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视角下的图书馆2.0个性化信息服务调查——以南京高校为例

2012-02-15 23:48:45冯英华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21009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图书馆资源

●冯英华,刘 磊(南京农业大学 信息管理系,南京 210095)

1 研究背景

图书馆2.0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综合应用社会网络理念与RSS、Blog、Wiki等Web2.0社会网络工具和技术,面向图书馆用户及时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新范式。它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和互动协作,充分利用用户的资源优势和集体智慧,进行资源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积累,通过多种Web2.0技术平台为用户提供主动的、多元的、多对多的服务。[1]

本文是在初步了解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认知及需求的基础上[2]进行的第二轮调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校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情况,我们设计了第二份问卷,从用户需求内容及方式、信息资源及技术支持等角度深入调查用户的需求。

2 调查概况

2.1 调查对象、方式和时间

问卷调查涉及南京市6所高校,其中985院校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211院校有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一般本科院校为南京财经大学。调查对象为高校图书馆用户。问卷调查采取书面方式为主,共发出问卷500份(平均每校约8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2%。调查自2010年5月开始至6月结束。

2.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以选项式调查为主,并辅以填空和开放式提问。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样本基本情况”,包括学校、学历、学科类型和身份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方式”,调查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内容及方式情况;第三部分是“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与技术支持”,从资源及技术角度调查高校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深层次理念的理解。

2.3 问卷样本属性

调查显示:在校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最大的用户主体,他们对新技术和新服务往往产生浓厚兴趣,交流和参与图书馆新服务和新功能的热情高,学生样本占54.2%。同时,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对图书馆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功能与有所期待,高校教师样本占30.7%。此外,专职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和校外用户分别占9%、4.4%和1.7%。调查对象的学历以本科居多,本科学历占46.9%,其次是硕士38.4%、博士及以上14.1%、大专及以下0.6%。

本次调查用户的学科分布广泛,涉及人文、外语、经济、管理、信息、理学、工学和农学等诸多学科。其中经济类比例最高,比例为18.3%,管理类17.2%,信息类14.9%,理学类11.1%,人文类10.7%,农学类、外语类和工学类分别为9.9%、9.2%和8.6%。

3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需求方式及内容分析

用户需求是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条件之一。问卷调查中,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用户需求为90.9%,“无所谓”为7.8%,“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1.2%和0.2%。可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是开展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必备条件。

用户在接受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信息需求因为诸多因素而发生变化,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必须及时动态获取用户需求。调查显示,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适应用户需求发展变化”的用户需求为98.8%,具体为:“非常需要”为24.4%,“需要”为74.4%,“无所谓”为1.1%,“不需要”为0.2%。

用户多样性选择是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具体体现,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选择多样的、多层次的、多时空的,包括服务类型、方式、技术工具、时空要求等。调查显示,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要“适应用户多样性选择”的用户需求为87.5%,具体为:“非常需要”为10.9%,“需要”为76.7%,“无所谓”为10.5%,“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1.5%和0.4%。

此外,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需要重视的方面”的调查中,91.8%的用户认为服务应该更重视用户的需求偏好,89.8%的用户认为服务应该更“重视专业性”,85.1%的用户认为服务应该更重视深入到知识层面,这些需求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质量指标的需求分析

“即时性”“互动性”“人性化”和“易用性”是衡量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四个基本指标。“即时性”是用户使用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一个周期的时间效度;“互动性”是高校用户参与交流共享的意愿、实施效果以及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互动能力;“人性化”是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直接体现,“易用性”则是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可理解性、可操作性。调查显示,用户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应满足“即时性”的需求为96.6%,认为“不需要”仅为0.6%;满足“互动性”的需求为96.2%,“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1.1%和0.4%;满足“人性化”的需求为95.9%,“不需要”为1.5%,“完全不需要”为1.1%;满足“易用性”的需求为78.8%,“无所谓”为16.8%,“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的分别为3.2%和1.3%。由此可以发现,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时间成本最为关心。

