29(16):1368-1369.
[4] 曾艳玲.柳河县居民口腔保健知识调查报告[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2(5):41-42.
[5] 李刚,郭志远,于海,等.我军第二次部队人员龋病捷径调查和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2):1057-1059.
[6] 卢友光,杨闽红,闰福华,等.福州市149名中小学校长口腔卫生知识、信念、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40-741.
[7] 刘淑娟,刘晓云.口腔科门诊就诊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3):392.
[8] 艾菏秀,范松青.儿童龋病与口腔卫生的相关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2002,21(2):102.
[9] Chikte UM.Promoting oral health in South Africa:public perception of water fluoridation[J].Dent Assoc Afr,2008,52(11):665-671.
[10] Mouradian WE,Wehr E,Crall JJ.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oral health and access to dental care[J].JAMA,2010,284(20):2625-2631.
[11] Liu M,Zhu L,Zhang B,et al.Changing use and knowledge of nuoride toothpaste by school children,parents and school teachers in Beijing,China[J].Dent,2007,57(3):187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