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探讨

2012-02-15 19:16王连宏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高职生毕业生院校

王连宏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探讨

王连宏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但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前途,更是对其所在院校办学能力的考验。本文从高度注重高职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培养高职生的竞争能力,“名师”团体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注重高职生“一专多能”的培养四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步入了深水区。当前劳动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专业水平到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这就给高职院校和毕业生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届毕业生求职应聘难的关键所在,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问题,是所学知识与用人市场需要相衔接的问题。我们应勇敢地面对现实,详细地分析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从宏观上讲,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变化,面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严峻现实,面对区域经济的多元变化,重新调整高职院校的定位,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拳头专业、名牌专业;制定名校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培养更多的“名师”;搞好搞活和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千方百计做好定单培养,发展壮大定单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直接对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转换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与市场所需人才的有机结合,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公司、人才市场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局面。从微观上说就是要从各个方面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了就用得上;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寻找新的立足点,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要搞好长远规划、勇敢地淘汰已经不适应国民经济战略发展的专业,做到专业学科设置与未来发展相适应。按照以上观点去积极研究和探索,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就业市场欢迎的高职毕业生,也一定能够走出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从而迎接高职教育的真正春天。

一、高度注重高职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技术含量的快速提高和变化,直接导制了人才供需结构的变化,大大增强了职业岗位的综合性内涵。传统意义上简单技能型的操作也逐渐发展成为复杂智能型的操作;专业工种岗位也从传统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社会竞争迫使个人的就业机制由一次从业型向终生创业型转变。所以高职院校教育应依据社会分工的多样性、人才结构的层次性和岗位转换的不确定性,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努力培养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职业素质,能够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的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使高职教育整体功能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聚集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这个目标上来。始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建立起以培养职业素质(包括:品德、心理、政冶、文化、科学、劳动、审美等)为目标;以培养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从业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等)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主线的培训模式。

在高职院校办校观念上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观和创新教育的价值观这个目标。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修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特别要对学生加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教育,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知难而上,坚韧不拔,具备你不干我来干;你不想吃苦,我能吃苦;你干不好,我能干好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其进入社会就能很快溶入社会,具备从业、转业、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

二、想方设法培养高职生的竞争能力

“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开拓创新”。而现代高职教育理论的核心同样也是能力本位观念。即强调根据现今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人才的综合能力来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有的放失的着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当下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和学科设置一成不变,不求变、求新、求发展,所教内容严重滞后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可想而知这样所培养的学生是不具备足够的竞争能力的。有的教师自身知识更新能力慢,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能很好的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不能把新信息、新知识、新思维、新创新引入到课堂和实验现场中来;不能把教学、实验、现场企业公司和社会进行很好的对接。因此只有改革现有的教学态势和教学模式,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由学科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大而全的学历教育转化为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能力教育、创新教育,彻底突破单一为学历教育的框框,全面进行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就业需求和基本能力教育,造就出有基础、多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创业与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还要坚持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超前发展原则,搞好专业结构的调整。新专业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市场、社会的就业发展需求,处理好专业调整与稳定的关系。专业开设方面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始终坚持“思想里装着专业开发体系”,努力做到吃一、看二、眼观三。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才能跟上社会经济结构变革所引起的人才需要的变化,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具市场竞争力。

在教学教改这一系统过程中,应弱化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实做、现场操作、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等方法锻炼和加强高职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一技之长”,甚至有“绝活”有“妙招”,成为社会抢手的“香饽饽”,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重实际、重操作、会实干、能力强的优势。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育网等)尽快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对新技术、新产业等的驾驭能力,使高职毕业生在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学校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所处地区的优势,充分搞好学校和企业、学校和社会的有效对接,扩大定单培养数量和规模,努力形成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良性循环,使在校生不为将来找不到岗位而发愁,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历史底蕴和影响力、辐射力,扩大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三、“名师”可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创造一支素质优良、知识结构优化、具备科学探索能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关键,也是高职生水平高低的量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求即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实验师、技师、高级工和指导师。既能纸上谈兵又能现场真枪实弹的干,既能搞教学又能搞教研、搞科研,还应在思想上树立时代意识、超前意识、创造意识。教学方法上要敢为人先,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知识上要广泛涉猎更多科学领域,努力站在学科前沿,使自已的知识面更广阔。还要建立专博相济、广深结合的知识智能结构,让一些教师成为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的领头羊。既掌握精深的理念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现场经验和代表自己水平的科技成果。对整个教师队伍起到“传、帮、带”的作用,真正成为“名师”团体。使高职学生能长见识、练本领、有“绝活”,能学到一技之长,从而成为学科、专业的拔尖人才,成为将来的干事者和创业者。

打造“名师”不仅能使学生们从“名师”那儿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绝活等,还能学到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学习的方法和做人道理。培养和提升学生自爱、自尊、自立、自强,积极、乐观、坚毅、诚信、正值、善良等品格。掌握了科学知识、具有了优良的做人品格的高职生们以健康的人格魅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面对社会的各种复杂条件和环境都会很快适应并能较准确地把握机会、创造机会,会利用突如其来的机会,准确的找到自己同社会、同用人单位的结合点。

四、注重高职生“一专多能”的培养

要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必须加强高职生“一专多能”的培养。必须淡化学科意识,打破学科界限,根据专业培训目标,结合市场需求,有力度的调整改造某些学科内容,更好地使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并更好、更科学地搞好衔接,以增强学生综合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尽可能多地增设选修专业,高职院校内实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或“双专业以上文凭”制度。扩大丰富第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修养他们的身心、为将来更好地溶入社会,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做好前期的准备。学校应开设多学科通用科学内容,例如:经济、法律、管理、公关、物联网等课程。学校应为高职生创造演讲、演出、应用文写作、书法绘画比赛、市场运营等实践机会,给他们多创造展示自己特长、能力的机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有条件的省、市高职院校间要搞相互合作,基础课、专业课等可由学生自由选取学校和教师,实行学分互认机制,充分利用学校、教师等优秀资源,以培养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总的来说,高职教育要想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加大力度、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的转变办学观念。在教改的“深水区”敢闯、敢创、取试、敢面对。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新路子。以现在和将来的市场为镜子,检验自已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市场为驱动力,强化师生的竞争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时刻调整自己的改革方向;以市场为杠杆,调整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才能跟上高速发展的时代步伐,迈进高职院校教育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真正迎来高职院校灿烂的春天。

[1]叶秀兰.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化教育,2004,(05).

[2]谢国华.办好职业教育的实践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4,(09).

[3]叶忠诲主编.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郭静.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7.

The Exploration of Enhanc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the Grad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Lian-hong
(Tianjin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Tianjin,China 300240)

The employ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of the grads,but a test for operating ability of colleges.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employability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great emphasis on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managing to cultiv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enhancing the students'adaptability with the instruction of“the teaching masters”and focus on multi-skill training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graduates;employability

G718.5

A

1673-582X(2012)07-0071-03

2012-04-20

王连宏(1955-),男,天津市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土木工程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生毕业生院校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