另外,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体系结构包括一组部件以及部件之间的联系。为了更好的分析和描述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整体结构(数据和控制的逻辑),必须使用新的方法和概念来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把握。因此,服务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也成为衡量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指标之一。问卷调查中,“服务体系结构开放性”需求为68.9%,“无所谓”为19.1%,“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9.6%和2.3%,用户对结构体系开放认识还有待提高。

3.3 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跨界合作需求

嵌入各种搜索引擎、大型门户网站和Web 2.0相关网站是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有效形式。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与Google等搜索引擎结合”的需求调查中,“非常需要”为16.2%,“需要”为74.6%,“无所谓”为6.7%,“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1.9%和0.6%。“与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结合”的需求调查中,“非常需要”为10.9%,“需要”为68.7%,“无所谓”为11.1%,“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5.5%和3.8%。“与豆瓣、百度百科等相结合”的需求调查中,“非常需要”为20.4%,“需要”为66.4%,“无所谓”为8.4%,“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2.9%和1.9%。

3.4 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安全认证需求

根据调查,“更方便、更安全的用户认证方式”的用户需求95.1%,“无所谓”为2.9%,“不需要”为1.7%和“完全不需要”为0.2%,这部分用户认为用户认证方式较为繁琐,会增加用户操作成本,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首要考虑的是用户成本。

在各类安全认证方式中,用户需求前两位的是E-mail认证和短信认证,分别为97.7%和91.2%。其后依次是数字签名、多重方式、动态口令环、智能卡认证方式和USBKEY方式,分别占77.9%、60.1%、50.4%、35.5%和32.1%。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用户认可单一的身份认证方式,两种或两种以上认证方式综合的需求较低,主要原因是用户成本和用户操作两方面。我们认为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尽量降低用户网络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运用认证方式是必要和可行的。

3.5 用户对多样化服务集成的需要

多样化服务集成可以降低用户成本和操作成本,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是提升图书馆2.0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在“多样化服务集成”的用户需求调查中,“非常需要”为23.1%,“需要”为72.9%,“无所谓”为3.6%,仅有0.4%的用户认为不需要多样化服务集成。总体来看,用户对多样化服务集成有较高的需求。

同时,实现多样化服务集成方式包括:一站式检索91.4%、智能导航82.4%、超级链接52.1%和OPAC 28.4%(我们发现大部分用户对OPAC这一缩写的含义不熟悉)。“一站式检索”在本项调查中比重最高,这与用户平时的检索习惯和缩小操作时间成本有关,而在实际访谈中,大部分用户对智能导航比较感兴趣,对其功能特征及与传统导航的优势有较大期待。因此,加大对多样化服务集成的普及和技术开发是开展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重要课题。

3.6 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支持

根据调查,59%的用户利用本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频率“较高”,“很高”为8.4%,“一般”为26.7%,“较低”和“从未使用”分别为5%和0.8%。从中可以看出,高校用户对本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还有上升空间。

在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信息资源的需求调查可以看出,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特点中“更专业化”占93.7%、“更深层次”占90.5%、“来源更广泛”占89.9%、“多类型信息资源”占87.6%、“更个性化”占81.3%、“多媒体信息资源”占68.5%;信息资源类型的需求中数字资源为94.7%、纸质资源为45.2%、口语信息资源为33%;信息资源来源的需求中“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为88.9%,“Interne t网络资源”为85.3%,“联机联合目录”为80.9%,“开放获取”为79%,“馆内资源”为77.3%,“外购数据库”58.2%。可见,通过“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得到的更专业化的数字资源成为用户需求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与信息资源本身的稀缺性、专业信息资源的高价值以及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需求是相吻合的。

调查显示,用户对参与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资源建设以及资源共享的认可度较高。97.1%的用户愿意参与资源建设,也有86.8%的用户愿意参与用户之间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应该鼓励用户参与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资源建设,促进个性化信息服务品质的提升。

