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玲,陈 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图书馆,广东 珠海 519087)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自然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以政府文件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以来,诸如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生活、低碳旅游、低碳学校、低碳图书馆等新概念新对策应运而生。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师生获得知识信息,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由于它地位重要,数量众多,人员活动大,所以构建低碳图书馆也被广泛关注,意义重大。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2008年教育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共有高校2263所,这就意味着至少也相应有同等数量的图书馆或资料室。而且校均规模8679人,共有教职工205万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3.6万人,硕士研究生104.6万人,普通本科、专科生2021万人。如此巨大的数字,不能说师生天天光顾图书馆,至少总不能远离它。换言之,这一巨大群体对低碳校园建设息息相关。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相继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通知》(教发[2005]19号),《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等重要文件。低碳校园是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观念和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图书馆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以低碳经济观念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建设低碳、环保新型图书馆。
建设低碳图书馆意义非同小可:(1)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碳排放大户,如果它在行动中认真实践低碳排放,也就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在高校乃至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2)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的重要学术活动场所,低碳图书馆以自己的低碳服务,将有利于激发师生学习、科研的热情,为创建高水平校园文化创造有利条件。(3)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用自己的低碳要素对学生进行低碳知识、低碳生活、低碳环境教育,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吸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
建筑是图书馆的硬件载体,为读者提供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的环境是构建低碳图书馆的重要要求。为此,要考虑几个条件:[1]一是低碳设计。在吸收传统藏书楼干燥、通风、向光及隔音等良好建筑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材料,使图书馆建筑达到经济、节约和实用的最大统一。二是建筑材料。利用低能耗、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无辐射、无放射、无污染的节能环保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应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减少有毒物质,切实保障图书馆健康环境。三是可再生能源。低碳图书馆应体现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这就需要将一切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例如太阳能的利用、风能和光能的利用、核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等。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使用灰砂砖或者加气混凝土、通风式干挂石等传热能力低的新型墙体材料,在其空隙中增压、加气,起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在夏天,即使空调不开,3天内,空间内的温度也只上升2℃。此外,室内水电系统也是图书馆建筑的重要结构,因此要在设计上给予重视。
图书馆是人群密集、人员流动大的公共场所。一个环境宁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阅读环境,能使读者减轻疲劳程度,提高阅读效果。可以说,营造优雅、清新、环保和对社会环境破坏最小的室内外环境,是建设低碳图书馆的必备条件。通过阅读环境的营造来吸引读者,使其坐在阅览室仿佛感到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进入图书馆就像在公园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写作,搜集信息资料,既能激发学习的欲望,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又能纯净心灵,受到情感愉悦的陶冶。
低碳环境的营造,在外部环境的美化方面,如从人工草坪到林荫走廊,从地面绿化到屋顶绿化,都要层次清晰,与建筑造型和谐协调;花草树木的种植应搭配适当,特别是保持四季常青,终年百花盛开。在室内环境营造方面,也应以绿色、文明为主基调。低碳图书馆一切家具设备都要健康、安全,要使用无污染的计算机、磁盘等电子设备和达到环保要求的阅览桌椅。同时书库、阅览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要控制各种噪音,要保持空气清新和卫生干净,还可在案头适当点缀一些时令花草,在墙上适当挂上一些名人肖像,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文化品味的读书环境。[3]
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资源的基石和主体。所谓低碳馆藏,是指合理利用馆藏,使实际需求和馆藏资源完美结合,实现现有的馆藏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构建低碳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时,应结合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采购学科门类多样的纸质书刊及电子资料(包括低碳内容的科普文献),推广信息量大、检索方便的数据库资源,自建专业数据库,并及时剔除破损的、陈旧的、无效的文献。
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广泛运用,使图书馆的低碳服务越来越普遍,水平也越来越高。在服务中,应用低碳技术和方法使其成为图书馆服务方式。首先注意方便服务,采用刷卡、触摸屏等现代化服务手段和藏、借、阅、参一体化服务模式,给读者带来省时节力、舒适快捷方便。其次是图书馆的节能减排。为此,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做个“低碳管理员”,而广大读者也要密切配合,遵守规章制度,做“低碳读者”。具体来说,主要做好:(1)实行智能化控制照明节电设施,且分室分片分灯设置开关;(2)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动电脑的“睡眠模式”,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合理使用关机方式;(3)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信工具,少用传真、打字机,采用双面打印;(4)采用和推广旧书循环再利用服务;(5)塑造高效多能的网络化、个性化开放式图书馆,发挥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教室、学术活动室的多功能作用。
(1)提高全体师生的低碳意识是基本前提。目前多数高校均未开设低碳教育或环境教育课,媒体对这种教育的宣传报道力度也不够,加之一些学校领导对低碳、节能减排工作不够重视。因此从整体上看,高校师生员工的低碳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高校很有必要利用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法,如开设讲座、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校园论坛、校园广播电视、学生刊物等,大力传播低碳知识,增强师生员工(包括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低碳意识,并在行动上自觉地做到节电、节水、节气等,在创建中将低碳观念融入学习、工作、生活中,使其在全校蔚然成风。
(2)建立健全低碳管理机制。高校领导应重视图书馆在构建低碳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统筹兼顾,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科技管理系统化,健全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促进办学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