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晓灵(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银川 750011)
“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由来已久,美国学者贝克在《资源共享的未来》一书前言部分指出:“今天的图书馆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摆脱自给自足的状态,必须发现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必须准备随时将自己所收获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他图书馆”。贝克生动、精确地阐述了未来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美好前景。文献的共享性是由文献的社会占有性决定的,文献一旦产生并公开于世,社会公众就有了平等利用的机会。文献以各种方式出版发行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利用它。文献的这种共享性为我们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1]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就是以系统的整体性为基本出发点,对整个地区、全国甚至全球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型图书馆分工协调,建设信息资源,从而使整个地区、全国甚至全球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功能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资源需求,实现文献资源的全面共享,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与发达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日渐增加,信息需求从单一型、专业型向各行各业及生活领域扩展,形成了全方位、综合化的态势。读者的信息索取方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仅仅需要简单的文献借阅服务,转向既要有书本式文献借阅服务又要有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服务,形成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的立体式、交叉式的信息服务方式。只有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才能实现全面、有效和经济地为图书馆用户服务,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就在“共建”这两个字上,只有先共建,才能后共享。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在资源共建的基础上,作为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收藏文献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资源需求。
文献资源的共建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它使社会的文献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提高了整体文献保障率。其次,对文献收藏单位来说,由于通过采购协调,明确了藏书重点,避免了重复采购,易于形成馆藏特色,且节约了购书经费,同时也加强了图书馆间的联系,促进了图书馆的网络建设。
文献资源的共建还需从观念上更新。摒弃那种文献收藏“大而全”“小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各馆之间应该互助协作,共同实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转变观念具体体现在,一是打破传统的馆藏理念,充分发挥文献的使用价值;二是转变那种只求共享不想共建的观念。只有大家共同建设,才能实现文献资源的真正共享。
(1)加强文献资源共建的意识。基于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条件,提高地区、全国文献服务的总体水平和总体保障能力,打破各类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间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建设一个与当地需求相匹配的文献信息平台,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品质。由于目前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分布上,城市基础设施差异大,设施参差不齐,资源共享性差,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布局与资源配置上缺乏一盘棋的全局观念。为此,一方面要把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化各类图书馆发展规划一体化与整体布局分工,进一步明确各类图书馆功能的定位,减少文献信息资源的重复浪费现象;另一方面要树立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所有观,寻求通过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的互补,提高总体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地区、全国甚至全球图书馆联为一体,不仅可以使文献资源信息互通有无,而且可以实现图书馆系统整体文献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使用,降低成本,提高文献信息的保障程度,同时有利于个性化的各类图书馆强化各自的文献资源优势与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特色馆藏建设,起到优势互补,扩大读者可享用的文献资源。建立公共图书馆联盟,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之路,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同时采取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和减少经费的开支,以便将主要的经费投入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源建设上,实现优势的互补,增强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3)文献资源共建的目标。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启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将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整合,依托国家中心,分别建立省级分中心和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建共享。近十年来,随着总结性评估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的推动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在国家图书馆的主导下,统一政策、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各地图书馆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开发整合现有的文献资源,联合外购通用电子文献信息数据库,实现真正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1)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文献资源共享的理念日渐深入到图书馆人的思想意识里,图书馆已经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上尝试探索资源共享。比如开通馆际互借,图书馆之间采取联合编目、联合采购,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和渠道也日趋多样化,如网络上传与下载、邮件的传递、在线阅读、信息检索等。
(2)推动馆际协作协调,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在图书馆之间要制定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协议、章程和发展的步骤等,然后遵循协议和章程,组织实施、管理和督导。
(3)统一编目,建立图书馆统一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立文献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其中,联机编目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本条件之一,它可以使图书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才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只有开展联机编目才能对文献资料进行统一的加工著录,促进文献工作的标准化,为远程检索、馆际互借、实施共享工程做准备。
[1]常书智.文献资源建设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