3.7 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技术支持的需求

据调查,用户对网上个性化软件或工具的需求“非常需要”为33%,“需要”为61.6%,“无所谓”为3.4%,“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1.7%和0.4%。其中对网上个性化门户技术“非常需要”为17%,“需要”为66.4%,“无所谓”为9.9%,“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4.6%和2.1%。对智能化技术“非常需要”为30.7%,“需要”为66.2%,“无所谓”为1.5%,“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的分别为1.3%和0.4%。对可视化技术“非常需要”为8.8%,“需要”为54.0%,“无所谓”为26.9%,“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别为6.9%和3.4%。

我们也调查了用户使用的网上个性化门户与服务工具情况,其中79.4%的用户使用过“i Google”,47.3%的用户使用过各式各样的浏览器插件,31.9%的用户使用过图书馆提供的“My Library(我的或个人图书馆)”,其后依次是工具条(Toolbar)28.2%、用户脚本24.2%、信息推送15.1%、桌面插件程序(Widge)t1 4.5%、小书签序W.3%和P opfly 7.4%。可见,大部分用户使用网上个性化门户与服务工具的种类比较单一。

4 结果分析

在南京部分高校图书馆用户调查中我们看出,首先,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具体技术及服务应用的认知和使用普遍较低,但总体上,用户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有较高的认可和需求。其次,用户对国内高校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在服务种类、方式、信息资源质量、时空效度、服务功能、人性化以及服务集成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4.1 鼓励用户参与图书馆2.0资源建设和技术交流

用户参与是图书馆2.0精神内核的重要因素,也是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必备条件之一。据调查,绝大多数用户期待并愿意参与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97.1%的用户愿意参与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资源建设,86.8%的用户愿意参与资源共享。用户参与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参与资源建设和技术交流两部分,用户通过图书馆2.0工具参与讨论交流,整合各种信息资源,通过集体的智慧升级图书馆2.0技术服务。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做好宣传与普及。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服务宣传,加强用户的培训和教育,逐步推广图书馆2.0服务理念、操作方式等,为普及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打下基础。(2)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各种借阅、查询等用户操作积分,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有吸引力的服务,提升用户功能权限,从实体和虚拟两个层次激发用户参与的积极性。(3)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图书馆增强信息资源来源的多渠道性,不断整合信息资源,鼓励用户参与通过图书馆2.0技术工具升值信息资源,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品质。(4)技术平民化。简化并突出图书馆2.0技术服务标识,加强图书馆2.0服务技术支持,不断升级图书馆2.0技术,为用户提供便利、一站式的个性化服务。

4.2 拓展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是网络应用系统的综合体,它通过应用程序接口,形成一站式、一体化的应用系统,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加工、融合和进一步利用。根据调查,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需要“与豆瓣、百度百科等相结合”的用户需求为86.8%,“与Google等搜索引擎结合”为84%,“与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结合”为79.6%。实现各种搜索引擎、大型门户网站和社会网络网站的跨界合作是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手段。其中,M ashup是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跨界合作的典型应用程序或应用模式,它利用了从外部数据源创新服务,将多个数据源的内容进行组合,创造出更加增值的服务。Mashup在图书馆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4个方面:(1)导航Mashup。自动收集本地或远程地区图书馆馆藏,展示其总馆、分馆和流动图书馆的基本情况。(2)多媒体Mashup。提供各种多媒体文件存放空间,嵌入Flickr等服务网站,便于图书馆宣传、图书馆信息服务主体间的交流。(3)桌面Mashup。把借阅信息、到期信息、新书推荐等做成个性化页面的插件,集成信息检索、参考咨询、快速链接、告知等服务,通过客户端的桌面软件获得相关信息。(4)检索M ashup。嵌入各类搜索引擎,建立统一的信息检索平台。图书馆应努力提高跨界合作技术保障水平,制定跨界合作战略和政策,开拓新的跨界合作领域,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水平。

4.3 构建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集成服务框架

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以Web 2.0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为主要形态,其集成服务框架可以充分展示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整体格局和规划,是构建并深入理解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基础。根据调查,“多样化服务集成”的用户需要为96%,实现多样化服务集成方式主要包括“一站式检索”“智能导航”“超级链接”和“OPAC”;用户对专业化、深层次、来源广泛、多类型、个性化和多媒体信息资源需求较高,更期望获得数字电子资源,并希望通过“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互联网资源”“联机联合目录”“开放获取”等多渠道方式获取资源;用户对网上“个性化软件或工具”“个性化门户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都有较高的需求。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集成服务框架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涉及到人员、技术、资源、服务、流程、平台和环境等基本要素,包括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推送、个性化信息互动、个性化参考咨询、个性化导航以及个性化信息检索等服务方式。

4.4 加强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管理和控制

由于图书馆2.0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以及互动性等特点,图书馆2.0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用户隐私、信息安全隐患、管理维护不善和利益冲突等问题随之而来。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和利用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加强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管理和控制便显得尤为重要。问卷调查中,“更方便、安全的用户认证方式”的用户需求高达95.1%,其认证方式的需求以E-mail认证、短信认证和数字签名为主。加强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管理与控制需要从4个方面着手:(1)技术层面。通过信息过滤、用户身份认证、使用权限、系统升级维护等技术手段解决用户隐私、信息垃圾和病毒类信息破坏等信息安全隐患。(2)管理层面。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步骤的稳定推进图书馆2.0个性化发展。(3)政策法规层面。以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为准绳,在图书馆与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法律规定指导下,协调各方利益冲突,形成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良性环境。(4)图书馆员2.0。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适应新的角色定位,重视用户需求和体验,在图书馆2.0理念的指导下发挥2.0技术优势,加强与用户间交流互动,不断提升服务技能,保障图书馆2.0个性化信息服务水平。

4.5 设计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图书馆服务评价指标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实际调查中,大多数用户非常关心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质量,因此,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显示,用户非常关心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即时性”“互动性”“人性化”“易用性”以及“服务体系结构开放性”,对信息资源的专业化、深层次、来源广泛、多类型、个性化和多媒体信息有较高的需求,对技术的智能化、可视化等也有较高的需求。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套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指标体系——Lib 2.0 QUAL。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面:服务影响、信息环境、资源保障和技术保障。服务影响包括互动性、人性化、可靠性、保障力、情感作用、服务效率等因素;信息环境包括用户隐私保护、网络环境、用户参与协作、系统管理和行政法规等因素;资源保障包括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相关性、专业性、层次性、广泛性和信息获取时间和空间成本等因素;技术保障包括安全稳定性、智能化、可视化、平民化、即时性和系统功能等因素。它包括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相比较传统的LibQUAL模式,Lib2.0QUAL评价模式在体现图书馆服务特色之外,融入了图书馆2.0元素,它可以较为客观、科学地衡量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质量。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实证研究,完善这套评价指标体系,使之定量化、实用化,指导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开展。

4.6 建立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平台

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平台是集合Web 2.0理念和技术的应用系统,它集成各种社会化网络工具和应用程序接口,为用户提供人性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服务窗口,能够显著提升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水平。国内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已有应用较为成熟的应用实例,如重庆大学“我的书斋”(ADLib 2.0系统下的用户服务系统)提供的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功能主要包括RSS、博客、我的相册、个性化定制、Wiki协同写作、书评、文献互助、知识源和手机图书馆等。用户问卷的实际调研过程中,部分高校图书馆用户期望高校提供功能完备并且成熟稳定的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平台,并在平台的实用性、人性化和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因此,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系统要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基础上,保证系统实用性、易用性和人性化,集成各种服务技术,不断更新、升级系统服务功能,以便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1]俞力.图书馆2.0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1):196-199.

[2]刘磊,等.图书馆2.0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大学生需求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1(2):27-33.

猜你喜欢
个性化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资源回收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飞跃图书馆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